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历朝历代关于苏武的诗词、戏曲、绘画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往来使者不计其数,为何苏武最受世人推崇?读《汉书》中苏武章节,其中多有动人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武纪念馆前的苏武像:该像位于陕西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的苏武纪念馆前。苏武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为苏氏后人集资兴建。纪念馆主要建筑有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等,为“武功八景”之一。

1

苏武字子卿,原籍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他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跟名将霍去病同龄。父亲苏建,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跟随卫青出击匈奴立了功,被封为平陵侯。苏武年轻时候就凭着父亲这层关系,跟哥哥苏嘉、弟弟苏贤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后来他又做了栘中厩(负责掌管皇帝射猎用的鞍马鹰犬)。

当时正是西汉和匈奴拉锯战的间歇期,双方多次互派使节搞间谍活动。这时期汉匈之间互不信任,例如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匈奴使者在汉患病,汉朝尽心救治,可最后使者还是病故,路充国去送丧,结果匈奴怀疑使者是被汉朝所害,扣押了路充国。之后双方虽仍有来往,但派出的使节许多都被扣下。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jūdī)侯单于掌权。且鞮侯单于立足未稳,担心遭到汉朝攻击,就把之前扣押的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了,以向汉朝示好。汉武帝很高兴,也要表示一下,就安排苏武率领一百多人,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

2

这次出使不太顺利。到了匈奴那里,且鞮侯单于态度十分傲慢,估计他已经解决了匈奴内部问题,不再在乎汉朝的威胁了。苏武不好斥责,只等完成使命返回汉朝。不过在即将返回时,一行人遇到了大麻烦。

且鞮侯单于部落里有两个人——缑王和虞常。这两人可能过得不如意,一直想着逃到汉朝去。苏武的副使张胜以前跟虞常打过交道,虞常私下跟张胜说,卫律这时就在且鞮侯单于手下,愿为汉武帝刺杀卫律(卫律自汉朝反叛至匈奴,武帝极恨),然后归汉。此事张胜做得非常不妥,他没有向领导苏武汇报,而是自作主张应承下来,还把汉使携带的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留下了妻儿老小。虞常等七十几个人摩拳擦掌准备起事,其中一个忽然怯阵,跑去给单于妻儿告密,单于的子弟兵出动平叛,斩杀了缑王,活捉虞常,派卫律审问。

张胜见大事不好,才把虞常的事情告诉了苏武。苏武知道免不了受牵连,担心以使节的身份在匈奴受刑讯会使汉朝受辱,于是要自杀,被手下常惠等人拼命劝住了。后来匈奴人审讯虞常,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大怒,要把涉案人员全部斩首,被手下人劝住了,认为还是招降比较合适。单于听从了这个建议,派卫律来抓苏武受审。苏武见卫律来,对左右慷慨陈词道:“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随即拔刀自杀。卫律吃了一惊,赶紧找匈奴巫医,最后用土法救活了苏武。苏武这个举动让单于很震惊,单于钦佩其节操,没有再提审讯他的事,让常惠等人把苏武接回了汉使营地,早晚派人前去慰问,只把张胜抓了起来。

等苏武伤势逐渐好转,单于就让他来一起审处虞常,想借机招降苏武。审完了虞常,单于直接命令将其斩首,张胜吓得赶紧投降。卫律又咄咄逼人地恐吓苏武,属下张胜参与叛乱,长官当连坐,甚至举起剑来加以威胁。苏武针锋相对回击道:“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不为所动。威逼不成,只能利诱,卫律以自己为例,说明投降匈奴的好处:封王赐号、奴隶数万、牛羊满山,你一投降,就跟我一样。

苏武没有丝毫动摇,他痛斥了卫律的叛国行径,又陈言利害关系——“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单于见苏武有骨气,越发想当作己用,就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不给吃喝。天大寒,苏武蜷缩在地窖里,靠吃雪吞毡毛充饥,就是不投降。好几天过去,匈奴人下去一看,苏武竟然还活着,以为他有神灵保佑,不敢再监禁,可又不愿放他回汉,就把他迁到了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他回去。苏武的部下、随从也被分散安置到各处。

3

苏武这一去,就是十九年。

时间太过久远,我们已经无从知道,匈奴内部的这次叛乱是不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嫁祸汉使者,顺理成章地扣留、降服,使汉朝在外交上陷于被动。只是苏武没有妥协,既不认罪也不投降,被流放后,他选择活下去,在苦寒之地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着重获自由,这等待既是为他自己,也是为汉王朝。

北海路途遥远,匈奴不给运粮食,苏武只能自己想办法。他吃草籽,从野鼠洞里挖鼠粮。条件虽然艰苦,但苏武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使节身份,汉廷的符节从不离手,不管牧羊还是睡觉都带在身边,这成了他的一个精神寄托,也是他和祖国最后的一点联系——符节是使命的象征,手持符节,汉朝的大好河山就与他同在,这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漫天风雪中独自牧羊,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常人恐怕早已崩溃,支撑苏武活下去就是个人的信念和对祖国的信仰。他忠于国家和人民,坚信国家不会忘记自己。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且鞮侯单于去世,狐鹿姑单于继位。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边打猎,见到了苏武。北海罕有人迹,於靬王见到有人在这里放牧,很是高兴。苏武之前做过栘中厩,对编猎网、矫弓弩这一类技艺比较熟悉,这就和在此射猎的於靬王有了共同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於靬王被苏武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因此很器重他,时常接济苏武衣食。这几年苏武的生活应该比较好。可惜的是,几年后於靬王患病而死,他的部下也都离开了北海。

狐鹿姑单于也希望能招降苏武,于是想到了苏武的老朋友李陵。早在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率汉军和匈奴作战,兵败被俘,已经投降了匈奴。不过李陵还算知耻,虽说投降是不得已,但毕竟不光彩,所以一直没来见苏武。

但李陵最终还是来到了北海劝降苏武。苏武不惧死,也不贪恋富贵,李陵就改变策略,从汉武帝对大臣的所作所为说起,希望能引起苏武的不满情绪。苏武的哥哥苏嘉做奉车都尉时,扶着皇帝的车驾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自杀而死;弟弟苏贤跟武帝去祭神,途中宦官杀了驸马潜逃,皇帝命苏贤去追捕,苏贤没抓到,只好服毒自杀。李陵重提了一遍苏武的伤心事,又说,你母亲早已去世,听说你夫人也已经改嫁,如今过去了十多年,家中的妹妹和儿女也不知生死,你在汉朝已经没有家人了,人生苦短,何必这样久久折磨自己,在这种边远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一片忠心又有谁能知道?

苏武听李陵说完,缓缓答道:“我们父子几人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为国家效力天经地义。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即使吃苦受罪也不会推辞。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的!”

这是一个言辞质朴却铿锵有力的回答。苏武不是愚忠,他的忠君,其实是忠于国家,而个人的遭遇在关乎国家的大是大非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这也正是苏武和李陵不同的地方。

眼见苏武对汉朝一片忠心,李陵也就不再勉强,只能喟然长叹道:“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流泪不已,和苏武一起喝了几天酒,李陵托妻子留下几十头牛羊给苏武后就回去了。

贝加尔湖风光:关于苏武牧羊的地点北海,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贝加尔湖说,支持者甚众,几乎已成定论;其二是甘肃民勤白亭海说;其三是宁夏中卫寺口说。笔者支持第一种说法。

贝加尔湖冬季气候严寒,如果苏武真是在这里牧羊十九载,那他一定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孤独,但他的爱国心和人生信念从来不曾磨灭,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4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刘弗陵登基,汉匈关系稍有和缓,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该解决了。国家没有忘记苏武——汉使者多次向匈奴表示,希望接苏武回去。单于不肯放人,谎称苏武已死。汉使者见到了苏武的部下常惠,知道苏武还活着,就跟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得一只大雁,雁脚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在北海。”单于本就心虚,一听这话很是吃惊,只好承认,答应放苏武回去。同时释放的还有当年和苏武一同出使匈奴的人,除了已死和投降的,一百多人只剩下了九个。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天,苏武回到了阔别十九年的长安。出使时他还是壮年,而回来时已经须发尽白。汉昭帝感其忠心,赐他二百万钱,二顷官田,一处住宅,任命他为典属国,负责管理汉朝和各属国间事务。其他几个人也都获得了赏赐。

他用太牢之礼去茂陵祭拜了汉武帝。武帝死的时候,苏武在北海边,从李陵口中听到消息,他哀痛吐血,面向南哭吊了几个月。

苏武回汉朝几年后,昭帝驾崩,苏武参与拥立刘询为帝,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来又做了右曹典属国。苏武是三朝老臣,德高望重,加上年龄确实已经大了,宣帝刘询就特别关照,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入朝。苏武不爱财,皇帝的赏赐,都拿去送人了。

出使匈奴前,苏武曾有一个儿子苏元,不过在苏武回来后第二年就因参与谋反被处死,还差点牵连到苏武。苏武跟几个涉案人员是旧友,加上儿子也是参与者,按照“连坐”的治罪方法他是脱不了干系的,廷尉上奏章要治他的罪,不过霍光一直敬佩苏武,就把奏章扣了下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到宣帝时候,苏武已经七十来岁了,眼见他膝下无子,宣帝怜悯他,听说他在匈奴时曾娶妻生子,就派使者前去把苏武的儿子接回来,让他当了郎官。

苏武于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病亡,几年后,宣帝追忆辅佐有功的大臣,在麒麟阁上为他们画像,一共十一人,苏武位列其中。

5

苏氏一脉人才辈出,据说北宋文豪苏轼就是苏武后代。陕西武功县的苏坊村,古称苏台,是苏武故里(史载苏武是杜陵籍,至于苏氏迁到武功的具体时间,由于争论较多,在此不多赘述),苏武后人每年都会回来举行祭祖活动。苏武的纪念地不少,甘肃民勤有苏武山,宁夏寺口有苏武牧迹,河北丰宁有苏武庙……

苏武牧羊的北海,学界一般认为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地区,几乎已成定论;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北海在今甘肃省的民勤县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今天宁夏中卫寺口地区。笔者更倾向于贝加尔湖一说,笔者认为,民勤、中卫等地比起贝加尔湖,离长安不算太远,苏武要真是在这一带牧羊,十九年时间里可能早就逃回汉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民勤的苏武庙: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甘肃民勤的白亭海就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当地和苏武有关的地名不少,有苏武山、羊路等地。苏武山西山脚下还有一座苏武庙,据考证建于唐代,距今已经1000多年。

宁夏寺口风景区的“苏武栖身石窟”:也有学者认为今天宁夏中卫的寺口风景区为苏武牧羊之地。该地的宣传也是主打苏武,有苏武牧羊遗址、苏武栖身石窟、苏武圈羊石窟等景点。苏武放牧之地的争论之多,说明了全国各地人民对苏武的怀念。

6

在匈奴的故地——今蒙古地区,蒙古族人民对苏武十分推崇,称苏武为“苏爷爷”。蒙古人对苏武的怀念,包含着特殊的民族感情。苏武在出使匈奴期间,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赢得了匈奴的普遍尊敬。他身为汉朝派去的友好使者,和匈奴上层、民间都保持着一种友好关系。之后牧羊十九年,更能使匈奴人产生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认同感,加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消除了民族隔阂。匈奴人和苏武虽政治立场不同,但在基本的人格、荣辱观上还是一致的,这是超越种族、语言、文化的基本价值观,苏武是促进民族融合的典范,所以蒙古人对苏武的怀念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陕西武功县苏武墓:苏武去世后,被葬在他的故乡今陕西武功县。苏武墓在武功县苏武纪念馆的大殿后,墓前竖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汉典属国苏公墓》等碑石。

7

苏武从匈奴归来后,他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民众,都对苏武极其推崇。直到今天,苏武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政治标杆、道德典范。每逢国难,后人无不追思苏武,他的崇高气节更显光辉伟大。抗日战争时期,不少仁人志士前去苏武庙进行祭拜,以示抵御侵略之坚定决心。北平沦陷后,著名作家、记者曹聚仁闻听周作人投敌,十分痛心,写公开信道:“忽传先生已由苏武一转而为李陵,不觉疑讶万分……亲近者闻之,无不痛切心骨”,士人对苏武的推崇,由此可见。

后人推崇苏武,是因为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苏武在面对匈奴威逼利诱时不为所动,甚至以死抗争,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人格。和苏武同时期的文臣武将投降的不少,甚至还出现过一些屡有反复的墙头草,独独苏武抱着必死的决心守住了汉朝的国威和尊严,后来又凭借坚韧的意志,在人迹罕至的苦寒之地苦苦坚持了十九年!苏武的动人之处在于,他不仅愿意为国捐躯,而且十九年的艰苦生活也没能磨灭他的爱国心和人生信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对国家有着极其坚定的信仰。爱国情操,赤子之心,苏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近乎完美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End-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