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说奇幻说是有文献记载,而与生活接近就说子虚乌有

2024-04-08

中外小说家似乎有一个通例,大凡所写的内容超乎现实的,作者往往强调亲见亲闻,或根据什么日记文献,以证明他所述说的故事千真万确,实有其事。相反,如所写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接近,作者却往往声明纯属虚构,子虚乌有。

前几天看《三个火枪手》时,感觉不应该有这样的美誉,毕竟感觉并不是多好的书籍,当然或许是翻译的问题,毕竟我看了好几种翻译版本,居然都有错误的内容在里面,那么的显而易见,是排版不用心还是什么就不说了。但就这本小说来说,的确不像是大仲马写的。但他写了那么多,一开始如此也可以理解。

一开始感觉这本书不咋地,后来又感觉年轻人或许就应该如此,但到最后有感觉不咋地了,但给人一种感觉,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毕竟是套用历史在写的,对于了解法国历史很有帮助。或许也就是如此,很多人建议国内小孩看国外书的时候优先看这本书。

但当我看《海上花列传》的时候,又老说子虚乌有,明明那么真实,甚至里面的赵先生本赵,还在现实社会声明过,但写的时候依旧写的是古槐安国之北,花也怜侬。

是因为担心对号入座,所以才对真实号称子虚乌有?还是担心自己写的太过玄幻,所以才说文献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是《白鹿原》里面的朱先生一样,感觉都不像是白鹿原上的人,所以还真是有史可考的人,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人呢?

这样说来,小说里这样的情景不胜枚举。

这个毛病是怎么来的我并不知情,但就像是我们说故事一样,往往说了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就会加很多的背景元素,让别人相信这是真实的,或许主要要说服的是自己。

而那些简单的故事,原本或许就是道听途说,或是有素材,担心别人多想,所以再加上一句子虚乌有,纯属虚构。

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留条路,太高的搭个梯子,太低的,放个绳子,总结的目标就是不要影响到自己就可以了!

毕竟说故事的人都差不多,我们常说莎士比亚把所有的故事说完了,所以当我们说些身边事的时候,老怕会和别人雷同。而那些查了半天才开始书写的小说,因为用了心力,当然要强调这是自己专门去查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