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继续聊聊《水浒传》中,晁盖等人聚义、劫取生辰纲这个片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参与这次行动的好汉,总共有八个,分别是:

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阮氏三兄弟、白胜。

对于参与劫掠生辰纲这件事,除了吴用之外,无论搁哪个好汉身上,似乎都没什么违和感。

晁盖江湖气息最重,刘唐就是一个整日在江湖上胡乱奔波、没有正形的街溜子,阮氏三兄弟天生桀骜不驯、又一心向往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的山寨生活,至于白胜,本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家伙。

而公孙胜,虽然是出家的修道之人,从他一出场为了见晁盖,就把晁盖府上的庄客打伤好几个来看,他本人也不是什么甘心出世的脱俗之人。

唯独吴用,在参与劫生辰纲之前,他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行当,绝对是众人心目中的好先生、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人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先生,突然摇身一变,成了“重大犯罪团伙”的骨干成员,就说惊奇不惊奇、意外不意外?

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所分析过的那样,平日里吴用虽然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可是在他心目中,他或许早就在盘算着某一天一定要干一件大事情了。

放眼吴用四周,彼时晁盖或许是他所能接触到的最具备做事能量的大人物:

有钱、有江湖气、还有干事情的胆识。

所以,当吴用第一次听闻梁中书给自己的老丈人蔡京,准备了十万贯拜寿礼品,即将启程之际,吴用凭借自己的直觉,已然感觉到机会来了,并迅速在大脑里规划好劫掠这波泼天富贵的每一个细节。

而彼时晁盖还一脸懵逼,对这笔生辰纲没什么概念。

劫取生辰纲之后,消息很快不胫而走,为官府所知晓。

就在宋江第一时间把官府即将来捉拿晁盖等人的消息传递过去之际,晁盖等人又陷入一脸懵逼,这次站出来指明接下来的行动计划的,不是别人,还是吴用。

可见,吴用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料到了这一遭,并谋划好了投奔梁山的出路。

之前,吴用不主动向晁盖提及这个想法,是担心晁盖脑子转不过来这个弯,不甘愿落草为寇。

眼下,官府大军压境,由不得晁盖不早点下定决心了。

透过这两件事,不难发现,吴用在书生表象之下的可怕之处:

整个劫取生辰纲计划,包括提议上梁山落草为寇,所有这一切,从一开始就在吴用的谋划之内。

吴用的思考力、判断力,早已经遥遥领先其余好汉无数个身段。

我在之前文章提及到,吴用一大把年纪,却无妻室、儿女,而且也已经错过了博取功名的时机。他不像同村的晁盖,家底丰厚,凭借雄厚的财力,照样可以在江湖上博个风生水起的名号。

按照书中描述,吴用教书的场馆都是租借来的,想来他平日里的生活过得也是非常恓惶。

吴用后半生想要成就一番出人头地的事业,唯有走上另一条道路。

我们无法想象,吴用是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有多么绝望,才会时时刻刻都在期盼着这样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今,一切都按照他的想法在进行着。

无论是晁盖、刘唐,还是阮氏三兄弟、白胜、公孙胜,都已经成为吴用实现个人计划的一枚枚棋子。

放眼整部《水浒传》,真正能够让吴用感觉“志趣相投”的,唯有宋江一人。

宋江出场时候的身份,比吴用要好点。

他已经跻身大宋朝官僚体制之内,却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押司,整个县城随便丢一块石头,都有可能砸到这样一个官员。

宋江的心境,和吴用是高度相似的。

在众人眼里,宋江是一位乐善好施、人缘极佳,又在官府谋得一官半职,事业有成的人,可是宋江对于眼下的自己并不满意,他还有着更高的追求。

宋江在江州题反诗,就是他内心不安分的重要体现。

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宋江感觉到,自己通过正当渠道,已然无法实现那些遥不可及的想法。

饶是他做事多么八面玲珑、多么舍得出钱,也只是在江湖上博得了一些虚名,这些虚名对于在庙堂之上生存发展,几乎没有任何卵用。

后来,宋江踏上梁山之后,吴用明显和他走得更近、却和晁盖日渐疏远。

在吴用看来,晁盖的眼光、水平,一直停留在“劫取生辰纲”阶段,而宋江从来都在追求跻身庙堂之上,这才真正对他的胃口。

梁山108名好汉,看似最后的结局是天注定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宋江和吴用为了自己的想法,主宰了大多数好汉们的命运。

按照吴用的口吻来说,必然是:

弟兄们,我太想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