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生之我还在做武锅豆皮

武汉人心心念念的武锅豆皮重新开张了,就今天,我吃到了!

武锅豆皮已经消失了五年半。

有人说它是全武汉最好吃的豆皮,没有之一。有人吃过几次就忘不了,说武锅豆皮不做了他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的味道。有人说老板一家移民了。

“还有人说我逝世了咧。”武锅豆皮老板邓师傅讲。

老邓92年就开始卖豆皮,最先在余家头老国棉二厂附近,03年去了武锅,在3栋门口卖,一卖就是十二年。15年武锅宿舍拆了,16年老邓把店迁去了晒湖,18年歇业后,再也没有消息。

今天,还是在晒湖,静安路上的红色招牌“邓记武锅豆皮”闪闪惹人爱,六点开张,八点卖光。

六点整

第一锅豆皮翻了身

凌晨4点,天还没亮,老邓一屋里人就开始准备了,蒸糯米,热锅,摆灶台。5点多,店里面陆陆续续来了人。今天是邓记武锅豆皮开张第一天,尽管已经做了几十年豆皮,老邓还是有点紧张。

6点,邓师傅亲手给蛋皮翻了面,“翻早了。”他自言自语。老婆笑着说:“太久不做,手生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是熟悉的夫妻档,一个铺蛋皮,一个摆糯米,一个撒臊子,一个撒萝卜。

6点20分,第一锅豆皮出炉,十几个客人已经自觉排好了队。“我要一份大的。”“我要两份小的,加碗蛋酒。”“跟我搞点卤水啊。”

小份9块钱,大份13块。尽管门店是新的,但客人们都是熟门熟路的。一锅豆皮一分钟不到就卖完了,不停地有人加入队伍,大家一进门就开始寒暄,像游子回了家,像亲人久别重逢:“搬这里来了?几年没吃了,真是让我好找啊。”

邓师傅抬头,一一打起招呼:“nia家好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我晓得你不把钱花光

是不得回来的。”

眼看队伍越来越长,老邓也蛮奇怪:大家都是怎么晓得的这个消息?

来的基本都是以前武锅的熟客。有的是在群里互相转告,有的在网上看到照片,有的提着行李箱就过来,还有的现场在打电话摇人:快点来啊,今天开业了。

老周是武锅豆皮的老顾客,一路追随吃了十几年。今天早上他突然又想吃豆皮了,上网搜了下,发现武锅豆皮居然重新开业了。6点多,他从白沙洲开车过来,15公里的路,一秒都没犹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他闲聊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吃第二碗。“我这个人蛮爱到处过早,武汉三镇有名的都去遍了,不是我说的话,汉阳、汉口那几家蛮有名的豆皮,都赶不上他屋里。”

老周认为一碗好吃的豆皮,蛋皮要焦香,糯米要颗颗分明,卤汁要入味。“说实话,他屋里今天这个味道还是淡了点,赶不上以前在武锅的时候。”

“再给我加点卤水。”老周喊了一句:“有点淡啊,你这手艺莫丢了啊。”

“今天第一天撒。”邓师傅腼腆地笑了:“太久冇做了,等我找两天感觉。”

以前在武锅的时候,老周买豆皮是不用排队的。“我老去,搞熟了撒。婆婆一看到我,跟我对个眼色,就递碗豆皮跟蛋酒出来。她晓得我每回都点这一套。”

他口中的婆婆是老邓的妈妈,做蛋酒一绝。今天她也来了,笑得比蛋酒还甜。

不过今天就没什么特殊通道了,每个人都老老实实排队,7点的时候,队伍已经排到门口花坛边转了个弯。

有个老师傅一进门就对着老邓讲:“我晓得你不把钱花光,是不得回来的。”

来客们除了吃豆皮,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几年去哪里了?

“没做豆皮了。”老邓讲:“前几年腰伤了,就休息了一阵子。后来我们还是想把店开在晒湖街边上,老客人都在这附近,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门店。”

八点不到,豆皮售罄

那买份蛋皮也行啊

以前的武锅豆皮,九点以后去是肯定吃不到了。大家都晓得吃他们家豆皮,不仅要排队,还要早起。

老邓想着开业第一天,估计没什么人晓得,就没蒸太多糯米。七点多的时候,队伍只增不减,他才意识到,这估计蛮多人今天是吃不到了。

7点40,老邓的女儿走到队伍末端:“不好意思啊,只能做两锅了,后面的师傅不用排了。”

“那不行,特意过来的。”今天来的除了附近的居民,还有老武锅宿舍时代花园那一片的,百瑞景的,以及汉阳汉口武汉三镇的。后面几个嫂子拐子听到豆皮卖完了,马上对着前面发话:“前面的少买点,匀点我们撒。”

还有人怕买不到,对着邓师傅开起了玩笑:“把个块子切小一点,莫切大了,切大了吃不完。”

“我这都危险,你可以走了。”大家说归说,都舍不得走。

蛋皮纯享版

八点的时候,真的卖光了。有个拐子接话:“那我只要蛋皮也可以。”于是剩下的人又开始买蛋皮。

直到所有的配料都被卖光,店里的客人才陆陆续续散了。

老邓无奈地笑了:“又不是只有今天才吃得到,我们以后每天都在。明天肯定备足料。”

是的,武锅豆皮回来了,如假包换,原班人马,还是熟悉的做法和熟悉的打包饭盒。请大家认准静安路9号附3,面对武昌城市公园右边。早上6点开始卖,10点左右收摊。

老武锅那些美食

都去了哪里?

以前老武锅人吃一碗豆皮,都是要搭配一笼牛肉小包的。两家店挨着,关系蛮好。

刘记牛肉小包从武锅离开之后,搬去了涂家岭三村,天天排队。老刘九几年就开始做牛肉包子,先是在路边,05年去了武锅,在4栋卖,当时一天可以卖1000笼。

“现在少些了,一天700笼。”

老刘屋里的包子是现包现蒸,几个阿姨在后面包,老刘在前面蒸,卖完就下班。来买包子的人没停过。

武锅还有家罗记热干面,因为在武锅的花园旁边,所以大家也爱叫它花园热干面。现在在百瑞景滨湖名邸北1门旁,店越做越大,去的人也越来越多。

老罗的热干面技术是跟汉口的老师傅学的,他03年去武锅的时候,武锅有三家热干面。“后来都垮了。”他笑着说:“最后只剩我一家。”

一月底我们发了篇新武锅早市,讲的是梦时代对面的一条过早巷子,几乎所有读者都在评论区提到了同一个名字:武锅豆皮。

一个星期前,一些人路过晒湖看到街边武锅豆皮招牌发在网上,引起一阵轰动:武锅豆皮回来了?真的假的?

今天店里有个生面孔,是老邓的姑娘,一直忙前忙后,边安抚排队的客人,边缓解老邓紧张的情绪,“你手莫抖,爸爸,你把别个豆皮的臊子都抖掉了。”

老邓看着一批批食客从小吃到大,食客们也一路看着他屋里姑娘从读书到毕业,有熟客问她:“之后准备做什么啊?”

她笑着说:“肯定是接手我爸爸的武锅豆皮啊,做豆皮多自由啊。

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吃不到老武锅豆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