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券商2023年业绩单陆续出炉,截至4月6日,共有26家发布了成绩单。在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的背景下,券商机构的投行业务在2023年表现普遍欠佳,A股IPO企业数量及发行规模均有下降,全市场合计313家企业完成IPO,同比下降26.87%,发行规模同比下降39.26%。在经纪、资管、投行等业务均不同程度下滑的态势下,仍有15家券商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占比约六成。其中,14家券商营业收入超100亿元,2家券商净利润超100亿元。

对于券商行业而言,2023年可以用“严”和“降”来概括。IPO的把关更严,一查就撤追责更严,研报合规质控严;大券商营收和净利双降,“降本增效”下职工平均薪酬也有不同程度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木兴/图

关键词 降

多家头部券商投行业务两位数下滑

从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券商整体业绩来看,2023年经纪、投行、资管、信用业务同比均有所下滑,自营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亮点。但行业强者恒强,头部券商优势地位仍明显。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4月6日,营收排名前10的券商中仅有5家实现正增长。下滑幅度最大的是中信建投,营收同比减少15.68%;其次为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营收同比下滑均超11%;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同比下滑均超7%。净利润排名前10的券商中,正增长的仅有4家,申万宏源净利润同比增长达65.16%,华泰证券亦逆势增长15.36%。从同比增幅来看,超六成券商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中,红塔证券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10.57%。

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排名前10券商实现营收3002.37亿元,较2022年减少3.4%。龙头券商中信证券以营收超600亿元,净利润超197亿元排名行业首位,远超位列第二的华泰证券和第三位的国泰君安。

出人意料的是,曾经的头部券商海通证券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84.59%,实现的净利润仅有10.08亿元,是第一梯队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券商。其业务板块中,因IPO融资额的下降以及股权承销收入的减少。IPO审核严监管之下,去年券商投行的业绩表现都不佳。中信证券实现证券承销业务收入62.46亿元,同比下滑26.61%;中金公司投行业务营收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40.30%;海通证券投行业务营收36.31亿元,同比下滑14.80%。从今年的审核趋势来看,券商投行业务或将继续缩水。

与此同时,随着2023年基金年报披露,券商分仓佣金收入情况也浮出水面。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之下,连续两年基金分仓规模出现缩水。在2022年全年基金分仓规模同比下滑15.19%的基础上,2023年券商分仓佣金规模168.36亿元,同比继续下滑10.92%。

记者观察到,自营业务收入成了券商2023年业绩的亮点。中信证券2023年实现证券投资业务收入193.95亿元,较2022年增长22.97%;海通证券实现投资收益64.77亿元,同比增长130.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数券商薪酬调降

业绩滑坡,不少券商开展“降本增效”,员工薪酬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据数据统计,已披露的年报26家券商中,人均薪酬在26.58万元至79.73万元,有13家公司人均薪酬出现下滑,有部分券商的员工薪酬已连续两年下滑。但相比较2022年多家券商降薪20%的幅度,2023年人均薪酬下滑幅度不到10%。

中金公司的人均薪酬从2021年的116万元降至去年的70万元,大幅“缩水”约40%,降薪幅度为大券商中之最。中信证券从2021年的人均薪酬95万元降至2023年的79万元,目前人均薪酬仍排在行业第一位。国泰君安、申万宏源、华泰证券、中泰证券的员工人均薪酬均在超60万元。华安证券经过连续两年降薪,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为26.94万元,为目前披露的券商中最低。值得注意的是,有10家券商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有涨,其中中泰证券员工人均薪酬大涨四成。

降薪并没有带来减员。26家券商合计从业人员近23万人,同比增加约4300人。海通证券员工总数1.36万人,同比增加约1500人,是员工人数增加最多的券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词 严

1 IPO节奏放缓

现场辅导、处罚到人

数据显示,2023年,A股IPO企业数量及发行规模均有下降,全市场合计313家企业完成IPO,同比下降26.87%,发行规模同比下降39.26%;再融资发行规模同样有所下降,同比降幅29.26%。其中,现金类定向增发同比下降18.58%,可转债同比下降48.61%。

今年以来,IPO发行节奏依然进一步放缓。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A股仅有33家企业上市,远低于去年同期61家企业。

除了数量下降,IPO问询过程也印证了如今IPO把关趋严。3月22日晚深交所的一份公告显示,因联纲光电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回复问询函的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未充分说明,对中信证券启动了现场督导。这种现象相对少见,进一步压实了保荐人的“看门人”责任。

3月29日,上交所发布了上市监管首单资格类处罚。因在保荐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过程中,存在保荐工作缺乏独立性、尽职调查履职不到位等情况,浙商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被予以3个月内不接受其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纪律处分决定。

随着IPO阶段性收紧,IPO撤否项目的增加,业内人士预计券商股权承销收入或将大幅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一查就撤追责严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均已撤回9家

IPO全链条收紧,监管层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严禁过度融资,IPO撤否情况量持续走高。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257家企业IPO终止,2023年有262家企业IPO终止,撤否数量也创下近十年以来最大撤回潮。2024年开年至今,沪深京交易所已有82单IPO终止,终止原因多为撤回材料。从行业来看,以证监会行业统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IPO终止企业最多,为15起;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

今年以来,中信建投保荐单量为27家,已撤回9家,撤否率达到了33.33%。中信证券保荐单量高达31家,目前撤回了9家。此外,较为罕见的是,国金证券短短4天内连撤3个IPO,今年已撤回4家,撤否率达到了36.36%。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证监会通报了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思尔芯被罚款400万元,时任高管被罚款100万元-300万元不等。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表示,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密切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在此背景下,不少公司撤回申请。2023年6月,道尔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然而招股书显示,公司实控人及其亲属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87.57%股份,2020年-2022年三年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之和仅4.47亿元,该时间段公司共计派现4.4亿元分红,可谓“掏空式”分红。今年3月31日,道尔道撤回了上市申请。

今年以来,就IPO发行保荐业务,证监会及三大交易所合计对券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出33张罚单,涉及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IPO项目,多数都在被抽中现场检查或者现场督导后撤回。

4月4日,深交所又终止了包括皓吉达、洲宇设计、华艺生态、方向电子和速迈医学5家公司的IPO审核,均为发行人、保荐人主动撤回申请。这5单保荐项目中,中信证券占2家,海通证券、申万宏源、浙商证券各占1家。

3 研报合规质控严

中信证券去年领了17张罚单

近年,券商行业整体呈现强监管态势,除严把上市质量关外,研究、经纪、投行等业务也是朝着严格化、精细化的程度发展。2023年,证监会及上交所、深交所等监管部门累计对82家券商下发共计323张罚单或监管警示。其中134张罚单涉及经纪业务违规,105张涉及投行业务违规,48张涉及研报违规,20张涉及资管业务违规。

从被罚机构来看,中信证券和光大证券2023年罚单数均超10张,分别为17张和10张。中信证券的违规事项集中在投行业务,光大证券则集中在经纪业务。经纪业务涉及违规数量最多,占比超过四成。

在2022年监管部门开展研究报告“双随机”现场检查后,研报违规成为2023年罚单“重灾区”,其中浙商证券、国融证券、国盛证券、太平洋证券等罚单数量均超过3张。被罚事由主要集中在研报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不到位;对分析师服务客户、公开发表言论等方面的管理有效性不足;个别研报未能保证信息来源合规;研报相关制度规定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不仅分析师本人遭罚,研究所负责人、公司本身往往也难辞其咎。

2024年1-3月累计罚单超160张,其中机构罚单52张,人员罚单112张,共计168名从业人员(人次)被问责。涉及的券商涵盖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和平安证券等多家券商。今年保荐业务成监管重点。

此外,因涉及违规炒股的处罚也是监管部门整治的重点,其中包括,今年2月,长城证券原副总裁韩飞因违规使用化名等持有并买卖股票,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罚没合计1.17亿元;国泰君安某营业部总经理周靖杰因利用未公开信息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以及违规炒股,被罚款53万元。招商证券多名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等违法违规行为,63人被罚超8000万元。

观点

●奶酪基金投资经理胡坤超:

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企业相对易上市

IPO的政策收紧,对于那些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技术壁垒高的企业来说,上市相对会更容易。此外,IPO全链条收紧,行业受限的企业纷纷转道北交所、港交所寻求上市机会,给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资金的支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是给与一级市场投资者一个退出的平台。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

屡收罚单或影响券商评级

券商受罚可能对相关业务产生短期影响,若监管对一家机构的罚单处理较为频繁、集中,机构相关业务受到影响的程度可能更大。此外,屡收罚单可能对券商评级存在影响,券商评级下调则可能影响券商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计提比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当期利润,同时也可能对品牌、业务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展望

预计今年一季度券商投行收入或降20%

华创证券金融业徐康团队研报指出,受2023年市场交投情绪有所回暖,两融余额攀升,经纪业务方面四季度市场佣金率延续小幅下滑趋势影响,预计43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约10%,信用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约20%。此外,2023年股权承销规模承压,债承规模环比较为稳定,预计整体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21%。整体资管业务收入预计同比下降1.6%。

由于投行、投资收入降幅较大,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预计上市券商全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2%、5%,其中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速受去年同期政策尚未收紧、赚钱效应较强等因素影响处于低点。预计今年一季度上市券商营收、净利润同比下降10%,其中投行、投资收入降幅达20%、30%;经纪、资管、利息的净收入同比分别降6%、增2%、降8%。

新快报记者 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