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的确是职场发展的基础。但是,与同事和谐相处,并不意味着要全盘满足同事提出的要求。面对同事的请求,要有选择性地提供帮助,维护彼此间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为了迎合同事,一味顺从。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职场上经常发生的现象:

马思思是一家小公司的人事专员,她们的办公室里只有两台打印机,一台是大家公用的黑白打印机,一台是放在马思思办公桌上专门供她使用的彩色打印机。
同事张姐急需打印几张彩色纸,找到马思思帮忙。她觉得只是举手之劳,很痛快地答应了。后来,张姐发现彩色打印机的打印效果比那台公用的黑白打印机的效果好,所以经常让马思思帮她打印材料。有时候是打印工作相关的报表,有时候是打印张姐的私人资料,比如她女儿的课程资料、儿子的家庭作业等。有时候甚至要打印近百页的材料,已经影响到了马思思的正常工作。
有一次,张姐又让马思思帮她打印一份100页的资料,正在打印的过程中,领导让马思思立刻打印一份新员工入职登记表,马思思只好将张姐的打印任务取消,结果,引起了张姐的不满。
另有一次,张姐请马思思帮她打印资料,马思思尝试着以耽误工作为由予以拒绝。没想到,张姐却生气了,认为马思思完全可以利用午休时间或者下班时间帮她打印,拒绝自己纯粹就是不想帮忙,两人闹得很不愉快。
最近,张姐找马思思要一份资料,马思思没有理解清楚张姐要的是哪一份资料,表示自己这里没有,无法拿给她。张姐却说:“我真不明白,就问你要一个表格,有必要刁难人吗?”过了一会儿,马思思才想明白张姐要的是什么资料,立即就发给了她,但张姐却没再主动对马思思说过话。

工作中,同事之间相互帮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并愿意为别人提供帮助的。但是,面对同事经常性地向自己提要求,很多人就会产生反感心理,可是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拒绝,经常为此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我们大可以认真想一下,什么情况下的帮助才是有意义的帮助?

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我们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别人解决了困难后,别人会对我们心生感激,我们自己也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帮助,是双方都感到有所收获的行为。如果事后仅仅是请求帮助的一方能获得利益,而施以援手的一方却无法获得心灵的满足,那这很可能就不是一种有意义的帮助行为。

那么,面对经常向你提要求的同事,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种情况,如果经常在小事上麻烦你的是和你能力相当的同事,并且他已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