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82年,大明万历朝首辅张居正去世。这个推行一条鞭法、考成法,通过张居正改革实现明朝中兴的领导者,被梁启超称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如果没有他的改革,明朝可能灭亡得更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张居正尸骨未寒,万历皇帝就对自己曾经无比尊敬的这位老师展开了反攻清算,甚至因为抄家逼死了张居正的长子,最后差点把张居正开棺戮尸。

这位明朝的功臣,延续了明祚的改革家,为何遭受了万历如此的痛恨?自古以来,这就是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最近我恰好重新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辅政大臣的宿命

自古以来,辅政大臣都是文官之中最优秀的,他们享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力,但下场往往都不怎么样。

就拿后来被文官奉为典范的霍光来说,作为汉武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他和金日磾、上官桀以及桑弘羊都被任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说了,在和霍光争权的过程中被杀。霍光本人促成了汉朝的昭宣中兴,还废掉了昏庸的海昏侯,扶立了一代英主汉宣帝,功莫大焉。但他死后,霍家惨遭灭族之祸,令人叹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场稍微好一点的辅政大臣,大概就是诸葛亮了。不得不说,诸葛亮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赏罚分明,忠贞不二,以身作则。即便如此,在他死后,刘禅严禁民间祭祀诸葛亮,也成为了后世人认为他对诸葛亮有所怨恨的证据。

想要成为辅政大臣,有两个基本的因素,第一是本人要具备相当高的地位,第二是皇帝年少难以亲政。在这种情况下,辅政大臣不得不大权独揽,这就会遭受皇帝的猜忌,也会招致同僚的嫉妒,可以说这本来就是一个容易引火上身的身份。

自古以来,只有很少的辅政大臣能够善终,其余绝大部分人的下场无外乎两种:要么生前或者死后家破人亡,要么直接篡位(比如杨坚、赵匡胤)或者给后人创造篡位的机会(比如曹操、司马懿)。

仅仅看辅政大臣的这两条路,就知道皇帝为何往往和辅政大臣之间势同水火了。

过于严厉

张居正不仅是万历的大臣,也是万历的老师。张居正有着崇高的理想,作为古代的文官,最大的理想之一就是辅佐一位明君。和历史上无数有相同理想的文官相比,张居正有着绝对的先天优势,他自己就是皇帝的老师,而且皇帝恰好年少,完全能够培养。

正因如此,张居正为了万历的教育问题倾注了无数心血,并且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万历的身上,因此对万历的要求也特别严格。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故事,那就是万历在上课的时候,读书念错了一个字,张老师马上大吼着给他纠正,吓得万历打了个激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师出高徒果然不假,但这个严指的是严格,而张居正已经达到了严厉的程度。要知道,万历的年纪虽然适合塑造三观,却也恰好处在青春逆反期,这样的严厉教育不仅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而且也埋下了反抗教育者的隐患。

而且,这样的严厉教育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还能说得通,但万历毕竟是皇帝,皇帝要有皇帝的威严,张居正的一声怒吼让皇帝威严尽失。作为一个皇帝,居然还要害怕别人,这是每一个皇帝都无法忍受的。

权力太大

为了实施变法,张居正采取了集权的手段。这不仅让万历感到大权旁落,也因为有悖于开朝皇帝朱元璋的祖宗法制而引起了同僚的不满。

辅政大臣权力的来源或许是被动的,但张居正还表现出了主动的贪恋权力。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按照规矩,张居正应该辞官守孝三年。但是,李太后命令万历不惜一切代价挽留张居正留任,这叫“夺情”。朝中的大臣自然不同意,因为百善孝为先,尽忠也要在尽孝之后,所以坚决反对。最后,有几个带头反对的人遭受了廷杖,并发配边疆。

对于万历来说,张居正权力大归大,但总有还政给他的一天,张文明的去世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被迫逼着张居正夺情,对于万历来说绝对是一个莫大的失望。从心理学上讲,这只会激起万历更大的不满。只不过万历很懂得韬光养晦,因此没有表现出来。

如果这份权力被好好利用也还说得过去,但张居正却利用特权做了一些说不过去的事。比如上面那些挨打的人,原本被判了死刑,最后在张居正的劝谏之下才改成打一顿流放。你以为张居正大公无私,实则有的人在几年之后,莫名其妙死于流放之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很多人还是感叹,张居正的手真黑!

不仅如此,在他小的时候,辽王朱宪㸅曾经害死了他的爷爷。后来张居正成了大官之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废掉了朱宪㸅的王位。虽然万历和朱宪㸅之间几乎没什么关系了,但毕竟是皇亲国戚。张居正连王爷都敢动,皇帝还被他放在眼里吗?

你以为这是两码事,但在万历的眼里,就是同一回事。

有一次,年轻的万历做错了一件事,被李太后发现了。李太后大怒,马上罚跪,并且威胁说如果他再这么肆意妄为,就让张居正效仿霍光,废了他的帝位,换一个新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话真的触动了万历,皇位就是他所拥有的一切,如今张居正甚至有权夺走这个皇位,让他感受到了真切的威胁。其他的因素都只是让万历对张居正感到厌恶,而这个因素则直接把张居正树立为万历的敌人。

万历本以为自己比张居正年轻几十岁,只要熬下去,早晚靠时间能战胜他。如今废立大权可以说切断了万历最后一条退路,虽然张居正不可能真的废了他,但这个威胁也让万历彻底感到了绝望。

言行不一

节俭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应有的美德,这也是张居正对万历的要求。不仅是皇帝自己,就连太后想要修一座庙,而且还是拿的自己的私房钱,张居正都要反对,最后太后在他的规劝之下把这笔钱用在了给百姓修桥上。

母子俩虽然心里不乐意,但为了江山稳固,也只能听首辅的。

但是,规劝他们的张居正却恰恰相反,生活非常夸张。他最有名的就是那顶离谱的轿子——不仅可以坐,还可以睡觉、办公,甚至还有一个观景台。咱们常说的八抬大轿跟他都没法比,他坐的轿子要32个人抬!

不仅如此,张居正死后,还有人向万历汇报,说张居正家里有几百万两银子。万历一听就火了:你天天道貌岸然地让我勤俭节约,结果你反倒逍遥快活,也太不拿我当人了吧!这次举报,也成为了万历决心抄张居正家的重要因素。

但实打实地讲,张居正真不算是贪官。明朝官员的正式工资非常低,远远达不到小康的水平。张居正确实有一些灰色收入,但也就够他过上小康的生活,并且一些应酬之类的。

作为当时说一不二的权臣,他要是真想贪赃枉法,就算比不上前朝的刘瑾、严嵩,至少也能和扳倒严嵩的名臣徐阶有一拼。然而,在抄家的时候,负责的官员才发现,张居正家只有十几万两白银。他的长子张敬修因为拿不出被诬陷的上百万两白银,最终上吊自杀。

倒张派煽风点火

一个人的愤怒是有限的,但经不住别人不断地煽风点火。

一开始,万历还真没打算把事情闹到这么极端的程度,只要推翻张居正的政策,把大权收回到自己的手里,他就满足了。但是,朝中有很多人早就看张居正不顺眼了,一再地上书陈述张居正的种种过错。

如果没有这些人,万历或许渐渐把这件事就忘了。但即便是于谦这种无懈可击的忠臣,对时任首辅的夏言没有恨的嘉靖皇帝,在不断的耳旁风的作用下,也落得斩首的结果,更别提张居正本身就有瑕疵,万历又对他心存怨恨了。

人性就是这样,在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帮助他纾解怨恨,这件事也就过去了。最怕的就是旁边的人陪着生气的人一起骂,生气的人越骂越来劲,也就越来越愤怒,最后一发而不可收。

总结

可以说,张居正死后被反攻清算,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历史上的许多事件都是如此,很多人往往只想找到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来解释,实则很多因素都不能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各种因素相互结合,互相发酵,最终决定了历史事件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