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清明节回老家扫墓,还是2018年。那次朋友说给他父亲扫墓,马上勾起了我的思念。

和小妹带着孩子,早上五点半起床,七点二十高铁出发,10点到老家县城,十点半到外婆家,祭拜了外公外婆。在外婆村子里吃饭,他们同宗同族聚在一起过清明节。

饭桌上都是叫舅舅的人,多年来去匆匆,早已模糊不清他们的关系姓名,可他们待我们却热情依旧,看到我们千里迢迢来祭奠外公外婆的虔诚,一个年龄很大的同宗舅舅特意等我们扫墓结束吃饭,猜测我们谁是老大老小,谈起早去的母亲,说起那些远去的时光,唏嘘不已。

这次时隔六年,思念再次填满我的心海,我要回家扫墓。六年前的那趟7:20的高铁,已经改了停站点,老家县城不再停车,换乘时间间隔太久,不再方便。妹夫也想回老家,我们两家一起连夜开车回来。

到家已经是清明节当天早上快5点。老爸说今年清明节当天不能扫墓,他昨天已经去扫墓了。我们只能等明天去祭拜。

第二天带孩子们祭拜了奶奶,妈妈,给她们烧纸钱衣服,告诉孩子们清明节的来历,死亡从来都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妈妈离开我32年,奶奶也离开14年了。奶奶是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她的离开,宛如挖了我的心。数十年来,都是她一直目送我的背影,看着我离开家乡,总是送了一程又一程,我远远的回头,她还站在村头眺望。她送我无数次,我只送她一次,这一次就是永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老爸拿出珍藏的白酒,问我们:喝酒吗?

大妹小妹赶紧摆摆手,说如果是啤酒和红酒还能喝一点,白酒就算了,喝不来。

两个妹夫也不敢喝,他们没有什么酒量。

平时我们是不让老爸喝酒的,尤其是白酒,因为医生说要严禁喝酒。但是老爸喝了大半辈子的白酒,从18岁开始,到现在66岁,我们有时候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不,今天看到我们都回来了,他又高兴地拿出白酒。他想喝酒,又怕我们唠叨他,特意问我们喝不喝,想拉我们入局。

我从来不喝白酒,那辛辣呛口的味道,让人难以入口。

老爸的兴致,从高兴变为失落,没人陪着喝酒,独斟独饮没滋没味。

我豪迈一回:我喝,给我倒半杯!

老爸眼神瞬间亮了,马上用一次性塑料杯给我倒了半杯。

老爸边倒边说:这是我泡了两年的药酒,从镇上那个老中医那里配的各种药材,家里酿的谷酒,这酒好,喝了不上头。

果然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喝起来绵柔了不少,没那么辛辣,也没那么难以入喉了。

我和老爸父女对饮,边喝边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着老爸渐渐花白的头发,常年劳作饱经风霜的脸庞,还有那布满老茧的双手,眼眶湿润。

这是我的老爸,勤劳了一辈子的人,如今成了空巢老人了。我们四姐弟天各一方,在外奔波,一年也就团聚一次,去年我们还没回老家过春节。

所以我总想回老家,趁着老爸还在,还能陪他喝个小酒,看着他慢慢变老。只要有老爸在,家永远都在,故乡,永远都有牵挂。

老爸很会喝酒,酒量也还可以,可生的儿子却不会喝酒。老弟一杯啤酒就脸红,一瓶啤酒就醉。三个女婿的酒量,和老弟一样一样的。反而是我们三姐妹,还能喝一点酒,能陪老爸喝几杯。每次我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好热闹。

陪老爸喝着白酒,又想起了奶奶,奶奶会喝酒,每次晚饭,都会倒一小杯谷酒,自斟自饮,每次只喝一小杯,喝完了也不续杯,绝不多喝。

看奶奶喝酒,是一种享受。她咪一小口,夹一筷子菜,慢慢咀嚼,即便是粗菜淡饭,吃起来也有滋有味。她又再咪一小口,那酒里好像藏着魔力,我闻着好香。

我在外面很少喝酒,很少人知道我会喝酒,更是从来不喝白酒。但是今天,和老爸一斟一饮,突然悟到了奶奶喝酒的乐趣。完了,看样子,我以后也是个酒徒。

这个清明节总共只有三天假期,在家只住了两晚,开车回来花了九个小时,回去也要六七个小时。虽然奔波劳累,可是能给奶奶妈妈扫扫墓,能够陪老爸喝喝酒,多少劳累都值得了。

在老家,每年清明节总是很隆重,很虔诚,很有仪式。寻根问祖,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葬在何处,这能给大家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也许,这就是清明节回家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