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热搜,挺值得探讨一下。之前有个大学生在宿舍虐猫,还录了视频,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现在这个大学生要考研了。第一志愿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但是被南大拒绝了,理由是思想品德考核不过关。大概症结就出在虐猫这件事上。很多网友向学校反映他虐猫。

第一志愿不录取,网友又在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意向调剂考生复试名单》发现了该大学生的名字,于是又去兰州大学网站留言,告知虐猫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兰州大学还没回应。有记者去采访虐猫大学生,他看起来还比较轻松的样子,说如果我现在跟你说很多的话,可能在网上又要掀起一阵轩然大波我现在不太好回应一些事情,对于网络舆论我不是很懂,说了之后结果是好是坏我不得而知。

他又说如果兰州大学对他的思政考核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他会愿意接受采访的。在经过一片丁香树的时候,他感叹:“花好香啊,你可以写我喜欢赏花。我确实不能说太多,说太多也不好。”

明显这小伙子对网络舆论还是挺懂的,知道多说多错,还想通过爱花立个积极向上的人设。但这些都不能改变他虐猫的事实。除此之外,还有网友扒出他在外网注册的账号留言,如果他确实说了这些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的话,那么恐怕虐猫远远不是终点。

这是一个明显的反社会人格,如果杀人不会付出代价,他十有八九会付诸行动。如果他能找到完美的犯罪手法,他也很可能会去实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他专业能力再强,我都非常支持南大不招他的决定。一个底色黑暗的人,如果没有很高的学历,充其量也就是个普通的坏人,但如果给了他高学历和接触高精尖技术的机会,那就是妥妥的邪恶博士的既视感。同样的学习机会,为什么不能给一个同样聪明,却没有做过错事的学生,而要给一个潜在的危险分子呢?

更进一步深思,虐猫的不能考研,故意伤害过他人的未成年,难道成年后就能肆无忌惮地去报考自己心仪的学校了吗?那些实施过校园霸凌的学霸,把压力和焦虑转嫁给了别人,害得别人抑郁、焦虑、厌学、甚至自伤、自杀,难道他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地考北大,考清华,考985,考211,考本科……了吗?

研究生本身就有思想品德考核这一项,这不应该作为摆设,就该扎扎实实地用起来。凡是公示期间,有举报品行不端者,学校就应该认真衡量,这样的人到底适不适合招收进来。他究竟是不是学校想要培养的人才。

现在未成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和惩罚力度太轻也有关系。邯郸三初中生目前已被核准刑事追诉,但这主要是因为事态太过恶劣,社会影响广泛,网络舆论发酵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还有很多受害者的血泪,被掩盖住了,并没有显露出来。

之前的13岁男孩侵害8岁女孩一事,就不了了之;未满12岁的男童杀害四岁半女童也被撤案。这些案件哪件背后没有受害者及其家人的血和泪。如果实在因为年龄的关系,法律不能给他们一个公道,那么断送他们的前途,也未尝不是一个方法。

还有一点,现在很多学校和家长都有一种迷思:一白遮百丑,只要学习好,那么品行再怎么糟糕,都是情有可原的。

我敢打赌,这个虐猫的大学生当初虐猫被家人知道后,肯定没有当回事,顶多口头批评两句:宝贝啊,不要虐猫啦,影响不好。

虐猫如此,那么伤人呢?校园霸凌呢?多少学生家长像《第二十条》里的教导主任爸爸张译一样,只要没有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出手,就当做没有这回事。一概认为自家宝贝是天使,别人的娃都在冤枉自己孩子。如果孩子成绩再好一些,那老师和家长就更容易坚定不移地选择性失明。

可一旦升学和品行挂钩,只要有过类似不良记录,成绩再好也不能读好学校呢?家长会不会更加谨慎?会不会在初现端倪的时候就对孩子耳提面命:千万不要自毁前途。更有甚者,这些学霸本身都是聪明人,之所以会参与霸凌就是因为他们认定这么做没有代价,一旦他们知道会影响自己的前途,自然就会有所收敛。

扪心自问,我们到底需要那么多“邪恶”但聪明的人才吗?学校花力气培养这样的人,对被他们伤害过的人,对他们可能伤害的人,以及对普通人公平吗?

先是研究生录取筛选出曾经有过不良记录的学生,再进一步,就可以蔓延到高考的录取工作。

南京大学已经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现在就看兰州大学的了。

做错了事,如果不能给予应有的惩罚,那么取消可能的奖励也是可以的。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