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作为社会的民生大事,关乎着每一名老人的晚年幸福,也是年轻人未来老了之后的保障参考,不过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后,对退休年龄和退休金上不断发生争议。针对这个问题,一辈子都在研究养老问题的清华大学医疗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近日接受的采访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解决养老问题,就要先知道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根据杨教授的介绍,目前我国施行的养老制度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时我们学习了一个德国的模式,通俗讲就是现收现付,把年轻人缴的养老金给退休老人发养老金。但这其中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在养老制度刚执行时,我国为那些工作了几十年的工人们施行了视同缴费,他们成了第一批享受养老金的人,可当时养老金才开始缴纳,所以给他们那批人发的养老金属于是提前预支,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空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我国颁布了《社会保险法》,要求无论是国企还是外资企业都必须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职工代扣代缴,相当于强制给大家上了养老保险,就是为了一边填补之前的“空账”,一边继续现收养老保险,现付给退休老人养老金,可这种养老制度的缺点也慢慢暴露的出来,就是它对人口结构的要求比较高。回想养老制度刚开始执行的时候,7个劳动力缴纳养老金,一个退休老人领取,因为当时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但当社会进入老龄化后,这种养老制度就开始“吃不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我国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当时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7%;2021年,我国人口进入中度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14%;直到这个时候,我国还能做到5个劳动力来供养一个退休老人,不过这5个人劳动力中还包括了上学的学生。如今的社会,我们是2.5个劳动力在支撑一个老人,而到了2032年,我国将正式进入高度老龄化,那时每两个劳动力就要承担供养一个老人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杨教授表示,现收现付制的养老制度,随着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是领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缴纳养老保险的人越来越少,针对这个问题缺口,目前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垛爸也看到了《柳叶刀》子刊发布的一个结果调查,其中显示到2035年国人的预期寿命有望达81.3岁。按理说国人寿命的增长,应该是对民居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水平越来越高的最好体现,可这同时也给养老和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902万人,连续7年减少。人口出生率为6.39%,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要是根据现在的人口推算,25年后的新生人口是不是最多只有450万了?那时候1个劳动力可能要养两个退休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现在有延迟退休的提议,作者认为并不是空穴来风,专家们在积极想办法应对。另外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国家的养老制度,毕竟人口老龄化是每个国家都在发生的问题,只不过每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同,完全借鉴不一定适用中国。

不知道这道世界难题,大家认为应该怎么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