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我家孩子小学三年级,过完寒假开学后,总是说不想去上学,请问我怎么引导呢?

刘老师,我家宝宝刚上托班,这几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总是不开心,说不想去,请问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您好,我家女儿5岁,幼儿园中班,每次马上要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就会说“妈妈,我不想去学校”,偶尔也会说“我不敢去学校”,请问我该怎么办?

最近有很多家长咨询,自己孩子不想去托班、幼儿园,也有小学生跟妈妈说,不想去上学。更有初中的家长咨询,孩子想休学,应该怎么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孩子在这几个年龄段出现不想上学,原因和应对的策略是不同的。

但我们都要透过行为看到背后孩子的真实情绪以及内心的需要。

不想上学的行为背后,往往是被负面情绪所影响,如果上学的感受是愉快的,那我想孩子是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而负面情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多样性或复杂性的特点。情绪背后是被想法和观念支撑的。

尽管有些想法不一定被我们接纳与认可,我们仍然需要耐心寻求这些想法和观念底层的需要是什么。

托育的孩子不想上学

托育的孩子不想上学通常原因是没有与老师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从家里熟悉的环境切换到不熟悉的环境后想妈妈等。

幼儿园的孩子不想上学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不想上学可能是因为在园期间偶尔遇到一些引发不愉快的事件。

比如被小朋友抢玩具,被其他小朋友吼叫、无意惊吓到,甚至一些孩子臆想出来的场景也会引发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的情绪。

小学的孩子不想上学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不想上学的主要原因是听课、作业很多的压力下,慢慢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又或者是在学校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社交关系受到挫折等等。

初中的孩子不想上学

初中处于青春期萌芽的时期,亲子关系的紧张、同学关系的敏感、升学压力的加大,尤其是从小就卷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卷累了,就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

我相信每个家长在面对孩子说不想上学的时候,内心都是无比焦虑,甚至有些无助与崩溃的。

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简单粗暴的讲道理、强迫上学,但也不能不经过沟通就妥协答应。

父母要先消化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后,理智的分析原因,智慧的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每次孩子说不想上学的时候,智慧的父母都会将这个当作与孩子深度沟通,建立深度亲子关系与信任的契机。

在上面四个不想上学的孩子,以下给到家长一些沟通的建议。今日先给到第一、二个场景的建议。

场景一——托育送托

3岁以前的托育本质意义并不是上学,更不是上课,而是一种家长可以选择的相对较优的养育照护方式。

在托育机构中,有稳定的一日常规,有丰富的游戏玩具,有集体社交环境,有组织规则的玩,有专业的老师引导与高质量陪伴互动,有科学制定的营养配餐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在送托之前,与孩子描述的更多的应聚焦在好玩,玩,有趣等内容上,而不是这么小就送孩子去上学。

而3岁之前送托的时候,孩子出现的哭闹、焦虑等不适属于分离焦虑的正常现象。

孩子的不愿意上学,其实并不是抗拒上学,而是无法适应与家长分开,无法适应不熟悉的环境和人。

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熟悉托育的环境、一日流程与带班老师,通过渐进式入园的方式帮助孩子更快的适应托育机构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很多家长总会担心孩子太小,大点再送,其实对于托育阶段的孩子来讲,年龄越小,越容易快速跟照护老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适应的更快。

反而2-3岁的时候,尤其是2岁半左右的时候,由于自我意识、生活习惯和叛逆的状态合并分离焦虑,有个别的孩子会适应期更长一些。

场景二——幼儿园中班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已经经历过分离焦虑,这时候的不想上学已经不再是不适应或者想妈妈等分离所带来的情绪。

因此当孩子说不想上学的时候,家长不要着急问为什么,更不要着急讲必须要去的道理。

因此建议家长换一种沟通的方式,首先观察孩子说不想上学时候的情绪反应,还有持续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一直情绪很好,突然说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对话:“哦,你说你不想去幼儿园,我猜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很想知道哦,你可以给我讲故事吗?”

如果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家长耐心听孩子讲,一定不要着急下结论,更不要着急代入情绪。而是可以与带班老师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孩子所讲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6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很丰富,比如老师批评其他小朋友声音有些大,孩子可能就会代入老师批评我了,就会担心害怕,因此家长不要单方面听到孩子说,就立刻怀疑老师。

信任的家园关系和顺畅的沟通通道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平台。

如果出现孩子说的事情,可以及时联系老师、园长,查看监控,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持续性情绪状态,尤其是放学后状态。

但也一定提醒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持续性情绪低落、敏感,食欲下降,睡眠不安,那就务必引起关注并及时调整

在下一个系列中,我们将继续讨论另外两个场景下的不想上学,应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