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忘不掉的乡愁

——家乡的手扶拖拉机

●文/强军(陕西宝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都已不再年轻。 依稀记得七十年代初,在我 6、7 岁的一个秋天,书祥伯父开回来一辆手扶拖拉机,惊动了全队的男女老少。

手扶拖拉机小巧玲珑,车头是红色的单缸柴油发动机,车厢是天蓝色的,大约 1.5 米高。开回来的当天,就停在老街道伯父的家门前,时任生产队的队长强守信和队里的男女老少把车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听伯父介绍新手扶拖拉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的手扶拖拉机远没有现在的发动机那么智能,没有一键启动的简便装置,相反还需要通过一根“S”形的摇杆快速转动,带动柴油缸发动,手扶摇把,身体上下蹲起带动摇把转动,轰隆声从逐渐急促到稳定。

人们对于手扶拖拉机都有着各自的记忆。手扶拖拉机类似于一个动力平台,可以跑运输,给它换上不同的工具,它就可以犁田翻地、发电照明、带动水泵浇地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伯父熟练地启动拖拉机,大家一窝蜂坐上去,感觉和过年一样开心。他驾驶着手扶拖拉机低速行驶着,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抱着小儿子(我的堂弟兴军),一直开到村子西南路口才停下来(那时候还没有修建村子南边的大水渠),车后面还跟着十几个小孩子,其中就有我。当时我们小朋友都非常羡慕堂弟兴军,那么小就能跟着父亲坐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伯父当年在野河人民公社农机站工作。以后经常出差开着手扶拖拉机回来,次数多了就觉得不新鲜了。再后来,生产队上也先后买了二台手扶拖拉机,成为全南阳人民公社第一个有手扶拖拉机的生产小队,我的叔父有幸成为第一代手扶拖拉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最难忘的岁月,给我国社会发展作了物质上的铺垫。那个时候虽然生活条件差,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充满阳光。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是当时的农村组织体系。那个年代,一个生产小队如果要是有两台手扶拖拉机,就如同现在国家有两艘航空舰一样牛逼神气,六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都是经过这个时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强南生产小队,当年就像拥有两艘航空母舰那样牛逼!那样神气!现在回想起来真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