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拍张照片吧”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妇人,对着对面的老者说。

这两位高龄老人,就是杜聿明的儿女。

2015年,杜聿明的坟墓,终于迁回了自己的家乡陕西米脂。

杜聿明的两位孩子,在坟墓前进行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是国民党蒋介石的大将,抗日时期,他是威武雄壮的民族大将军。

但是,也曾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我党多次交手,晚年时,却多次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为我党的和平统一付出了巨大心血。

杜聿明到底是哪个党派的?他都做了些什么?他到底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人吗?

杜聿明的成长轨迹

1904年,杜聿明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在老家附近教书,祖祖辈辈都有丰厚的土地,以供后人生活。

但是,杜聿明从小,就不是调皮捣蛋的小孩儿,而是,会经常陷入到自己的世界中去。

父亲早早就教会了杜聿明读书写字,杜聿明喜欢看书中,精彩刺激的情节,也会被主人公的的愚蠢而气的跳脚。

时间一长,杜聿明竟然看完了父亲的藏书,也从中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家中的书不够看,他就开始在外面寻找新的书。

在一次偶然间,杜聿明看到了《新青年》,深深地被那些新思想所吸引。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手捧着《新青年》看,里面的内容,经常觉得常看常新,一次,《新青年》发布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

这让杜聿明的心情十分激动,他决定报考军校,将压迫中国的人都赶出去,实现自己保家卫国的梦想。

但是,杜聿明到了广州才发现,自己竟然错过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入学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杜聿明一块儿错过考试的人,还有很多,一大部分,都是杜聿明在路途中认识的。

他们听说,杜聿明的父亲是于右任的老相识了,于右任又在国民党地位极高,便建议杜聿明,找到于右任,帮他们入学。

杜聿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给于右任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于右任很快回信,邀请杜聿明和他的朋友们来家中吃饭,很快,杜聿明就带着他的朋友们去了于右任的住处。

饭后,于右任写了一个推荐信和一副对联,交给杜聿明,告诉他务必交给蒋介石,才能保证杜聿明等人能够顺利入学。

第二天,杜聿明一行人就找到了蒋介石,把介绍信和对联一并交给蒋介石,蒋介石见到对联后,十分开心,当即就答应了杜聿明的请求。

蒋介石再一次为杜聿明等人,进行了补考,杜聿明天赋过人,考试的题目对他来说十分轻松。

就这样,杜聿明就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开启了他的保家卫国第一步。

进入学校以后,杜聿明的性格不突出,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24年,时间很快就到了毕业的节点,由于在学校表现不突出,杜聿明毕业后,被分配在了国民党不起眼的小军队中。

在近11年的工作中,杜聿明也一直没能发挥自己的作战才能,让别人都误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33年,杜聿明在抗日战争的长城战役中,一战成名。

至此,没有任何人不会不知道杜聿明的名号,这次的战役,杜聿明不仅保全了我军的阵地,还一举歼灭了敌军2000多名敌人。

杜聿明给了敌人很大的重创,一时之间,我党和国民党都十分看好这位突然出现的“黑马”,敌军也不得不重视起来杜聿明,把他当做了相当棘手的敌人。

抗日战争中的杜聿明,到底有多英勇呢?

抗日名将杜聿明

1939年,杜聿明再一次显示出来自己的作战才能。

彼时,敌军想要截断中国的西南交通线,因为西南交通线十分重要,如果被敌方真的截断,也许中国会有四分之一的国土失陷。

敌军想要截断交通线的第一步,就是进攻华南地区,为了增加胜算,敌军不惜派出他们最优秀的部队“钢军”。

相对来说,我军与敌军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两军如果对战,我军的胜算十分渺小。

同年12月,“钢军”侵占了南宁,我军快速做出应对方法,决不能让敌军的计划得逞,派出了杜聿明带领的第五军。

第五军也是我军武器设备最好的部队,可见我军对这次反攻的重视程度。

同时,杜聿明深知第5军的武器有多么难得,为了能把损失降到最少,苦思冥想了很久,才想出一套独特的作战方法。

杜聿明想出的两个策略,一个是“关门打狗,一个是“围城打援”。

“关门打狗”就是大圈变小圈地保卫敌军,具体做法,是要呈圆形攻击,重心放在两侧外围的敌军和堡垒,把这一部分攻克掉后,将圆圈慢慢缩小,直至把敌人逼到突兀可退。

“围城打援”则是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要带着大量的兵力进攻昆仑关,但杜聿明知道无论如何努力,这样的强攻都攻不下昆仑关,所以他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吸引注意力。

等到敌军发现昆仑关有大量兵力,一定会找人应援,一旦应援的敌军出发,杜聿明提前设下的埋伏,就有了作用。

毫无疑问,杜聿明这场仗,打得非常漂亮。

不仅打破了“钢军”战无不胜的传说,还一举歼灭了这所谓的“钢军”共五千余人。

“钢军”的领导者在行刑前,还十分不甘心地说:“我竟然没想到,能够碰见比俄国更强大的军队”

不仅坐实了杜聿明“战神”的名号,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勇猛聪慧,让日军对我军的态度扭转,变得不由的胆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杜聿明是一个十分热爱祖国的人。

但是,杜聿明从小就生活在锦衣玉食的生活中,体会不到劳苦大众的困境,这也是他之所以选择国民党的原因。

杜聿明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人,而在当时充满了阶级局限性,看不到中国社会安定后,还需要做什么。

杜聿明还是一个思想还没有进步的人,却有着报效祖国的志愿,这也是为什么,杜聿明在最后选择“改邪归正”的原因。

而这样一个“战神”,也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我党的“难啃的骨头”来对待。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让蒋介石一派,十分火急,想要统一中国,把我党消灭,为此,不惜派出最得力的干将,杜聿明,有一举拿下东北地区的态度。

在多次的交战中,渐渐显露出了杜聿明身上的国民党“气息”作战时,牵连了老百姓,违背了他当初刚进军校时的志愿,曾经的“抗日英雄”,变成了危害民众的敌人。

杜聿明在解放战争时期,究竟做了什么?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东北,四平的位置十分重要,它坐落于三条铁路交叉点上,可以说是东北的交通中心枢纽,两党交锋都是为了相当关键的交通问题。

1946年4月,是杜聿月与我军,在四平的第二次交锋,杜聿明拥有精锐的武器,再加上我党领兵人掉以轻心,在这次交锋中失利。

争夺四平,两党进行了多次的交战,最后我党赢得胜利,但还是也对我党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好在,在东北获得了绝对的优势。

辽沈战役的失败,让蒋介石对杜聿明心生怨怼,但此时正是急用人的时刻,蒋介石也不得不再次重用杜聿明,让他带领军队,前往下一个战场。

而这次的战役,就是著名的淮海战役。

1948年,战争很快就结束了,毫无疑问,这次国民党也失败了,众多的国民党大将纷纷自杀,但杜聿明却被解放军给抓了起来。

杜聿明也曾因为两次战役的失败,想要撞墙寻死,却统统被解放军同志们拦了下来。

杜聿明认为,自己曾经迫害共产党,一定会接受死刑。

但事情还没完,组织上认为杜聿明抗日有功,并且思想愚昧,应该实行改造,而不是处以极刑。

这也让杜聿明心存感恩,新中国成立不久,杜聿明就进到了功德林中改造。

功德林就是过去关押犯人的监狱,而现在正是我党关押和改造战犯的地方,与他同住在功德林的还有很多过去的军校同学。

杜聿明在改造期间,每天被要求观看书籍,书籍的类别也是有筛选的,最常看的,就是《毛泽东选集》和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

慢慢地,对于哲学、主义等等一窍不通的杜聿明,思想慢慢开化了,他逐渐认同,我党为之所努力的高级共产主义形态。

并且,杜聿明也深深地明白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可怕,杜聿明从这时起,就已经产生了为劳苦大众发声的想法。

杜聿明深知自己的的罪不可赦,所以为了我党收复失地的事业做出弥补。

杜聿明给自己过去的伙伴,写了一封信,里面有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解读,还有对于希望伙伴策反的话语。

杜聿明过去的伙伴,看到这封信后,也深深地被打动了。

所以,在解放军进攻时,杜聿明的这位朋友就突然辞职,解放军也顺利地收复失地。

杜聿明的表现,也被我党看在眼里,认为杜聿明是一个可塑之才。

1959年,杜聿明成为第一批特赦的犯人,出来后,也在为国家的进步积极活动。

1961年,杜聿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为建设国家,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1981年,杜聿明结束了他这跌宕起伏的一生,好在最后浪子回头,得到了善终。

2015年,杜聿明魂归故里,完成了他生前最后一个愿望,落叶归根。

结语

杜聿明不能算是一个好人,好同志,但是也绝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杜聿明错就错在自己的愚昧,思想的落后和阶级的局限。

在改造后,杜聿明也可以为人民服务。

所以,杜聿明这个人不能极端的看待,而是把他当做中间人,有褒有贬地评价。

杜聿明的一生充满惊喜,突然成名,又突然地失败被俘,又可以在改造后成为一个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

好在,最后杜聿明的儿女完成了他最后的遗愿。

杜聿明的故事同时也警醒我们,做人一定要保持思想进步,才不会一错再错。

现如今,社会发展速度极快,想要跟得上发展,就要先保持思想同步,但是过于顽固的老一代思想会阻碍发展,你身边有没有因为老思想,而阻碍前进的案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