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空前繁荣的朝代,其中以唐诗最为出彩,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提起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首推的就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三人为后世留下的诸多佳句,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享誉全球。他们的诗文各具特点,在文学水平上难分伯仲,但在仕途上的境遇却天差地别。

三人中只有白居易,仕途上比较顺利。曾先后官居正二品上柱国,从二品太子少傅和正三品刑部尚书,李白与杜甫二人与他就没有可比性了,最高做到从六品官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仕途上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居易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要从唐朝的科举应试制度说起。换而言之,就是学历对仕途的影响,在这里要从不同科举考试科目的类型来分析。曾在官场任职的唐朝文学家们的境遇差异。

其一,唐朝最有名,也是最权威的科举考试科目就是进士科。一个文人想要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最好的方式就是考取进士。

在唐朝,最好的诗人不一定是进士出身,但能考上进士的诗人,大都会留下优秀的诗篇,成才率非常高,进士科作为学子们非常重视的考试科目,录取率自然就非常低了,每年有上千学子参加建设科考试,最终考中的平均只有二十多人而已。

比较著名的唐代文学家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等人,都是进士出身。进士科当年的第一名就是状元,能够状元及第且比较著名的诗人只有贺志章和王维二人。

至于仕途方面,考中进士的人,大概率会被分配到三省六部任职。或分配到离京师较近的州县做一方大员,前途是一片光明。白居易也是进士出身,一开始就被分配到了京师核心机构,起点就很高,仕途顺风顺水就不奇怪了。而李白和杜甫并没有考中进士,他们的仕途相比白居易来说就要难得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

其二,如果一个人没有通过进士科考试的把握,就会退而求其次,选择明经科考试。根据《唐六典》记载,明经分为五经、三经、三礼、三传等。

考试的方法是先考笔试后考口试、面试。参与明经科的考生,必须要精通《周礼》、《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典。才有希望通过笔试。最终,通过明经科考试的人只能被安排在基层岗位工作,做从六品以下的官员。

白居易家族原本是明经科考试的世家,但白居易发奋读书,一举考中了进士,用行动打破了家族禁锢,实现了阶层跨越。而李白和杜甫压根就不是引经据典的学子类型,自然也就不会参加这种考试了。

其三,除了上述两种热门考试科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科目就是制科。根据《新唐书》的记载,皇帝会不定期的以个人名义举办招贤纳士的考试,从民间选拔优秀人才为朝廷效力。且每次考试都会使用不同的名称,如《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在公元六六六年,成功通过制科考试的名字是幽素科,他正是凭借这场考试走上了仕途。

而白居易在参加了进士科考试外,也成功通过了制科考试。能同时在这两种考试里也成功上岸,学霸体质也是很明显的。而李白和杜甫都没有通过制科考试,也就不会被直接授予官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

其次,在唐朝也有类似于现代的研究生考试,被称为科目选。这个考试的设立是为了优中选优,在人才中发掘出其中佼佼者,主要分为评判入等、拔萃、博学鸿词这三个固定大项。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选择考试。除此之外,还有三史、三传、学究、易经等杂科考试可以参考,以此来选拔不同岗位上称职的人才。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三次参加科目选考试都没有通过,可见成功通过科目选考试有多难,这个考试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令人震惊的是,白居易首次参加科目选中的拔萃科考试,便一举命中,非常轻松,不愧是倡导“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纵观唐朝文学家,能同时通过制科、进士科、科目选三大考试的只有白居易一人,再无其他。李白和杜甫在当时是没有参加科目选考试资格的,这也决定了他们不会被任命为五品以上的官员。

有人对此提出了两个疑问,一是杜甫曾经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李白也曾担任过翰林待诏。他们既然没有通过以上的考试,是怎么做上官的呢?二是白居易应试能力这么强,能否被称为唐朝“第一考霸”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第一个问题,李白曾担任的翰林待诏只是候补名额,并没有官职品级,是因为他的诗文太过华丽,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唐玄宗爱才之下,才把李白放在身边,作为募宾罢了。

而杜甫虽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但他的文学水平极高,机缘巧合下,杜甫面见了唐肃宗,并抓住机会在皇帝面前展现了才华,被唐肃宗破格提拔为从八品左拾遗一职,这个官职虽有品级,却是个闲职,就是在皇帝身边偶尔出出主意,收集一些精美文章的岗位。

之后,杜甫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从六品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也被后世称为杜工部。在官位上要比李白好很多。

至于第二个问题,很多人会认为白居易是唐朝第一考霸,但人们都忽略了另外一个人的应试能力,绝不在白居易之下。他就是曾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大才子元稹。

元稹的科举考试起点比白居易要低,他并没有参加进士科考试,而是十五岁参加明经科考试,并顺利通过了,接下来他依然参加科目选这种研究生级别的高难度考试,并成功考取了功名,这相当于从普通二本院校直接考中了中科院的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通过明经科考试,只能够做县令的他,因为科目选考试的成功上岸,最终做到了唐朝正三品宰相,这是相当厉害的。在此期间,他还忙里偷闲参加了皇帝举办的制科考试,并顺利考中拿到了明经科、制科、科目选三连霸,如果评选唐朝第一考霸,元稹绝对是白居易最大的竞争者。

虽然李白和杜甫仕途相对不顺,但二人的文学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肯定。“诗仙”和“诗圣”的名号已经说明了一切,与李白和杜甫相似,唐朝另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也没有考取过任何功名,但他的名字却流芳千古,文学上的造诣丝毫不弱于考中进士的其他诗人。

这就说明,诗品和官品、学历并无太大关系,学历不足,只能限制住他们的仕途,却无法定义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从古至今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