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的交替,就是五行的交替,五行的交替,反映着四季气场的变化,是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之位发生改变,而产生的能量转换。在不同的气场之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现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一年一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地球系统比作一个巨大的烧水锅,那么春季的气场,就如同刚刚开始点火一样,锅里的水温开水逐渐回升,冰面融化,气散而成雨。此时小水珠凝结在锅盖上,逐渐形成了降雨。只不过烧开地球之锅,要用太阳之火。

随着火势的加大,温度越来越高,形成小水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雨势不断增大。就如同季节中的夏季一样,艳阳高照,地气升腾,大雨增多。到了秋季,太阳南行,火势逐渐减弱,锅里的水温在不断下降,降雨也在缓慢减少而变弱。

当火气熄灭之后,水温下降而冷却,附着在锅盖上的小水珠逐渐凝结成霜雪,万物归藏。所以温度越高,雨势越大,时间越短。温度下降,则雨势减缓,时间变长。于是暴雨大多出现在夏季前后,高温之时。而春秋之雨,大多小而绵长。

秋季之后,阳气伏藏,锅中之水已烧开,但灶台里的火已经熄灭。在水温下降的过程中,小水珠不断凝结,而形成了连绵不断的降雨。所以太阳的位置决定着地气的变化,而地球气场的变化,决定着四季的风调雨顺。

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被包裹在厚厚的大气层之中。太阳之火随着地球的公转而改变,火在哪一边,那边的雨水就增多。太阳北返,北半球的温度逐渐回升,降雨开始增多。太阳南行,南半球的温度开始回升,北半球的降雨开始减弱。

太阳南行的极致,就是北半球的冬至。太阳北行的极致,就是北半球的夏至。对于南半球来说,其力量正好相反。所以地球系统,就如同一个装着水的逢闭之锅,绕着太阳之火不断转动,一圈又一圈,从而形成了四季的风雨交替,往复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没有纯粹的南北之分,也就是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那只是人们刻意地划分,并没有改变天体之力。于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只是一个季节的主要力量。

所以太阳的位置,决定着某一个时间段的气场变化,比如夏季的太阳在朱雀七宿,北半球火气强旺,就容易形成短时间的强降雨。为了让这个时间点更精确,就出现了二十四节气,是将太阳黄道划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反映着短时间的气场变化。

黄道一圈360度,每个节气十五度,二十四节气正好360度,就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圈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为了再次精确气候的变化,人们又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以五天为一候,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以记录地球气场的变化。

当节气与干支结合之后,天干和地支就变成了时间和天体之位的代称。比如今年是辰年,则岁星在辰位三十度。此时是辰月,则月建在辰,太阳到酉位三十度。同样时辰之力也是一样,只不过时辰是地球自转而形成的天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