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支付是货币的基本功能,跨境支付体系是金融基础设施,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十年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全球跨境支付体系也在不断演进,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便利跨境支付受到国际组织和多国央行积极关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稳妥推进跨境项目和国际合作相关工作,探索利用央行数字货币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存在的痛点。

提出三项原则,提升合作互信

传统跨境支付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和覆盖不足等挑战。2020年10月,二十国集团(G20)提出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并将央行数字货币确定为提升跨境支付体系的潜在工具之一。数研所于2021年2月会同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以下简称货币桥)项目,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和协调下共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为提升跨司法管辖的合作互信,解决制约跨境业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人民银行在项目伊始便提出了“无损、合规、互通”原则,作为开展跨境试点项目的前提条件。目前,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将其作为货币桥项目的指导原则。

无损原则。央行数字货币应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一国数字货币不应损害其他央行的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合规原则。央行数字货币应遵守各国关于外汇管理、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监管要求,做到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匹配。

互通原则。央行数字货币可充分复用现有基础设施,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间及其与传统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应有利于促进支付业务有序发展,杜绝碎片化局面。

发挥技术优势,参与分层治理

货币桥项目采用多层次、多维度的参与安排,充分尊重各司法管辖域技术及业务主权,同时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国际清算银行与各司法管辖域货币当局组成货币桥监管机构层,共同负责货币桥的相关治理安排。该层成员自低到高分为观察员成员、试点参与成员、贡献级成员和指导委员会成员四个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数研所、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和阿联酋央行作为货币桥项目创始成员和指导委员会成员,拥有对项目的决策权和投票权,负责统筹项目发展方向和规划。指导委员会下设技术、法律、政策、业务四个工作委员会。其中,数研所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各货币当局负责其所辖币种的资金上下桥全流程管理,其司法管辖域内桥上参与机构的准入及退出审批,以及桥下机构参与货币桥交易的监督管理。未来,各司法管辖域的其他监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参与货币桥相关监管工作。

商业银行、交易平台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等组成参与机构层,参与货币桥业务运行,在确保交易合规要求的前提下,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完成跨境支付,通过外汇兑换完成平盘。

创新技术应用,适配多方需求

为满足“无损、合规、互通”原则,货币桥创新引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案,并以区块链技术作为货币桥平台技术的核心,充分尊重了各国货币主权,并灵活适应各司法管辖区监管要求与业务需要。

一是货币桥按照合规原则,创新引入模块化设计方案(Lego-Bricks Approach),灵活和柔性地适应各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要求与业务需要。模块化设计方案即通过将支付、外汇、资本管理、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等功能模块化,使得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参与方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组合所需模块。此外,智能合约等技术的搭载有助于提升系统的兼容性。与信息割裂的“烟囱式架构”相比,模块化方案的优势在于允许模块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大幅度降低合规及监管成本,提升对于多国间业务治理、监管和政策体系的灵活度和适应能力。

二是在技术设计上,货币桥平台技术系统的核心是一个专门为货币桥开发的区块链——货币桥区块链(mBridge Ledger或mBL)。它是货币桥技术架构的核心,支持原子化支付和外汇同步交收业务、钱包管理和隐私保护控制等。货币桥代码对所有参与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完全可见,可审计、可测试,并且在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参与方之间开源。其底层的货币桥区块链采用了一种拜占庭容错算法——大圣共识,旨在缩短节点间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提高整体协议性能及效率。货币桥区块链由参与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及商业机构的节点构成。每个参与方管理各自的节点,所有敏感数据如交易记录、用户证书都被保存在参与方各自的节点,并通过区块链隐私管理机制实现保护。具体来说,中央银行/货币当局的节点作为区块链共识协议中的验证节点;而商业机构的节点作为区块链同步节点,除了不参与共识机制,其余功能与央行/货币当局的节点相同。

三是货币桥按照互通原则,充分复用各司法管辖区现有基础设施,实现不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和传统支付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场景需要考虑各司法管辖区不同监管要求和技术标准异构性,货币桥在业务设计之初就建立了基础设施对接模块,可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对接,满足已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司法管辖区参与者灵活将持有的央行数字货币转移到货币桥的需求;又可与央行支付系统对接,支持尚未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司法管辖区货币当局在不改变现有支付安排的情况下,实现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在货币桥上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一方面,降低货币桥参与机构接入成本、提升接入灵活性。在满足合规要求前提下,更多参与者可通过现有基础设施一点接入货币桥,一通百通,提升跨境支付覆盖范围,充分践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普惠理念。另一方面,可缩短跨境支付链条、提升交易透明度。通过基础设施直接对接,实现跨境支付指令的直接穿透,有利于解决传统代理行模式下层层代理和透明度低的难题。

走向实际应用,助力融合互通

2021年,货币桥项目完成了业务模式研究和系统开发及模拟测试,实现了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结算。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第一阶段成果报告,从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等角度肯定货币桥平台与传统代理行模式相比实现了跨越式的改进。

2022年,货币桥项目持续开展研发和优化,不断探索提升区块链性能等方面的潜力,研究建立更为完善的治理模式。同时,组织协调各参与机构开展试点准备,推动平台从测试阶段进入真实交易试点。8~9月,组织来自四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商业银行成功完成国际首例真实交易试点。期间,共发生164笔跨境支付和外汇同步交收业务,结算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数字人民币交易笔数占比46.6%,主要涵盖跨境贸易、跨境汇款以及银行间交易等业务场景,项目试点展示了货币桥实时结算的潜力。根据实际交易情况统计,货币桥平台处理一笔支付业务最快可于7秒内完成,而目前通过代理行处理的跨境交易在支付和结算间有3~5天的延迟。同时,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使用货币桥完成跨境支付交易可以节约近一半成本。测试验证了货币桥在国际贸易结算场景下进行跨境支付交易的可行性,证明了货币桥可有效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提升交易透明度。10月,货币桥项目指导委员会发布报告《货币桥项目:央行数字货币助力经济体融合互通》。

2023年,项目指导委员会联合各方共同研究项目整体战略规划并制定路线图,旨在将货币桥平台打造成为可持续的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VP),并逐渐发展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跨境支付基础设施。6月15~16日,货币桥项目发起方在北京召开系列会议,讨论MVP研发及阶段落地有关工作。项目将于2024年一季度进入MVP阶段。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3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