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兵心网老兵看到网上有一个网友自述,自从父母走后,他就从来不上坟了,包括这次清明,也不例外。他认为,人走了上坟就没用了,感觉没啥意义。他还说,那些坟前哭的人很假。他的看法是,真正孝顺的人,不会只在父母过世后才表现出来。这个观点对不对呢?兵心网老兵对此谈谈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支持不上坟,理解不一样

兵心网老兵看到,那个网友不上坟,是基于他自己的看法,因为他问心无愧。他父母活着的每一天,他一直在努力做好。遇到他父母生病的时候,他就会全程请假,日夜陪伴。

最重要的是,在他父母最后的日子,他非常耐心地陪着老人,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给他们做最好吃的。凡是父母的愿望,他都尽力去满足,让父母走得没遗憾,所以他支持不上坟。

这类人,把对自己内心情感表达用于实际行动中,他们理解是,清明节上坟就是一个形式。祭祀不如生前尽孝做实事。他们可能忽略一点,国家清明节法定假有着真实意义和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支持要上坟,内心有情愫

兵心网老兵认为,支持不上坟的人士,是实用主义的一类人。他们虽然崇尚生前尽孝,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代表不了主流民意。绝大多数人,是希望生前尽赡养义务,死后要上坟。

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思,这是人类的传统习俗。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祭扫祖先,缅怀先烈,是我们中国人传统习俗的节日,更是展示继承传统,激励斗志,奋发图强的日子。

中国人对逝去前辈感情表达,有现实意义,也是一种宣泄方式。清明节,告诉世人,我们不能忘本,更不能忘却前辈给我们生命。上坟虽然是一种形式,更是内心那种亲情的深深眷念!兵心网老兵看法,这些支持上坟的,不仅仅在意上坟,而是在意对家人的真情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对于上坟事,存在各类人

我们当下面临时代变了,人们的看法与做法也有所不同。兵心网老兵村里有个家庭,四个儿女。按理说,家里父母应该幸福,没想到,儿女外出打工不回家,父母生病竟然无人照顾。

先是父亲死了,剩下老母亲,瘫痪在床,屎尿在床上,肮脏不堪。没人请医生看病,连吃饭也没有人做。邻居看不下去,每天端些饭菜过去。这老太太什么时候死在床上,没人知道。

这个家庭也是一种代表,生前不孝,死后更没上坟那一说。因此,对于清明是否上坟,兵心网老兵的看法,包容生前尽孝死后不上坟的;反对生前不孝顺死后不上坟的;赞成生前尽孝死后上坟的。尽管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类人,但是我们必须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正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留言,谈谈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