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恋爱似乎也变得焦灼不堪。

有个姑娘,名叫小雨,她的爱情,应该说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因为她一天到晚像放哨的哨兵一样守着手机。

这个故事的高潮是某一次,男友上班没及时接到电话,小雨一天之内给男友打去了100多个电话。

不止如此,她的指尖如同被什么力量驱使,发出的信息足够编出一部中篇小说。

这种行为在精神病学上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恋爱脑”。

别误会,这可是个大病,得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电视剧里,我们时常能看到类似的场景:女主角因为一时的痴迷、错觉或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躁,于是不断地拨打电话、狂发信息、疾走在爱情湍流的边缘。

她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回应的渴望,仿佛下一秒不得到回复就会死去一样。可是,在王小波眼里,这不过是一种可悲的病态,是人在恋爱的荒谬剧中,无法自拔的症状。

小雨的主治医生说,小雨患的这个“恋爱脑”,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一种表现。

简而言之,她的情感如同细碎的瓷片,稍不留神就会碎裂一地。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人格障碍。它以情绪不稳定、关系问题、自我形象和行为上的极端波动为特征。这个障碍在个体之间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严重程度。

她对爱情的依赖,大概就像是一位赌徒对赌桌的执着,输了还想赢回来,赢了还想赢得更多。

对于小雨来说,电话和信息是她与世界联络的纽带,如果没有了回音,那么她的世界也就仿佛坍塌了一般。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庞大,而我们的心灵却是如此的渺小。

我们在情感的海洋中漂泊,有时沉浸在爱的狂欢中,有时被孤独和绝望所吞噬。

小雨的故事,也就是无数个在爱情中迷失自我的灵魂的缩影。

她们渴望着被理解、被安慰、被拥抱,但最终却忘记了自我,变成了爱情的俘虏。

或许在传统的观念中,这样的爱情是值得赞颂的。那些为爱痴狂,为爱死去活来的形象,总是被渲染得无比光辉和伟大。

其实,这不过是一场荒诞的闹剧。

爱情的本质不应该是占有和依赖,而是平等和尊重。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应被另一个人的态度所左右。

那些所谓的“死去活来”,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枷锁,束缚了人的自由和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恋爱脑”这个词,听起来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但实际上,它却是一种心灵的病症,需要我们用理智和勇气去治愈。

当一个人的情感生活被另一个人的存在所左右,当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取决于另一个人的回应,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的爱情,应该像两个自由的灵魂在空中交会,彼此欣赏,彼此尊重,而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索取和占有。

小雨的病,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称之为边缘型人格障碍;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奴役。

爱情,不应该是一场斗兽场上的拼杀,而应该是两个人在精神上的对弈和交融。

一个打了100多个电话的女孩,她的内心,是如此的渴望和恐慌。

她害怕失去,害怕孤独,害怕那个所谓的“他”就此消失。

但是,这种害怕,这种不安,最终会让爱情变成了一场自我摧毁的游戏。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个体。

我们渴望爱情,渴望被人理解和接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牺牲自我,成为情感的奴隶。

希望那些像小雨一样的年轻人,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去追求真正的幸福,而不是迷失在一场场虚幻的爱情游戏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小雨经过了三年的治疗,她的情感终于得到了稳定。

她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在没有电话和信息的日子里,找到内心的平静。

这也许正是我想要分享给大家的:只有当我们学会了独处,学会了不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和认可,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它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

面对那些被爱情困扰的灵魂,我想说,解开心灵枷锁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真正治愈“恋爱脑”的不是医生,也不是药物,而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你觉得呢?欢迎留言区亮出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