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讯,“目前国内银行面临业务、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在此大环境下,银行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最重要的是用更好的服务、用心的服务,带给客户极致的体验。用服务赢得客户,用服务创造价值来赢得客户。”日前,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1月的民生银行曾是股份制银行里的第一梯队,但2014年前董事长董文标的离任成了民生银行掉队的分水岭,此后十年的发展一度被外界称为是民生银行“失去的十年”。

去年增利不增收

不良贷款总额下降

根据民生银行公布的2023年财报数据,该行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08.17亿元,同比减少16.59亿元,降幅达1.16%;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58.23亿元,同比增加5.54亿元,增幅1.57%。

从收入构成看,民生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024.31亿元,同比减少50.32亿元,降幅4.68%。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83.86亿元,同比增加33.73亿元,增幅9.63%,非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27.26%,同比提升2.69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去年末,该行不良贷款总额650.9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2.90亿元;不良贷款率1.48%,比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9.69%,比上年末上升7.2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22%,比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能力指标上,2023年民生银行ROA(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较2022年普遍下滑,ROA为0.48%,ROE为6.10%。

2019年-2022年,该行ROA分别为0.87%、0.51%、0.50%和0.50%;ROE分别为12.40%、6.81%、6.59%和6.31%。

在业绩发布会上,面对投资者“管理层如何评估目前的资产质量情况?能否展望一下2024年资产质量的趋势”的提问,民生银行副行长黄红日回答道,“2023年,我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787.56亿元,取得良好成效”,其还表示资产质量保持稳固向好的态势,2024年仍然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调整对部分行业的企业客户和小微、信用卡等客户的还款能力会造成一定影响,我行资产质量可能面临阶段性压力;二是房地产领域,目前市场还没有明显复苏,国家相关政策发挥作用还需要时间,整体行业形势对我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仍需持续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民生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170.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93亿元,比半年末减少25.60亿元;不良贷款率4.92%,比上年末上升0.64个百分点,比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

2023年,民生银行投放个人住房贷款825.01亿元,同比多投放124.74亿,增幅17.81%。按揭贷款余额5438.4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65.51亿元。按揭贷款不良贷款率0.67%,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黄红日表示,该行对公房地产业务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一方面,该行持续加大受困房企贷款风险化解,风险敞口持续压降;另一方面,立足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调整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主动加强央企、地方国企和优质民企的信贷支持力度,优质资产占比持续提升。

受行业大环境影响,民生银行也没逃脱息差收窄的困境。截至去年末,民生银行净息差为1.46%,同比下降14BP,降幅较2022年缩小17BP。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我行净息差的降幅开始逐步收窄。这其中付息负债成本率变化与同业相当,主要是生息资产和贷款收益率下降的趋势在逐渐减缓。”考虑到存量房贷利率下降、LPR利率下行,资产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存款兑付有刚性,“综合来看,预期2024年全行业净息差将延续下降趋势,我行净息差也将持续承压,但我们会继续努力保持净息差整体降幅低于同业水平。”

信用卡投诉成重灾区

2014年8月,洪崎出任民生银行董事长,该行的经营战略由“前任”董文标打造的“小微之王”向零售方向转型,重点投向房地产、消费金融及财富管理领域。

在房地产领域,民生银行自2014年先后和融创、旭辉、泰禾、金科等20余家房企建立合作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风险累积。去年更是被投资者频繁追问“涉恒大贷款293亿元是否属实?有多少没有收回、质押担保率多高、已经计提多少坏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零售压舱石,信用卡业务向来是各大银行发力的重心。而在信用卡端,该业务一直是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2020年时业务不良贷款金额就达到151.8亿,不良贷款率为3.28%,明显高于招商银行的1.66%和平安银行的2.16%。在15家信用卡业务规模较大的银行2021年年报里,农行信用卡不良率最低为0.99%,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为2.95%。

该行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个人贷款和垫款”中“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总额为145.31亿元,不良贷款率达2.98%,比上年末增加21.85亿元,同比上升0.31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零售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9023.1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31.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73%,在各项贷款中占比43.52%,比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透支4879.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1.85亿元;按揭贷款余额5438.4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65.51亿元。

零售(含信用卡)不良贷款为268.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44亿元;零售不良贷款率1.52%,比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零售(含信用卡)关注类贷款为213.98亿元,关注贷款率1.21%。按揭贷款不良贷款率0.67%,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非按揭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 1.02%,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在财报中称,“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总部、西部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不良贷款总额分别为161.54亿元、127.71亿元和120.70亿元,合计占比62.98%,其中总部不良贷款主要是信用卡业务。”

“报告期内,零售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态势。”民生银行在财报中如是表示。

投诉方面,民生银行在最新财报中披露,“2023年本行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19.84万件,从业务分布看,投诉量较高的是信用卡(65.82%)、 借记卡(20.19%)和贷款(7.23%)等业务领域 ;从地区分布看,投诉量较高的是北京(69.72%,含信用卡中心投诉)、广东(4.11%)和江苏(3.16%)。”

由于信用卡投诉量的居高不下,民生银行一度因此屡收罚单。如因信用卡持卡人遭遇暴力催收,民生银行曾在2022年6月初被罚款80万元。目前在黑猫投诉上,以“民生银行信用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近2000条投诉,其中多位消费者投诉称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催收违规,包括泄露个人信息、暴力催收威胁恐吓、骚扰家人等。

民生银行副行长林云山在业绩发布会上针对信用卡业务给出解释,其称“2023年末,我行信用卡不良率在同业中相对比较高,排在第2位。但是相较同业,我行核销处置规模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如果还原2023年当年核销和转让后,我行信用卡的实际不良率在9家股份制同业排名第7,处于相对低位。因此不良率处于相对高位,主要是受核销和处置的影响。2023年当年信用卡不良的生成率和新卡不良的生成率,我们在9家股份制银行同业的表现相对较好。”

他表示,“2023年以来,客户的还款能力并未很快恢复,导致前期累积的风险包袱尚未化解,新增逾期仍然源源不断产生,客观来说信用卡行业整体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市场上反催收联盟与黑灰产业比较发达,信用卡催收环境比较差,催收效果大打折扣;当前传统诉讼手段有效性也面临制约。考虑到个人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恢复仍需时间,同时近年来催收难度逐年加大,预计2024年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管控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罚单之王”4年累计被罚超4.4亿

高层动荡业绩无起色高迎欣压力大

事实上,民生银行近些年的罚款并不局限在信用卡业务内。由于该行多次受到监管层大单处罚,屡被外界质疑风控有待加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民生银行被处罚金额分别为1.11亿、1.37亿和0.46亿,均位居股份制银行榜首。

2023年全年,民生银行累计被罚款超1.5亿元。其中3月,因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等14项违规,被原银保监会共计罚款897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462万元。6月,因重庆分行2016年及此前年度的票据违规行为单次被罚5967万。8月,因规避委托贷款监管,违规利用委托债权投资业务向企业融资等“14宗罪”被合计罚款4780万元,其中总行4430万元,分支机构350万元。时至今年1月,民生银行及其下属分支行已累计收到超500万元罚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罚单“拿到手软”形成对比的,是民生银行董高监的高薪。

民生银行发布的《关于2022年度公司高管薪酬的补充公告》透露,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年薪达615万元,行长郑万春553万元紧跟其后,执行董事、副行长袁桂军以及监事会主席、职工监事张俊潼的年薪也均超过450万元。

对比34家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8家股份行、13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去年财报发现,多家银行高管大幅降薪,最大降幅超过60%,民生银行高管降薪幅度在37%左右,不过民生银行的高管薪酬总额在业内仍居首。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银行高管薪酬总额前三名为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分别为4681.7万元、2108.49万元、1941.98万元。在股份行董事长中,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最高,为373.52万元。

上个月,民生银行一次性披露13则公告,其中多与高管人员任职变动有关。行长郑万春及副行长袁桂军辞职,“老将”王晓永接棒郑万春任职民生银行行长,同时,民生银行第八届董事会决定聘任张俊潼、黄红日为该行副行长,上述两人均在民生银行工作多年。此番调整后,民生银行经营层形成“一正五副”格局。

随着新班子逐渐落定,民生银行持续数月的管理层震荡也暂时告一段落,但该行的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高迎欣曾在2020年的业绩会上感叹“我来民生银行的这段时间感觉充满着挑战和压力。”彼时民生银行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的业绩报表,营收增加了2.5%,净利润却同比下降超36%。

2021年和2022年,民生银行分别实现营收1688亿、1425亿,同比下滑8.73%和15.60%;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43.81亿、352.69亿,同比增长0.21%、2.58%。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上,民生银行的营收业绩连续三年下滑,而净利润的增长始终在个位数徘徊,几乎停滞。

更为关键的是,民生银行净息差并没有因为零售转型而受益。早在2014年其净息差为2.59%,在股份行之中仅次于招行,但到去年底降到了1.46%,还远不及该行2023年前三季度的1.48%,那时这项指标排在倒数第2位。

作为曾经的明星银行,高迎欣的到来似乎让民生银行有了一些改变,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依然存在压力。2024年,民生银行加强风控体系、加速业绩修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