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它的时间在每年的阳历 4 月 4 日或 5 日,是春季的中期。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放风筝、吃青团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明期间春回大地,万物生长,但也是春寒料峭,风雨交加,寒湿之气较重的时节。

湿气的危害,相信大家有所体会,清明时气温的忽冷忽热,也让这段时间湿邪寒邪侵袭人体。

1什么是阳虚寒湿体质?

阳虚寒湿体质,是指人体的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导致寒湿邪气侵入,阻滞气血运行,造成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

阳虚寒湿体质的人,通常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或黧黑、肢体浮肿、少腹坠胀疼痛等。

容易患上慢性胃炎、胃溃疡、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

2阳虚寒湿体质的形成的原因

先天禀赋不足

是由于父母的体质遗传,或者是由于胎儿发育不良,或者是由于出生时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阳气不足,形成阳虚寒湿体质。

后天失养

生活习惯不良,如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不节、情绪不稳、久病伤阳、久居寒凉之处、过多饮用苦寒清凉之品等,长此以往,阳气耗损,寒湿乘虚而入。

年老肾阳不足

大多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肾气渐衰,肾阳不足,全身阳气不足,形成阳虚寒湿体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艾草的功效

艾草,又名艾叶、艾绒、艾蒿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艾草的茎、叶和花都可以入药,具有苦、辛、温的性味,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散寒、祛湿止血、平喘化痰等功效。

《本草纲目》曰:“艾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之功效。”

艾草是一种“纯阳草”,能够补充人体的阳气,驱除寒湿邪气,增强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平喘镇咳

艾草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够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和咳嗽,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等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祛湿散寒

艾草能够驱除体内的寒湿邪气,改善气血循环,对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女性虚寒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温经止血

艾草能够调节月经,止血安胎,对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痛经、崩漏、带下、宫冷不孕等妇科疾病有显著的效果。

4艾草的食用方法

清明也是阳气上升正当时,所以这时候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健脾祛湿扶阳。此时也是艾叶最嫩最适合食用的时候。

食用艾草这类食材,就成了一个食疗很好的选择。

煎汤

将艾草 30 克,水 500 毫升,煎煮 20 分钟,去渣取汁,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虚寒咳嗽、风湿关节痛等症。

泡茶

将艾草 10 克,红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等症。

做粥

将艾草 15 克,大米 50 克,水适量,煮成粥,加入红糖调味,每日一次,早晚空腹服用,适用于气虚血瘀、崩漏带下等症。

做糕点

将艾草适量,研磨成粉,与糯米粉、白糖混合,揉成面团,包入豆沙或芝麻馅,蒸熟即成,叫做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食品,适用于一般人群食用,尤其是体质虚寒者。

熏灸

将艾草捣绒,制成艾条或艾柱,点燃后在患处或穴位上熏灸,能够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腹痛、痛经等症。

洗浴

将艾草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温水中,用于洗浴,能够祛除皮肤上的寒湿邪气,预防感冒,对湿疹、疥癣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敷贴

将艾草适量,捣烂成泥,敷在患处或穴位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一次,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5艾草的注意事项

艾草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人人适合食用,以下人群还是放过艾叶吧:

阴虚血热者

阳气过盛,阴液不足,表现为口干舌燥、心烦易怒、面红目赤、便秘尿黄等。

阴虚火旺者

阴精亏损,虚火上炎,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龈肿痛、咽喉干燥等。

血燥生热者

血液不足,燥热内生,表现为皮肤干燥、鼻衄咯血、口唇干裂等。

艾草治病的历史悠久,以艾草为主药的良方也有很多,还承载了民俗的部分意义,确实是个好东西。

中医治病是讲究辩证论治的,每种药都有自己的偏性,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记住这句话:汝之蜜糖彼之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