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从嘉靖三十七年入仕开始,至万历十五年去世,三朝为官的海瑞在史学界评价很高。

原因是他能在皇帝犯错时,敢于站出来直言进谏,即便他谏言会惹怒皇帝,引来杀身之祸,他也不会躲在后面苟且偷安。

作为直言进谏的忠臣代表,海瑞最出名的就是抬棺上疏,直言嘉靖皇帝执政上的一系列弊端,这也成功激怒了嘉靖皇帝,下令将海瑞关押入狱。

海瑞之所以准备好棺材进谏,就是预料到了自己的行为,会招来杀身之祸,那为什么嘉靖皇帝没有将他处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瑞(剧照)

海瑞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人,见到皇帝犯错,一定会直言相谏,不吐不快,而嘉靖皇帝却是一位非常不喜欢让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人,在海瑞做官前,很多向他冒死进谏的官员,不是被杀,就是被贬官了。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在正德十六年时,明武宗朱厚照染病去世了,由于朱厚照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群臣们商量过后,就把朱厚照的堂弟接入皇宫即位,他就是嘉靖皇帝。

然而,即位后嘉靖皇帝第一时间就想到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却遭到了朝中百官的坚决反对。这些官员认为,嘉靖皇帝应该过继到明孝宗的膝下,来保证皇位的正统性不被歪曲。

于是,群臣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了二百多名官员冒死进谏,在左侧门前长跪不起。嘉靖皇帝也是狠了心,让侍卫对群臣进行抓捕杖刑,有十八位官员因此死亡。

从这件事发生后,群臣摸清了嘉靖皇帝的脾气,大多数官员为了活命,只能忍气吞声,对嘉靖皇帝所做的离谱事敢怒而不敢言,直到海瑞的出现,才让嘉靖皇帝遇到了一个硬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剧照)

根据《明史》的记载,嘉靖四十三年时,海瑞任户部主事,海瑞上疏指出,嘉靖皇帝君道不正,臣职不明的行为弊端。

当时的嘉靖皇帝已经有二十多年不上朝理事了,每天躲在西苑中研究玄学,妄求长生不老。海瑞眼见国力日衰,南寇北虏肆虐,心中非常着急,就直言不讳的批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大兴土木,不理朝政等一系列的荒唐举止。

海瑞预感到自己一旦上疏将被问罪致死,便提前安排好了后事,嘉靖皇帝见到海瑞上疏,虽然勃然大怒,命人将海瑞抓起来,关入大牢,听候发落,却没有将他处死。

对于嘉靖皇帝没有杀海瑞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海瑞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常常救济百姓,在民间素有海青天的美名,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如果杀掉海瑞,势必会引起天下民怨。嘉靖皇帝考虑到这件事才饶了海瑞一命,这也能向天下人展示自己虚怀纳谏、宽宏大量的帝王气度。

还有人认为,嘉靖皇帝没有杀海瑞,是因为对他的欣赏。海瑞抬棺上疏后,嘉靖皇帝虽然很恼怒,但得知海瑞准备了一口棺材,并与妻子诀别后,才向自己谏言,心中对海瑞有了敬佩之情。

于是,嘉靖皇帝拿起奏疏反复阅读,最终只是将海瑞关入狱中反省,并没有想要杀死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瑞(剧照)

上面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一些学者则从海瑞的奏疏内容上发现了一些细节,证明海瑞虽直言进谏,却也为自己留了后路。

在海瑞《治安疏》中,开篇就把嘉靖皇帝比作汉文帝,称嘉靖皇帝天资英断,比汉文帝更优秀,先让皇帝心里舒服一些,然后海瑞才开始列举当今朝政的弊端,将责任归咎于没有直言相告的朝中官员们。

也就是说,皇帝蒙蔽,罪在臣下,给嘉靖皇帝一个台阶下。到了奏疏的结尾,海瑞又将嘉靖皇帝与尧舜禹汤等上古明君并列,再次表达了只要嘉靖皇帝广纳良言,必定会天下大治,功盖千秋。

可以说,海瑞只是勇于直言劝谏皇帝,但他并不是个莽夫书呆子。而是有着较高的情商,这篇奏疏只要嘉靖皇帝反复阅读,必定会了解到海瑞的良苦用心,也就免去了海瑞的死刑。

“抬棺上疏”一事让海瑞名扬天下,在入狱后不久,嘉靖皇帝就驾崩了,新君即位后就下诏释放了海瑞。

这也说明了一位为官清廉敢于直言劝谏帝王的大臣,会赢得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

对于嘉靖皇帝为什么不处死直言进谏的海瑞,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