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小说《封神演义》和影视剧《封神榜》,里面的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纣王杀掉了西伯侯姬昌的大儿子,并做成肉饼给姬昌吃了。

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这样的描写很充分的展现出了纣王的残暴。但是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新颖,可能会完全颠覆大家的认知。

在商朝,有一个习俗叫作“杀长子,以宜弟”,意思就是杀掉长子,方便弟弟。《列子•汤问》、《后汉书•南蛮传》等书中记载,杀首子和弃首子是上古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习俗。

这种习俗就是将长子杀掉而食之,以达到对弟弟的保护。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残忍的习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伯邑考(剧照)

其实主要是为了血统的纯正,那个时候有一种婚姻制度叫做对偶婚制。“对偶婚制”是群婚制的一种过渡形式,在这种婚制之下,一个男子会有很多个妻子,而其中会有一个主妻。

而这个主妻也会有很多的丈夫,这个男子也是这个女子的主夫,就这样,两个人组成了最初的对偶家庭。

相信看过小编之前文章朋友或许还记得,之前提到周公制定《周礼》之前,男女关系比较随意,女子在对偶婚制前,享有性自由权。

这样的话,女子难免会在婚前怀有别人的孩子。结婚之后,这父亲就会怀疑妻子是不是怀着别人的孩子嫁给自己的。

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家族血统的纯正,便会把第一个孩子给杀掉。要按照这么说,我们就能推测,伯邑考的母亲很有可能在嫁给西伯侯姬昌之前,就有一任丈夫,在嫁给姬昌之后生下了伯邑考。

姬昌(剧照)

通过上面的描述,就会明白,姬昌也就不确定这伯邑考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习俗,他将伯邑考杀掉吃了。

其实“伯邑考”这个名字也透露出了一些信息,按照字面意思,“伯”是老大长子的意思,“考”的意思是寿终,“邑”没有一个明确概念,不过应该不是他的封地,因为伯邑考还没有封地就死了,所以“邑”这个字大概的意思应该是冤的意思,而“伯邑考”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冤死的老大。

所以“伯邑考”这个名字,大概率不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取的,而是后人为了方便,根据他的故事,给他取得一个称号。这也就是为什么伯邑考跟姬昌姬发的名字不成系统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杀了长子之后还要解而食之呢?这就要从灵魂转世说起了。

在古人看来,孩子被杀只是推迟了生辰,在之后还会以其他方式回到家族中来。在长子死后,为了避免长子再度降临到自己家中,于是将他杀掉吃了,这样就可以阻断他的归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纣王(剧照)

说到底,还是为了方便弟弟们,为了避免长子二次投胎,对弟弟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想象一下,极有可能是姬昌为了自己的次子姬发能够安稳顺利的接任西伯侯之位,他将自己的长子伯邑考杀了,做成肉饼吃了下去,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推测。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在研究历史时,要根据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出发,透过后世的篡改和粉饰,才能更贴近历史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