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一天,我回广州了。”

这是一位朋友在清明假期给我发的消息。

她说:“回家三天,他们就没消停过。”

所谓‘他们’,是那些回老家扫墓,她不得不应对的亲戚。

那几天,围绕在朋友身上的话题都是:

工作怎么样,买房买车了没?

你看你明年都四十了,怎么就不着急呢?

我要是你爸你妈,我得急死;

女人嘛,老公有钱就行,你工作也别太拼;

就连朋友的父母,都被亲戚的言论搅得心烦意乱,跟着着急,甚至希望朋友能够辞了大城市的工作,回老家相亲,找个人安定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跟父亲一言不合,吵了起来。

她立即买了高铁票,连墓都没去扫,独自拉着行李回广州。

这几年,“断亲”的热度不断上涨。

年轻人断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只不过,如今不少中年女性,也开始试着审视、断绝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关系。

有人不解,年轻人断亲,是时代的开放度、还有教育、经济独立带来的勇气;

可那些半生都在为家族出力,却又选择断亲的中年女性,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断亲,从不健康的关系中解放自己

这几年的清明节,我家的祭拜流程越来越简洁。

“做得好是应该,做不好是你不上心,失责。

每年为他们家忙前忙后,到头来我还是一个外人,连去上坟的资格都没有。

反正他们有利可图才会上门,断了就断了吧......”

以往,妈妈为了维护与亲戚的关系,逢年过节,总是尽心尽力,任劳任怨。

只是,几十年的付出,将她压得喘不过气。

而且,那些亲戚,从来没有给予她基本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曾经劝过她:“妈,你别太辛苦了,那么多亲戚在,让他们也帮帮忙,别什么事都自己干。”

妈妈无奈笑笑。

我这才知道,不是她想独自承担。

而是在那些亲戚眼里,这些事,就得她干。

至于理由。

不为什么,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往年清明等需要祭拜或是团圆的传统节日,妈妈总是包揽了所有事宜,忙前忙后。

这些假期对年轻人来说,是难得可以回家“躺平”的机会。

我们在家,能够睡到日上三竿再起床,一起来就能吃上热乎的饭。

可是,妈妈呢?

从置办祭祀物品,到确认所有亲戚到场的时间,还有准备聚餐时丰盛的菜肴,都是她独自忙活。

除非我提前请假回家帮忙。

否则,家里没有人会帮她。

家族中的男性,一般只需要坐在客厅指手画脚,下达指令。

亲戚来了,也只会聚在客厅嘘寒问暖,用二手烟把房间弄得烟雾缭绕。

即便年年如此,妈妈依旧没有半句怨言。

直到六年前,奶奶去世,妈妈才决心断亲。

老家有个规矩,女性不能上坟。

奶奶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妈妈想亲自去她坟前祭拜,却遭到所有亲戚的反对。

大伯带头说:“我们家就没女人跟着去上坟的规矩。”

这句话如同当头棒喝,终于把妈妈骂醒。

她不再跟亲戚往来,逢年过节,也不参加家族聚会。

跟妈妈聊天时,她说:“断就断了,反正不是什么非得维护不可关系,以后咱们母女俩,怎么舒服怎么来。”

我知道,清明这次矛盾只是诱因。

妈妈断亲的理由,是这些年心中累积的委屈。

路遥曾说:“小时候常常把亲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长大了,开始独立生活才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家中的亲戚,大多如此。

久违联系的亲戚突然上门,要么为了借钱,要么求着介绍门路;

回乡团聚,没有对彼此真正关心,大家都忙着打探别人一年赚了多少钱,互相攀比;

踩高捧低,成了常态,对有钱的亲戚恭维,对贫穷的亲戚冷漠;

这些关系,从未满足妈妈渴望的情感需求。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某一行动,如果经常得到酬赏,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去重复这个行动。

反之,如果某一行动一直没有得到酬赏,那么行动便会终止。

断亲,不是中年女性冲动的决断。

而是她们需求不被满足后,做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断亲背后,是不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社交大师卡耐基说过:“人一旦被别人否定的时候,就像刺猬一样竖起全身的尖刺不予接受。”

中年女性选择断亲,很多人以为是女性思想开放,挣脱枷锁的故事。

可是,这看似“痛快”的背后,是大部分女性长期被忽视的付出,是她们不被满足的情感需求的爆发。

文文是中年断亲的女性之一。

她已经度过了许多个不走亲戚的春节。

原先,她是我们认知里非常传统的好母亲、好妻子形象。

结婚多年,她尽心尽责扮演好妻子与母亲的角色,为家庭操劳一生。

她是家里的“老好人”。

顾及脸面,她默默忍受婆家毫无底线的挤兑。

婆婆在时,总是当面数落她,将她贬得一文不值。

婆家亲戚,有事相求,才会礼貌喊她一声“嫂子”。

平日无事,文文在他们口中的称呼就只是“喂,那个谁”。

直到,小叔子为了孩子读书,希望能够将文文家的房子改到他名下。

这无理的要求成了导火索。

文文不停问自己:“凭什么?”

凭什么,自己要苦苦维护只会索取的关系?

凭什么,她要困在这种枷锁里面,默默忍受?

她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总是她在包容别人。

她不想再隐忍下去,要求老公,要么离婚,要么跟小叔子断绝往来。

幸好,老公没有反对文文的决定。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文文的决定。

有朋友聊天时,就对文文说:“你都忍了这么多年,怎么不继续忍着,突然闹得这么难看,别人会怎么看你?”

其实,恰恰是因为这么多年文文的情感需求一直没被满足,她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当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观和外在环境不一致时,可能会造成内在动机的挫败,产生不满情绪,导致沟通障碍和情感疏远。

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会让中年女性难以跟亲戚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断亲,是她们保护自我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她们希望以此来恢复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以及维护自我的价值。

以前,她对亲戚处处忍让,为了不把关系闹僵,她宁愿委屈自己。

如今,她不再以他人为主。

不想去的聚会,她直接拒了。

不想维持的关系,她不再往来。

每个断亲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肆意潇洒。

也许,他们断亲的原因各有不同。

但是,归根到底,就像文文所说,她们想要的,只是情感需求被满足,以及情感支持与社交需求的平衡。

情感支持和社交需求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大多数人的亲戚往来,真的能够满足中年女性的需求吗?

明明她们需要被看到,却总是被忽略;

明明她们想要平衡的关系,却总是单方面在付出;

明明她们希望相处能够舒适自然,却总是充满攀比、利益、算计;

中年女性选择断亲,不过是为了摆脱这些关系的枷锁。

断亲,只是她们在减少与负面情感的关联,选择了这样的途径,来满足自己情感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断亲不是绝情,可能是自我觉醒

提到“断亲”,总是离不开绝情、冲动、逃避等带有贬义的字眼。

但是,想象一下:

如果你现在去动物园,不小心掉进去周围都是老虎的环境中,你觉得这个环境很恐怖,第一反应是不是也是想要逃跑?

我们要理解的,是逃离这个环境背后是隐藏着当事人不能应付和恐惧的感觉的。

所以,逃离这个环境的首先作用,是自我保护。

断亲,其实就是我们在逃离那些让我们无法应对,或者让我们感到恐惧的环境。

“逃开”,是一种本能。

遗憾的是,现实中,敢“逃开”,决然“断亲”的中年女性,只是少数。

更多的,是受困在这种处境中,找不到自我的女性。

她们纠结于个人欲望与社会要求的拉扯,无法找到二者间的平衡点;

在妻子、母亲、女儿各种身份里忙碌,受困于各种期待与标签,却忘了为自己而活。

德芬老师曾说:

“当你的能量跟任何一个人牵扯不清的时候,你都不会快乐,不管那个人是你的配偶、孩子,还是你的父母。

当你不快乐时,他们也不会快乐,所以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去经历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负责,而不是由你来负责。”

断亲,只是我们在社会期望和个人欲望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如果你也深陷家人、亲人之间琐碎的、有毒的关系里,为自己的不断忍让和妥协伤神,

别忘了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心。

断亲,不是必须的选择,然而它提醒着我们:

我们不需要费尽心思讨好身边所有人,有选择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们不需要承担别人的命运,为别人的人生负责;

最重要的是,在爱别人之前我们永远要先爱自己。

阻碍我们前行的负累,有时候狠下心丢掉,也没什么大不了。

最后,给大家分享《勇敢做自己》体验营,帮你深入了解内在的恐惧与抗拒,学会清理负面情绪,积攒勇气,活出全新的自己。

*本文由不归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