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抗癌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2024年南粤肝癌精准诊疗高峰论坛暨广东省肝癌学术年会3月22-23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围绕肝癌治疗与研究相关的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癌钇90治疗中心主任曹明溶教授在会上作了分享,主题为《钇90微球在肝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病例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钇90是位居国际前沿的肝癌治疗先进技术,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应用多年,被诸多国际指南推荐为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2022年1月,钇90正式获批进入中国大陆,在肝癌治疗领域引起了积极反响。

在华南地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凭借多项综合优势,成为第一家获批开展钇90治疗的三甲医院,并于2022年8月成功实施了华南地区第一例钇90树脂微球精准治疗肝癌。

会上,曹明溶教授重点分享了钇90微球在肝癌治疗领域的最新应用与实践经验。

作为一种治疗性核素,钇90通过树脂或玻璃微球搭载,其产生的衰变可发射带有能量的β射线,通过介入手术植入肿瘤灶后可集中较高能量近距离持续杀伤肿瘤细胞,达到精准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传统的外照射放疗相比,钇90微球治疗能够实现对肿瘤的局部高剂量照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该技术能有效缩小或消除不可切除的肝癌,为患者创造接受手术切除或肝移植的机会。

曹明溶教授通过实际病例,详细阐述了钇90微球在肝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在我国,高达70-80%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已不适合首选手术切除。曹教授提到,一些原本被认为无法手术的患者,在接受钇90微球治疗后,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从不可切除到可切除的转化。

以华南首例病例为例,该患者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7.3cm×6.6cm),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高达90000ng/ml。在钇90术后1个月复查时,患者肝部的肿瘤体积已经缩小了45%,甲胎蛋白更是降低了70%。5个月后,患者肝部的肿瘤比之前显著缩小,体积仅为4cm×4.3cm,并且形成了明显的包膜,甲胎蛋白已降至1.84ng/ml,恢复到正常范围。

随后为该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相关检查显示,患者经钇90治疗后,实现了肿瘤完全病理缓解,切下来的组织中已经没有存活的肿瘤细胞,所有的癌细胞都被杀死。

尽管钇90在内地的应用时间才两年,但它给大量原发性肝癌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已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