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算力基础设施相当于数字中国的底座。所以,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中,算力行业必须顺应计算需求“新”变革,争分夺秒地补短板、快提速,完成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的转变,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跨越升级。

出品丨自主可控新鲜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共3437,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全球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纪元。在智能化时代,数字化转型、财务管理、供应链预测、科学实验模拟……几乎任何方向的技术进步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可见,算力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增长的“战略性”资源,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生产力。

伴随着算力相关产业的持续火爆,国内算力中心、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的建设热潮也随之涌起。根据国家数据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我国算力总规模超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

虽然中国的算力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十分“能打”,但面对新时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大量传统数据中心在“建设、应用、生态”三个维度上仍面临着“规模优先,架构单一;重硬轻软,技术与场景需求割裂;兼容性与协同性不足”等困局。

可以说,目前50%的传统算力中心并不好用!

传统算力中心的“三重困局”

如今,以算力为代表的“算力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据有关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让算力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将惠及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甚至个人。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大量传统算力中心为什么存在“建、用、生态”三重困局?

近日,在由中科曙光主办的“立体计算湖南行”启动仪式上,各界人士围绕算力发展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其中,中科曙光指出了问题的核心:缺乏立体和超前思维。

一方面,在建设期,我国大多数算力中心在建设思路上往往以片面的局部视角切入,采取“规模优先”的策略,存在重硬轻软、盲目上马等问题,难以适应当下对多样化算力生产、跨壁垒算力调用、全局性算力服务的融合应用需求。

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算力中心缺乏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的立体思维,存在应用开放能力不足、全流程全周期覆盖力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供给端与用户实际的算力需求不平衡、不匹配,引发大量算力闲置和浪费。

此外,在生态方面,智能化时代的生态需要汇聚众创与众智,而传统算力中心往往是“单打独斗”,在合作模式上缺乏“融合共生”与“协同发展”的立体考量。因此,难以形成商业模式、数实融合、产学研联动的“鱼群”生态效应。

解开了传统算力中心的“三重困局”,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推进算力真正转化为数字化生产力,满足智能时代千行百业的算力需求?

算力行业给出首个“破局之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此举事关算力产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那么,该如何理解“适度超前”?中科曙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此次“立体计算湖南行”大会上,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表示:“适度超前建设意味着预先规划与部署。要求我们在超前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一定超前技术来构建超前部署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庞大计算需求。”

而到了落地实践层面,如何破旧立新,进一步将宏观政策拆解成清晰可行的具体方法与路径,成了摆在算力建设产学研各方面前的难题。对此,中科曙光从实践角度提出,算力产业要用适度超前“破旧”,用结构变革“立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中科曙光在大会上首次从系统视角,提出“立体计算”战略,通过“建、用、生态”三个维度的立体构建及协同融合发展,形成全新的计算体系,加速算力转化为生产力,释放各行业、各区域的发展力。

具体来看:

在立体算力建设方面,“立体计算”理念主张从算力生产、调度和服务几方面发力。而中科曙光拥有多样化算力供应、全局性算力服务与跨壁垒算力调用的算力三维能力,可以实现计算资源的多维布局与纵横拓展。

在立体应用赋能方面涵盖全行业深耕、全场景覆盖和全周期平台几方面要求。首先,全行业深耕。不同于过去专为科研赋能的算力中心,当下的算力平台大多是公共的综合性算力平台,需要考虑如何为全行业服务;其次,全场景覆盖。算力在单个用户单位的全业务场景覆盖,是一个更重要考量维度。应用算力不再是“尝鲜”,而是进入整体规划阶段,实现全场景覆盖;最后,全周期平台。现在,用好算力涉及的流程仍然较长,涉及到数据处理、模型训练、调优与评估、模型部署、应用与监控等多个环节,要求供应商打造覆盖全流程全周期的平台。而中科曙光“立体计算”可实现广度(全行业)、宽度(全场景)、深度(全周期)、应用三维赋能,针对应用开发进行全流程支持与全场景渗透。

在立体生态共生方面,中科曙光始终秉持着“融合共生、协同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数实融合、产学研融合与商业模式融合的生态三维发展,完成生态伙伴的角色互补与价值融合。

总的来说,“立体计算”就是让算力建得好、用得好、生态构建好,全方位发挥算力的立体效力,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补充到。

理解了“立体计算”的内涵,如何适度超前建设,将算力加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破局之道”也就愈发清晰了。

中科曙光“立体计算”的最佳实践

当下,算力正如同阳光一般照耀在中国产业大地,随着“立体效应”的蔚然成荫,算力产业与各个城市必然会迎来一场大碰撞。

立体计算”概念虽是首次提出,但在长沙已有深度实践,5A级智算中心便是中科曙光“立体计算”概念的重要例证。目前,该中心已吸引上百家企业入驻共建,实现万余家商业应用接入。

在立体建设方面,长沙5A级智算中心位于湖南长沙智谷。当下,湖南正以打造全球研发中心为战略定位,构筑算力产业与先进制造业高地。长沙5A级智算中心通过先进算力基础设施、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数据治理体系、算力设施绿色低碳发展、算法创新中心、算力安全能力提升等,助力长沙加速构建以“4+4+3+3”产业矩阵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长沙5A级智算中心目前不仅服务于长沙智谷园区18大应用场景,并且已经与湖南迈曦自研工业仿真软件等当地产业适配。据悉,其目前已赋能AI大模型、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能制造、工业仿真、手语AI等多个领域。

在立体应用方面,位于长沙市湘江新区的AI创企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公司主要围绕“算法定义硬件”思想,聚焦AI算法及系统研发,推动业务全流程适配中科曙光算力,落地千行百业。

比如在教育领域,汇视威推出的智慧科研教学考用AI平台基于中科曙光算力,实现课程实战项目实操练习、自动可视化的AI开发全流程管理及算法进阶。目前已拥有70万用户,未来将服务百万级别客户。

在立体生态方面,聚焦算力基础软件研究的澎峰(长沙)科技有限公司是中科曙光生态合作的一个代表伙伴。通过将其打造的异构计算软件栈与曙光算力中心结合,架起算力与应用的桥梁,推动算力发挥更高的性能。

结语

根据《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算力基础设施相当于数字中国的底座。所以,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中,算力行业必须顺应计算需求“新”变革,争分夺秒地补短板、快提速,完成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的转变,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跨越升级。

中科曙光提出的“立体计算”从算力建设、使用和生态方面提出了算力产业跨越升级的新路径。接下来,中科曙光“立体计算湖南行”将以长沙为起点走向全省,并将“立体计算”成功模式复制到全国更广阔区域。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点击下方标题,洞悉信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