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7岁的汪正兆站在那里,22岁的弟弟就埋在眼前的墓碑下。

兄弟俩分别46年后,终于“见面”。

我站在一旁,看着他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汪德兆”。

1980年,22岁的汪德兆在边境排雷任务中壮烈牺牲,直到今年家人才打听到墓碑的位置。

前来扫墓的汪正兆

每年清明节之际,有很多像汪正兆这样的烈士亲属来广西扫墓。

今年很特别,这是一次官方组织的大型异地祭扫活动。

由衡阳警备区、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集中七县五区军地力量,保障两百多位烈属及烈士战友,远赴千里之外的广西边境扫墓。

“有两百多名衡阳子弟长眠在广西边境,我们得去看看。”事务局的一位领导这样对我说。

衡阳籍烈士名录

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18岁

大多牺牲在1979年2月

有的入伍一个月就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9日

祭扫的队伍从衡阳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路,烈属们分批前往靖西市烈士陵园、那坡烈士陵园、龙州烈士陵园、匠止烈士陵园、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防城港城北烈士陵园、南山烈士陵园……

昔日血火沙场,成为英雄的长眠之地,他们就在那里,守护着和平的岁月。

南山烈士陵园

匠止烈士陵园

汪正兆是这批烈属中年龄最大的。我查了一下,烈属们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已是苍苍白发的他们,背着包拎着袋子,里面除了祭扫用品,还有烈士爱吃的水果、腊肉,以及家乡的一捧土。

这些老人一路奔波

就为了陪一陪牺牲的亲人和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靖西烈士陵园,我拍到一位泣不成声的老人。

她是64岁的廖玉义,其长兄廖跃生入伍第二年就牺牲在战场。她告诉我:“当年家里很穷,哥哥一直照顾我。”

当年十来岁的妹妹,是如何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想念着哥哥?我不敢问,也无需问。

64岁的妹妹

为21岁就牺牲的哥哥扫墓

(廖跃生牺牲于1979年2月)

与廖跃生一同从衡南县入伍的罗云初,墓地相隔不到2米。在罗云初烈士的墓前,他的4个兄弟姊妹都来了。

最小的妹妹告诉我:“跟哥哥一起牺牲的战友有20多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不能来的烈属每年都会相互委托代扫。”

值得一提的事,她哥哥的两位战友受老连长委托,多年来始终陪同祭扫,从未缺席。

所谓战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生死之交”。

罗云初唯一的一张照片

64岁的贺勋华,穿着一双裹着泥土的解放鞋,背包里带着酒杯,就这样坐在陵园一角。

他的哥哥贺勋寒,22岁就牺牲在战场,遗体都未能找到……

他告诉我,“父母去世多年,自己已经走不动了,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来祭扫。”

这一路,在陵园里听到最多的话就是:

“我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来几次,但只要我能走得动,就会来看你”。

烈属以及烈士当年的战友们正在老去,我们有责任多创造一些条件,多提供一些服务,让他们多来看看,陪一陪烈士。

烈士亲属张益龙

为哥哥张益良烈士扫墓

他一直在跟哥哥说着话

赵时良烈士的姐姐已经76岁

她在女儿陪同下前来祭扫

王方成烈士的哥哥王方军

已经70岁

他每一年都来陵园扫墓

这一路,衡阳警备区与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程食宿、交通保障,并配备5名随行医护人员。

他们还吸纳多家拥军单位,向烈属提供体检、培训、康养服务等福利。

善待烈属,传承遗志,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

你若记得

他便无悔

作者:刘娴

素材来源:衡阳警备区、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