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之一,共计走出700多位开国将领。

徐向前、刘伯承元帅与这个部队有何渊源呢?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他们在之后的日子里做着怎样的贡献呢?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徐向前担任总指挥。

1935年的春天,红四方面军发起了的嘉陵江战役,随后与地方和苏区人员共计约十万人,踏上了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8日的沙窝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红军被一分为二,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左路军北上。

而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和徐向前则率领右路军,择另一条北上之路。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身为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却公开反对了党中央的北上决策,并多次强行命令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右路军南下。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11日凌晨,党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决定,率领中央红军的1、3军单独北上。

在这危急时刻,徐向前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他坚决制止了某些人的追击企图。

这一举动,不仅确保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安全,也避免了红军内部的分裂与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红四方面军的4、30军仍坚持南下,重新归入张国焘的指挥之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向前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等人对张国焘的斗争。

1936年,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县与红2、6军团胜利会师,红军内部实现了空前的团结与统一。

10月,红二、四方面军结束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与红一方面军在陕北会宁实现了伟大的会师。

1936年10月,徐向前和陈昌浩接受中央命令,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他们率领红四方面军总部,及部分军队从靖远附近西渡黄河,准备进取宁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中央弃了宁夏战役计划,渡过黄河的部队被重新命名为“西路军”,徐向前担任总指挥,陈昌浩担任总政委。

在河西走廊的广袤土地上,西路军与军阀马步芳部展开了长达四个多月的激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7年的初春,西路军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陷入了绝境。

徐向前和陈昌浩经过深思熟虑和艰难抉择,最终决定由徐向前独自离开部队,前去延安求助。

他历经千辛万苦,于1937年6月抵达了延安。然而,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使他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健康状况堪忧。

另一方面,刘伯承于1935年7月6日被派往慰问该部队,这是他首次近距离接触红四方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月后的8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统一指挥红一、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刘伯承作为总参谋长随同左路军一起行动。

从此刻起,刘伯承的一生就与这支部队紧密相连。

不久之后,他与张国焘发生了三次激烈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源于刘伯承对张国焘分裂行径的强烈反对。

前两次冲突,因为刘伯承在红军中树立了威望,使得张国焘有所忌惮,一直不敢对刘伯承下手。

但在第三次冲突中,当红军面临艰难困苦的战斗环境时,张国焘终于忍不住对刘伯承发难。

在百丈关之战后,他直接免掉了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调任其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

1937年2月27日,刘伯承临危受命,肩负起援西军司令员的职责,与张浩政委携手,共同策划救援西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援西军由多个部队组成,其中,红4军和红31军均为红四方面军的精锐部队。于是,身兼数职的刘伯承踏上了拯救红四方面军一部分的征途。

他的命运,也与这支英勇的部队紧密相连,从此共赴艰险。

3月5日,刘伯承率领援西军从陕西淳化、三原地区出发,日夜兼程向西疾进,部队于3月10日左右,抵达甘肃东部的镇原县。

后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伯承率领援西军原地待命,一边开展地方工作,一边积极营救。

他们设立了多个招待所和收容站,并设置了大量路标,来收容更多失散的西路军。

在接收西路军失散人员的过程中,刘伯承的援西军,迎来了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

4月29日,徐向前在小屯,偶遇了执行侦察任务的红四军参谋长耿飚和刘志坚。次日,刘伯承派人将徐向前接到了援西军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晚,任弼时、张浩等人闻讯后纷纷赶来,热烈欢迎徐向前的归来。

5月,经过预先安排和各种引路,刘伯承等将被国民党俘虏的1000多名西路军战士成功解救,并且全员安全归队。

后来他们还与归来的战士们亲切会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伯承还主持了西路军干部座谈会,亲自用笔,记录下了干部们的讲话要点。

他领导的援西军,陆续接收了2000多人,这些都是经历万难归来的西路军将士。

归来的同志中,除了后来晋升为开国元帅的徐向前,还有一大批西路军的杰出指战员,他们后来都成为部队的卓越领导者,统率一方。

那么后来,红军为何改编成八路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八路军129师是红四方面军改编,但师长却不是徐向前,为何?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呼吁全民族抗战。毛泽东、朱德等也致电蒋介石,表示愿意与国民党合作。

同时,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向国民政府提出红军改编的方案,希望国共两党和全国人民能够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投入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

那么,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具体经过是什么?刘徐在之后的日子里做着怎样的贡献呢?

为了敦促国民政府采取行动,毛泽东给蔡元培、胡适之等70余名知名人士写了信件。

蔡元培在阅读信后,亲自前往南京面见蒋介石,请求国民政府认真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甚至用绝食的方式,逼迫蒋介石答应召开国防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周恩来和叶剑英在谈判期间,频繁地拜会了一大批国民党要员,阐明了中共对改编红军的原则和立场。

然而,蒋介石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毫无兴趣,却将红军改编视为中共的投降。

他根本没有认真考虑国共合作的可能性,而是试图利用谈判的机会,来削弱红军的力量,并将中共领导的红军“收编”。

中国共产党真心希望开展合作,在谈判中始终报以最大的诚意。

共产党提出的方案是“编十二个师,四个军”,但国民党为遏制红军发展,拒绝了。

毛泽东随即致电中共谈判代表,提出将红军主力编为四个师十六个团,另两个工兵师六万人的提议。

这一提议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然而国民党却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决定停止与国民党的谈判,并于1937年8月1日自行宣布改编。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战火已蔓延至国民党心脏地区。

在内外交迫的情况下,蒋介石最终同意了红军改编。14日,国民政府最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决心发动全国抗战。

在讨论给红军改编使用的番号问题上,蒋介石让红军使用失败队伍的番号,如115、120、129师。

并安排共产党军队去晋察一带,企图让红军在日军的铁蹄下消亡。

后来他又于8月18日,会见了周恩来和中共代表团其他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同意朱德等人职位的意见,但却缺少彭德怀的职位,周恩来在认真听取后便提出异议并强硬表态,蒋介石被迫答应。

在红军改编的准备工作期间,中共中央及红军总部,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关的工作。

红军改编问题得到确认后,中共中央于8月25日发布了关于红军改编的命令,确定了八路军及各师的领导组成人员。

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左权分任正、副参谋长,任弼时、邓小平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

同时明确115师林彪担任师长,120师贺龙担任师长,129师刘伯承担任师长。

改编仅一个多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9月11日,将八路军番号改为第十八集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之,总指挥部改称总司令部,朱德改叫总司令,彭德怀改叫副总司令。

八路军改编后立即奔赴抗战前线。其中,115师作为八路军东进抗日先遣队,于8月22日开拔东进。

9月25日,115师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军精锐1000余人,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个大胜利。

10月,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至此,共产党排除万难成功改编了红军。

那么,徐向前去了哪里?

3

红四方面军在改编前深陷困顿,徐向前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担任总指挥。

刘伯承因为之前领导过红四方面军的部队,成为了129师师长最合适的人选。

那么,他们在之后的日子里做着怎样的贡献呢?

将这支饱经风霜、伤痕累累的队伍重新振作起来,既是党中央交付给刘伯承的艰巨任务,也是他肩负的庄严使命。

为振奋红四方面军将士的低落士气,时任援西军司令员的刘伯承,毅然发起清算张国焘路线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时,由于部分干部对真相缺乏了解,思想难以转变。

刘伯承则坚持以教育为主,避免批斗和简单处分,而是通过大小会议报告和个别谈话,反复宣讲中央文件,明确区分张国焘的错误与广大四方面军干部。

对于西路军回归的将士,他指派宋任穷领导援西军审查委员会,进行细致的甄别和审查,除个别人外,大多数人员迅速恢复了党组织生活并重新分配了职务。

经过刘伯承的整顿,红四方面军迎来了新生。

1937年7月,援西军司令部在镇原县城召开了干部会议,刘伯承郑重宣读了中央军委的改编命令。

命令先是取消援西军司令部,并宣布援西军部队立即开赴三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最后让4军、31军编入刘伯承领导的129师,28、32军则编入贺龙领导的120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徐向前担任副师长,参谋长倪志亮担任该师参谋长。

自此,刘伯承正式成为这支军队的领袖。

徐向前被任命为第一二九师副师长时,他正在与周恩来一同赴太原,与阎锡山谈判八路军进入山西事宜。

他利用在国民党的关系,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9月6日,八路军129师,在陕西三原县誓师出征。

这支以红四方面军为基础的部队,在首战阳明堡中炸毁日军飞机24架,随后在七亘村两次设伏,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10月,徐向前奉命率第七六九团南下昔阳归建,打击并牵制娘子关方向的敌军,参与指挥广阳、沾尚地区的日军伏击战和粉碎日军“六路围攻”的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刘伯承率领部队进入冀南平原地区作战。

当时,冀南平原地区的局势,异常混乱和复杂。日军沿铁路南侵,在占领的城市和县城,设立伪政权或维持会。

各种势力打着“保家自卫”的旗号,各自称霸一方,烧杀抢掠,使得冀南地区民不聊生。

面对这种局面,刘伯承、徐向前等人迅速决定,将全师主力分为左右两路纵队,向冀南、豫北平原展开战略行动。

1938年初,邓小平加入129师,与刘、徐共同指挥了抗日战争史上的著名“三战三捷”。

日军因连续受挫而大怒,于4月初出动三万兵力,分九路向129师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与刘徐共同部署反围攻战斗,连续攻克18座县城,歼敌六千余人,将日军逐出晋东南。

在领导晋东南根据地游击战争的过程中,三人共同研究游击战术,总结出了一系列作战原则。

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证明了,是符合游击战争规律的。

1939年6月,徐向前奉命离开冀南前往山东工作,从而离开了八路军129师。

之后,他在山东、陕甘宁地区展开工作,为抗日斗争和民主政治建设也做出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一二九师发展成为中原野战军,解放前夕又更名为第二野战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三原誓师时的一万多人,红四方军发展成为了拥有百万雄师的刘邓大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