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阿金是1931年在上海认识的,他们一同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一路同行,后来结为夫妻。”

这是邓小平小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的一段记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中的“阿金”说的正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金维映。

她漂亮活泼,既有青春的朝气,又有对革命坚定的信仰,和许多女孩一样,她喜爱唱歌,与此同时她又拥有高超的枪法,如此能干,中央苏区期间,她是众多农家女孩崇拜的偶像。

后来中央红军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并走完全程的女红军一共只有30多名,而金维映便是其中之一。

长征完成抵达陕北后第11个月,金维映生下唯一的儿子。

这个消息对参加完长征的女红军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喜讯,因为长征期间恶劣的环境对大家的身体产生了致命的打击,而金维映依然能怀孕生子,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过长途跋涉还是给金维映的身体带来不少伤痛,后来,组织上安排她到苏联一面疗养,一面学习。

结果就在这期间,金维映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于苏联不幸牺牲。

多年后,她留下的唯一的儿子,踏上了寻访母亲出生地,了解母亲当年事迹的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维映原名金爱卿,出生于浙江舟山群岛岱山岛一贫困人家,小的时候跟着家里人一起讨生活,后来父亲当上了账房先生,一家人的生活才安定下来。

金维映也因此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被送到了舟山革命的摇篮——定海女子小学读书,后来又进入宁波竺洲女子师范,并当选为学生会主席,毕业后,金维映回到了定海女小,立志教书育人。

1924年,金维映迎来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她在前往上海大学看望同学时,经介绍认识了瞿秋白、项英等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思想认知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开始意识到,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教育已经不足以救国,而是需要革命。

就这样,在革命洪流的洗礼下,1926年,金维映秘密入党,开始号召全家人闹革命,在舟山定海城区开展工人运动、盐民运动,成为舟山人民心目中叱咤风云的“定海女将”。

不过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金维映紧急离开定海,而她的父母和弟弟则都被逮捕入狱,所幸后来敌人见这家人打死不开口,懒得再拖才将他们释放。

一家人出狱后,还为金维映逃脱感到庆幸,结果不多久就打听到消息,金维映在宁波被捕了。

金家父母心急如焚,最终倾家荡产,着人打造了一尊金佛送礼,才终于将女儿保释出来。

待回到老家,金维映伤还没养好,又紧急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她的父母和弟弟尽管知道她从事的掉脑袋的工作,但还是全力支持她革命,同她一起去到上海,帮着她一起搞情报放哨联络。

也就是在上海,金维映邂逅了邓小平。

两人同时接到了前往中央苏区的调令,于是决定结伴同行。

他们先是一道离开上海,去往广东,而后又由广东经福建,抵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

这一路上,由于两人年纪相仿,志趣相投,话多到说不完,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正式结为夫妻。

进入苏区后,金维映起先被任命县委妇女部长,协助书记邓小平开展工作。

后来,由于工作表现突出,金维映成为当时中央苏区仅有的两个女县委书记之一,另外一位是李坚贞。

这期间,金维映常骑一匹枣红色马,头戴八角帽,腰间挂着盒子枪,骑马打枪英姿飒爽,每每她骑马跑过去练枪的路上,村民们都会驻足观看,一众农家女孩视她作偶像,四乡八方都称赞她为巾帼女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邓小平在进入苏区后,起先任瑞金县委书记,在金维映被任命为女县委书记离开瑞金大半年后,邓小平也接到调令,先后历任会昌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地委书记,由于会昌在瑞金的南面,夫妻两人可以说是越调越远了。

由于一直在不同的苏区县工作,分隔两地,聚少离多,夫妻两人的感情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

后来,又因为邓小平的工作出了点问题,为了不影响金维映,于是他主动提出离婚,希望金维映能继续好好工作。

就这样,两个人分开了,就此结束了这段短暂而仓促的婚姻。

同年秋天,金维映调入中央组织部工作,任组织科长,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部长是李维汉。

金维映在李维汉的领导下工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第五次反“围剿”,导致中央红军前线物资粮食以及兵源问题严峻的情势,他们迅速投入其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扩大红军的突击运动,超额完成扩大红军以及粮食征集的任务,成绩斐然。

毛主席为此点名表扬金维映、罗汉(李维汉)等,并表示要将他们的事迹,“放在各报扩大红军突击运动的光荣红版上,放在各种小册子上、会议与报纸上,以解释与宣传他们工作中的经验,教育全党同志”

朱德总司令则代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金维映赠送了绣有“三月计划一月超过”的奖旗

也正是在这样轰轰烈烈的扩红工作中,金维映和李维汉两个人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1934年,金维映和李维汉结婚。

不过就在婚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两人即匆匆动身,踏上漫漫长征路。

当时,参加红军长征的一共只有30几位女同志,而金维映就是其中之一,她被编入中央干部休养连属第二纵队。

休养连一共100多人,基本都是一些年老体弱或病休的中央领导,包括参加长征时年纪最大的徐特立,身患严重肺病的邓颖超,还有当时已经怀有身孕的贺子珍。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对于女红军来说,身体很难吃得消,这也正是中央专门组织一个休养连的原因。

而金维映作为其中身体素质不错的女红军,自觉充当起了动员鼓舞的角色。每次队伍出发,她就跑前跑后,鼓舞士气,提醒大家不要掉队,遇到走不动的同志,她就帮着背东西,搀扶一下,等到了宿营地,她又赶忙联系群众,安排大家吃住。

大家深深为金维映的乐观热情所感染,都亲切地称呼她一句“阿金”,参加长征的三十几名女红军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为女人,她们清楚地知道彼此的身体遭受着怎样的打击,尤其是队伍中怀有身孕的贺子珍,日夜行军间,她的肚子不断胀大,大人孩子都十分受罪,所以每到一个地方,金维映就首先考虑找房子让贺子珍住下来。

1935年一二月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抵达贵州,在当地一个叫白庙的村寨里,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女孩,由于没有条件简陋,还是金维映和其他女红军战士手忙脚乱地将孩子接了下来。

这也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第四个孩子,邓颖超还为这个孩子取名双凤。

只可惜在长征中,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孩子的哭声很容易暴露部队的行踪,最好的方法只有将孩子送给老乡抚养。

至于孩子究竟能不能活下来,谁也不知道。孩子送走的那一天,金维映在一旁看着眼泪直流。

当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了前后600余次战斗,跨过万水千山,历经14个省,18座大山,24条河,走过草地,爬过雪山之后,终于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

1936年9月,金维映在抵达陕北后第11个月,生下了一个儿子。

因为条件恶劣,身边没有医生,没有护士,临产前,贺子珍、刘英、李坚贞三个长征女红军帮着接生。

李维汉和金维映给孩子取名“罗小金”(李铁映),罗是李维汉的本姓,而金则取了金维映的姓。

金维映第一次体验到了当母亲的感觉,一年多前还是她为贺子珍接生,一年多后,则轮到了贺子珍为她接生,但这一次,她还是没能逃脱骨肉分离的痛苦。

儿子出生后,金维映和李维汉跟随中央机关迁到延安,在杨家岭山坡窑洞安了家,度过了一段岁月静好的生活。

那时,金维映倚在李维汉肩头,看着黄土高坡上一层层的窑洞,不免想起自己在海边长大的家,还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带儿子回舟山看看,再回你的老家看看。”

那一天,一家人终究是没有等到。

1938年春天,组织上安排金维映和蔡畅等身体有病的同志去莫斯科一面治疗,一面学习。

这时,“罗小金”刚长到19个月,就被抱来给妈妈送行。

金维映抱着稚嫩的小儿子,亲了又亲,当年她只是作为旁观者,看着母子分离的一幕就眼泪直流,这一次,她切身体会其中,更是心疼。

但向来坚强乐观的她,还是咬了咬牙,摸摸儿子的头道:“小金金乖,妈妈很快就回来,等妈妈从苏联学习回来,就可以每天抱你,给你做好吃的东西吃了。”

结果令谁也没想到的是,金维映这一去,竟是永别。

1940年,金维映的病情越来越重,年底住进医院,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闪击战,金维映在战火中不幸牺牲,时年37岁。

金维映牺牲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李维汉在内,大家都不知道她的确切籍贯。

解放后,李维汉又几次请浙江的同志帮忙寻找看看,金维映家里还有没有什么人,但都一无所获。

另一边,金维映的父母和弟弟也一直在找寻她的下落,1938年,金维映的父亲病逝,临终前,他特意叮嘱自己的儿子,不要放弃寻找你的姐姐。

但是在那个山高路远的年代,再加上金维映曾数度改名换姓,弟弟只知道姐姐叫金爱卿,却不知道金维映就是金爱卿,以至于寻寻觅觅半世纪都没有下落。

一直到80年代,当年的“罗小金”也就是李铁映已经长大成人,当上了辽宁省委书记,他继续踏上了寻找母亲家人的路程。

1987年,李铁映来到浙江,确认了金维映的父母,也就是他的外祖父母皆已去世,但是难得的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金维映的弟弟,还活着,人在镇海。

李铁映赶到镇海,见到了舅舅,失散半个多世纪的金维映姐弟终于以另一种方式相聚。

1991年,岱山县整修了金维映故居,以此纪念这位杰出的红军女战士。

如今,距离金维映逝世已经过去了84年,但有关她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敬重。原来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出类拔萃,受人敬重的巾帼英雄,她的功绩显赫却鲜为人知,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在那段血与火组成的漫漫征程中,她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就是金维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