【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滨湖区以“小区党建”为突破口,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城市最小细胞,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不断擦亮城市社区“幸福底色”。

滨湖20年的城市化进程,安置房小区、商品房小区层叠而起,老旧小区华丽焕新,产业园区、商圈楼宇等新形态“小区”不断涌现。今年以来,滨湖区立足区位特色,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针对不同小区分类施策、重点攻坚,大力培育“红邻善治 绣美湖湾”小区党建品牌,推动老新村“和美和善”、安置房“安居优居”、商品房“同心同治”、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商圈市场“融合融享”……以点滴变化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精绣靓丽湖湾高品质生活“新画卷”。

背景·动因

“邻聚力、心融合”,“小杠杆”撬升幸福指数

如何在安置房小区解锁“一老一小”温暖场景?如何以实打实的举措为困难群体纾难解困?花汇苑一区小区建成于2003年,是胡埭镇建成时间最长的安置型小区,人口2553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627人,青少年157人,困难群体20人。今年以来,花汇苑一区在花汇苑社区党总支的引领下,创新探索“邻聚力、心融合”小区党建品牌,打造“友邻花香”治理新路径,逐一破解小区中“一老一小一困”民生难题,实现老旧小区幸福“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焦·做法

“友邻”促善治 “花香”共育人

建身边阵地,唱好小区“一家亲”。花汇苑一区党支部紧扣社区内“老小困”占多数的现状,以“红”“绿”“蓝”三色分别代表老年人、幼小儿童、困难家庭三大群体,各色集需求,按色建清单,分色推举措。针对小区老年人想在家门口安享晚年的愿望,利用小区配套用房精心打造幸福家园、幸福小院等“养老阵地”,让老年人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便能享受贴心服务。针对小区家长育儿难题,利用小区“边角料”、闲置核酸小屋等资源,创新打造成传习书屋、本草园等“少儿实践基地”,让小区家庭不出远门就能获取多样教育资源。针对小区困难家庭就业难题,依托凤山学院,创新设立“居民自治课程研发、社区组织孵化、公益资源链接、创享公益行动”四大“助困就业阵地”,让困难家庭在小区就能实现“再就业”。

强共治联盟,汇聚居民“同心圆”。花汇苑一区党支部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促发展”治理理念,实施友邻花香“HUI+”党建联盟行动,积极与小区周边医院、学校、非公企业等单位签订党建联盟协议,充分发挥联盟优势,实行党建联建、服务联动、资源联享、阵地联用、发展联推“五联共治”模式,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方式获取“三色群体”需求,精准开展医疗保健、亲子教育、心理疏导等专业化服务,不断凝聚小区网格内“HUI+”合力,形成互惠互利的小区联动“一张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善多元协商,议出治理“好声音”。花汇苑一区党支部为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缩短问题解决周期,制定“周三固定查”制度,牵头组建“邻聚力帮帮团”,每周三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带领委员、专职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和楼组长代表等进楼入户,既看各种显性问题,也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对巡查发现、居民反映的问题,现场商、现场议、现场定,同步梳理出“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幸福清单”三张民生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

行动·效应

“三微举措”助力小区生活聚友邻、散花香

“微阵地”撬动“大幸福”。针对“三色群体”反馈需求,花汇苑一区党支部牵头改造凤山学院闲置区域,打造具有记忆、童趣、共享三大功能区的“微阵地”,让低龄老人群体、全职妈妈、青少年等各自拥有“专属空间”。依托阵地开展夕阳争辉、凝聚“她”力量、活力“小马扎”等“脱壳提升课”34次,受益居民达1800余人次,成功孵化培育出“幸福益家人”志愿团、“花儿朵朵”少年团2家小区公益性组织,有效延展了小区居民想来爱来、便捷便利、受教受益的幸福站点。

“微联动”释放“大能量”。自友邻花香“HUI+”党建联盟行动实现以来,花汇苑一区党支部分别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血液肿瘤科、胡埭卫生院、胡埭中心小学、无锡地铁久安砼业企业等8个党支部组成党建联盟。依托联盟资源优势,针对“三色群体”分别列出“为老”“为小”“助困”三张公益清单。今年以来已联合组织开展“小小药师养成记”中医药文化传承、“医心向党铸军魂”保健义诊、“童心铸军梦”等活动近40次。花汇苑一区正逐步完善党建+医疗、党建+学校、党建+非公等多种功能型小区惠民服务“党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自治”助推“大治理”。自实行“周三固定查”制度,小区党支部议事协商机制从原来的“楼道碰头、当面洽谈、议事厅见事”,逐步完善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群众评价的闭环机制。今年以来,已成功落实休闲座椅增设、小区停车位改造、停车棚增设、楼道改造等10余项民生实事工程。此外,成功将闲置的核酸小屋改造成“民意直通车”,新设香樟树下“议事HUI”党群协商议事平台,让居民群众从小区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充分激发居民“小区事小区议”的自治热情。

建言·启示

小区党建“邻聚力”,共建共治“心融合”

完善阵地功能,服务供给才更有形。在安置房小区,党群服务阵地是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也是汇集民意民情的暖心树洞。建阵地要在善用闲置空间,多听居民需求,配齐基础功能的同时,加入根据小区居民“口味”调整的特色“菜单”,确保小区党员和居民学习有阵地、活动有空间、干事有舞台。

强化党建联盟,资源融合才更有力。安置房小区居民需求多样,党建联盟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创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掘小区内不具备的资源与服务,使项目下沉至小区,让居民享受到更多便利。党建联盟组建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座谈会、微访谈、小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辖区资源要素,完善资源融合、拓宽共建渠道,以“党建联盟圈”托起小区治理供需适配的资源链。

打造科学制度,小区治理才更有质。只有在安置房小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才能凝聚多方合力,让小区治理有行、有效、有质。通过建立符合小区实情的议事协商制度,广泛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积极性,激发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小区大小事务符合民意、汇合民智、集聚民力,在小区治理中营造出“遇事办事共议、纾难解困共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