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六年十月(1200)、嘉泰三年四月(1203)、陆游应韩佗胄之请求,为其撰《南园记》《阅古泉记》。围绕此两记,从南宋至明末清初数百年来,后世学者,对游之晚节或以责备之辞加以非难;或以惋惜之情为其辩解,莫衷一是,几成聚讼。

对陆游因撰两记涉及的晚节问题,应该坚持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按照封建社会士大夫关于气节的界定,结合陆游一生在历史舞台上的政治主张和表现来讨论。同时也要考虑到对形成陆游人生观、理想、政治抱负有重要作用的家教、师承、交友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游为韩撰两记无伤晚节

《宋史·陆游传》载:“晚年再出,为韩佗胄撰《南园记》《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

坚持宋史结论的代表人物有:宋方回、元刘壤、明唐锦、清纪昀等。他们提出陆游撰两记是:为幼子所累,为史职所惑,以致趋炎附势而堕节。

按嘉泰三年,游年79岁,不复奉祠禄,卜居镜湖之三山。入朝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是孝宗钦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宝庆会稽续志》卷五载;“游自少颖悟,其它谎铭记序之文,皆深造三昧,尤熟识先朝典籍沿革、人物出处,故声名振跃当世。张孝祥自谓辞翰独步一时,每见辄倾下之。初高宗闻其名,欲召用,而又以口语触秦桧,故抑不得进。”

游曾撰《南唐书》为史家称善。孝宗命游撰史,独具慧眼,作为史官亦无法影响朝政,这次赴阙修史与韩佗胄毫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陆游所娶王氏夫人,生有七子二女,游从无娶妾生子之事。周密《齐东野语》载陆游从蜀携妾归山阴之所谓风流韵事,亦无其他史料可查,恐系子虚乌有之事。若刘氏相信《齐东野语》之记载为实事。

按陆游于淳熙五年离蜀,写记是庆元六年,相距两年。小妾若生子,已盖弱冠。一行将就木、衣食维艰之耄耋老人,小妾从何而来?襁褓小儿又从何而来?

认为陆游为韩撰两记无伤晚节者有:宋罗大经、元戴元表、明田汝成、清袁枚等。这些人或仕途坎坷;或怀才不遇。其中袁枚小仓山房文集(书陆游传)卷30,立论公允,论据颇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于忧患,矢志抗金

陆游生于女真贵族南侵之繁鼓声中,宋王朝处于金瓯残缺,风雨飘摇,行将崩溃之前夕。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各地农民因不堪金人的烧杀掳掠;不堪朝廷的横征暴敛,强者纷纷率政暴动。绍兴十年南宋王朝向金人屈膝投降之阴谋正在赵构、秦桧一意主持下秘密进行,血手屠刀指向民族志士与爱国军民,在统治区内加强对人民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绍兴十一年,韩世忠罢枢密院使,岳飞、张浚赐死大理寺狱,李光以不附和议忤秦桧,罢政归里。这些抗金名将均与游父宰交往密切。

陆游生长于仕宦家庭之中,从小爱国思想的熏陶。宋真宗大中祥符间,游曾祖轸以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直昭文馆。

游祖佃,进士高第,为王安石学生,是北宋著名经学家,著述丰富,为人刚正不阿,政绩称于时。游父宰、按《山阴陆氏族谱》载:“建中靖国元年以父恩补官,历秘书阁校理、起居注、兵部、库部郎,知兖州、荆门军、西路转运使……”,南渡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有爱国思想,所交游者均为主战派人物,与李光善,为秦桧嫉恨,政治上长期受压制。据《宋会要辑稿·职官》载,靖康元年四月八日陆宰落职,闲领祠禄到死。

由于家庭环境及教养,对陆游一生品德、节操影响很深。绍兴十二年(1142),游年十八,从江西诗派著名诗人曾几学诗。

南渡后几为统治集团中主战派人物,与弟曾可以坚持抗金闻于朝野,累遭贬谪。先辈忧民爱国之形象,凛然之节操,以及师长的教诲陶冶,对陆游感染之深切,可谓贯彻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王朝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并存,而民族矛盾又是主要矛盾。反对女贞贵族的入侵,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之中,恢复发展生产,是民心所向,是大局。

因此对待和与战的态度是检验士大夫气节的唯一标准:陆游矢志抗金,反对投降,反对弊政蠹民,主张强根固本,团结一切力量,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思想,产生于幼年时代,形成于青年时代,成熟于壮年时代,至死不易其志,不堕其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抗金而忤权贵,仕途多蹇

绍兴二十四年(1154),陆游赴礼部复试,以论恢复而语触秦桧,复为秦氏所黜。此事均有史传详细记载。

陆游一生光明磊落。为了坚持正确的主张,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无疑是主和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借机排陷闯关千里,远离京城。南宋王朝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虽未间断,但主和派始终处于优势。因此陆游的一生逆境多于顺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抗金而忤权贵、因兴隆元年九月(1163),游除枢密院编修官兼圣政所检讨官。孝宗即位时,游畅谈了抗金之大计,并就迁都健康问题独抒己见。

在内政问题上,主张中央集权,强根固本,统一抗金意志,翦除曾觌、龙大渊奸党……这次触犯了宠臣被贬出朝,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

兴隆二年二月(1164),在镇江任上,以晚辈之礼(世谊),拜谒会督江淮军马的抗金名将张浚,“力劝张浚用兵。”兴隆四年(1166)言官论游“力劝张浚用兵”而罢归,卜居镜湖之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淳熙七年秋(1180),游奉诏离闽,被命诣行所,但自严州、寿昌界得旨,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旋又为事中赵汝愚所劾(宋史有传)。

据《宋会要辑稿》载:“明年三月(淳熙八年),务观提举淮南常平茶盐公事之命,为臣僚所罢。其理由为: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赵氏论劾之外,排陷者尚有曾、龙余党乘机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游一生中最为得志,最能实现其“下马草军书,上马击强虏”的公职是乾道五年(1169)应王炎之邀入幕参赞军务。这可从游上《王宣府启》一文看出其欢欣鼓舞情绪:“……抚剑悲歌,临书浩叹。每感岁时之易失,不知涕泗之横流也乍属元臣,暂临西鄙。

获得油幕众贤之后,实经玉关万里之行。如输劳效命之有期,顾陨首穴胸而何憾。”(文集卷八),按《宋会要辑稿》载:“乾道五年三月十九日诏:王炎除四川宣抚使,依旧参知政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炎是一个才能卓越的重巨,坚持抗金,因慕陆游之民族气节与才识,召其入幕。陆游也未负王炎厚爱,曾积极提出,在陇右积蓄力量,自陇右取长安以经略中原。

撤换骄恣不法将领吴挺,以吴拱代之,以整肃军纪防患未然之远见卓识。正当王炎苦心经营川陕有重大建树时,因王炎与虞允文的矛盾,加之孝宗对这位功高盖主的封疆大吏,产生疑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乾道八年九月,撤换王炎,以虞允文代其职,王炎幕府星散。次年王炎罢官奉祠。陆游矢志抗金、为国捐躯的理想变成了“镜花水月”。

因此诗人发出:“报国欲死无疆场”之感叹。像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怎么可能晚节有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陆游的交游看其名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古从的交游亦可反映其气节的一个侧面。与陆游交往密切者,皆志同道合名重一时的主战派人士。

有在朝身居显位者,如周必大、王炎、范成大、尤延之、杨万里等;有不得重任逆境多于顺境者,如曾几、曾开、韩元吉、朱熹、辛弃疾、张演等。

这些友人,不仅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无一人折节卑躬向权臣屈服。嘉泰三年(1203)游年79。伟大的爱国词人抗金名将辛弃疾,欲为游筑馆舍,游婉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草堂》一诗记载此事:“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若游名节有污,辛弃疾不能有此举动。朱熹与陆游的交往晚年更为密切。

从于北山编陆游年谱一书中尚可查出书信往来、赠诗、作跋、作序、馈送礼品等。共九处。庆元间理学之禁正炽,朝臣有请杀朱熹者。

《四朝闻见录》载:“庆元间,朱熹以伪学之禁,避地至长溪,虽门人故交,尝过其门,惊然不敢入。”当老友处境险恶时,交往更笃。这是趋炎附势者办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元六年三月,朱熹卒。当时士大夫与朱熹有旧者,多退避三舍,而陆游不怕弹劾,冒抗旨之罪,十分沉痛地悼念老友,写下了一篇《祭朱元晦侍讲文》催人泪下的祭文。

从陆游的交游和待朋友的态度,也可证明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绝非希冀权贵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佗胄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又娶宪圣吴皇后侄女。因拥立宁宗有功,官至平章国事,封平原郡王、加太传。

在拥立宁宗时,住胄与赵汝愚团结一致。在权力分配时,汝愚以宗臣自居,谓韩为外戚,迁韩胄为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使韩不满。

朱熹与汝愚善,常奏韩之奸,为韩恶。后来韩利用与皇后的特殊关系,出入宫闱,矫传懿旨诬汝愚为相谋危社稷,贬出朝,毒杀于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游与韩往来是在绍熙五年(1194)前后,写记是在嘉泰二三年间(1202~1203)。朱熹看到老友与韩往来,担心上韩的圈套。

因此在答巩至的第四封信中,提出了“……恐为有力者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的看法。并在拟求陆游为《朱子文集》作跋时说了一段话:“……放翁久不得书,欲觅一文字所于颇重,又恐贱迹累其升腾,未敢启口也。”朱熹对游有误解,杨万里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陆游是一个高瞻远瞩,具有全局观念的士大夫,他的一贯主张是:只有消弭党争、破除陈见,始能团结内部,集中力量,进而战胜强敌,恢复领土,拯救遗民。

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与韩以诚相待,矫正内部分崩离析之弊端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