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遭袭后现场

本期话题,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遭袭后准备复仇,美国高度戒备,以色列为防不测,已决定全体作战部队人员暂停休假,并关闭28个驻外使馆以应对可能的袭击。

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遭以色列无人机袭击,造成包括7名伊朗军事顾问在内的13人死亡。伊朗政府对此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并声称要让以色列“为其犯下的罪行感到后悔”。尽管美国极力强调并未参与袭击,事先也并不知情,伊朗方面仍然认为,美国作为以色列的支持者,“必须对这次袭击承担责任”。

图为美国总统拜登

早在事发后不久,美国便表示“不认为被袭击的是使馆建筑”,第二天更是对记者直言“去问以色列”,并且立即向伊朗表明与自己无关。美国为什么要来这一番“否认三连”呢?首先,伊朗高级将领被刺杀的情况,美国早有前科。2020年1月,美国动用无人机刺杀了当时的“圣城旅”司令苏莱曼尼,与这次刺杀扎赫迪的手法如出一辙。并且以色列直接派出F-35袭击,作为以色列的铁杆盟友,恐怕美国再否认都没人会信。

其次,美国在中东有多个军事基地在伊朗打击范围之内。据报道,伊朗在一份书面信息中警告美不要被以色列“拖入圈套”,作为回应,美要求伊朗“不要以美国设施为打击目标”。如果激怒伊朗,很可能会对美军基地和美国在中东的大使馆动手,只要出现这种严重情况,美国就必须得下场参与冲突。而伊朗作为中东“抵抗之弧”的支持者,一旦冲突升级,可能会令“抵抗之弧”展开更多袭击,进一步加剧中东地区的局势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拜登和内塔尼亚胡

最后,美国并不想和伊朗开战。依目前的中东局势,美国只需要作为背后推手,借以色列的行动就以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力。而一旦开战,美国被正面拖入战争,又无法直接通过军事手段征服伊朗,就会在中东一系列冲突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更会影响美国深度介入俄乌冲突,这是美国绝不愿看到的局面。除此之外,美伊开战还可能令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石油运输的咽喉,封锁海峡的损失难以估量。美国果断联系伊朗撇清怀疑,也是为了缓和与伊朗的紧张关系,避免直接卷入可能的军事冲突中。

视角来到以色列这边,袭击事件后,伊朗向以色列境内发动了大规模报复行动,以色列重要军事基地遭到打击。当地时间4月4日晚,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威胁称,伊朗如果袭击以色列,将迎来“地狱般的下场”。同日,以方宣布扩大在中东地区的行动范围,扩大征兵以应对可能的袭击,随即关闭全球28个驻外使馆,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图为以色列士兵

此次中东乱局中,以色列无疑是最核心的当事方之一,这次袭击毫无疑问,就是以色列为了拉美国入局的手笔。一方面,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制造的人道主义危机,使得自身压力空前巨大,美国在俄乌局势中抽身不开,又受到来自国内外舆论的谴责,对以色列的军援开始减缓,在加沙停火决议案中的投票更是让以色列更加被动,军事行动难以继续实施。所以,以色列不惜扩大冲突逼伊朗下场,借此拉美国下水,保证自身能获得美国的绝对支持。

另一方面,以色列想趁乱搅局。中东国家以伊朗为首正有逐渐团结对付以色列的趋势,这对以色列而言十分不利,但这些力量之间并不是毫无破绽。与其等这些国家组织起来对付以色列,不如通过刺杀伊朗高官入手挑起矛盾,再趁乱搅局,打散这股联合力量,打击伊朗内部反以色列的信心。

图为巴以冲突战场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伊朗的军事实力较强,以色列也不敢与其正面交锋,最要紧的是,一旦伊朗发起报复,那么以色列接不接招也是问题。内塔尼亚胡一边放狠话,一边紧急关闭所有驻外使馆,颇有些心虚的表现。所以,以色列拿伊朗使馆开刀而非轰炸伊朗本土,就是不敢直接和伊朗宣战,选择袭击驻外使馆以便有迂回的余地。以色列靠着美国军援,这么长时间也没拿下哈马斯,真的对上伊朗,也支撑不了太久。毕竟,美国被也门胡塞武装不断挑衅,也没有正式下场的意图,如果美国此次还是不愿与伊朗爆发直接冲突,那么以色列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平白给伊朗直接干涉巴以冲突提供了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巴以冲突中的难民

总的来说,中东地区在经历了多年的动荡后,部分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然而,巴以冲突的再次升级以及多起武装冲突的发生,仍然严重冲击着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此次袭击事件使伊朗和以色列矛盾升级,后续冲突可能还会持续相当的时间。地区内的冲突和矛盾并未完全得到解决,地区形势依然复杂,这将对中东地区的安全形势构成新的挑战。

展望中东大环境,复杂的局势如同一盘大棋,各国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整体的平衡。正如古人云:“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在中东这块风云变幻的土地上,局势的每一次变动都是对各方势力智慧和耐心的考验。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三方都应该铭记这一名言,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分歧,共同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只有通过和平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