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切缅怀潘季同志

作者:⊙王文生

2023-03-23

潘季同志走了,我校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我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同志。

回忆往事,感慨万端,谨写此文,表达哀思。

鞠躬尽瘁为国家 无私奉献给交大

潘季同志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70年。

从入党那天起,他就树立起“听党的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好啥”的坚定信念。

他学习、工作一生在交大,与交大命运相系,荣辱与共。

​ 在交通大学学习期间的潘季(右一)

他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的担当,落实到“当学生就要学好、当教师就要把书教好、当干部就要把工作做好”的具体行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后,他毅然放弃自己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不搞“双肩挑”,全力以赴投入管理服务工作。

他发扬民主、团结同志、为人诚恳,团结带领党政一班人精心谋划,实施学校的改革发展。

他上下奔走、多方协调,动员全校努力,使我校列入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学校,并顺利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

1995年8月2日,国家教委与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决定共同建设西安交通大学,支持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在21世纪初把学校建成一所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年初,西安交大接受并顺利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门预审。

​ 1995年10月,在全国首次研究生院评估工作中,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名列全国高校第五,全国工科院校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12月3日至8日,西安交大作为首家试点高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西安交大是“一所基础坚实、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较高、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并有较大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学,为国家的建设和西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改善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学校千辛万苦,费尽心血建设了三村及一村苹果园大片新住宅,修建了西一楼、科学馆、新图书馆、思源学生活动中心、宪梓堂等。

这是很不容易的大事。

1993年12月29日,西安交大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试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图为当年12月30日第一个成立的电气工程学院成立大会。

1994年,化学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工程与科学研究院、体育部相继成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的格局正式形成。

为激发办学活力,学校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其中率先在全国推行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权力下放,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

他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弘扬革命精神和交大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聘任陆 定一老学长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并题词“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作为校风。

他反复拜访钱学森老学长,并征得同意把交大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而后多次请示中 宣 部,中 央正式下达批准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高兴的是,江 总书 记多次回母校看望交大师生并书写“钱学森图书馆”“思源学生活动中心”,还有老校友、中宣 部部 长丁 关根回母校等等。

这不是搞“名人效应”,而是请老学长教育激励师生员工继续努力奋斗、为国争光。

图书馆设有“钱学森展室”,里面陈列的资料十分珍贵,是潘季同志多次与钱老办公室、航天五院、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协商、争取的结果,并派党办秘书郑育林同志多日驻守、精心挑选、反复协商,经同意后背回学校的。

他积极筹建了白居易故地“东亭”,请史学家霍松林老先生撰写“碑记”,请书法家启功老先生书写了“东亭”匾额。

他撰写了《爱我交大》歌词,请音乐家谷建芬谱曲,在校园传唱。

他利用弘一大师《送别》的曲谱填词为《忆母校》歌曲,受到广大校友喜爱。

潘季同志为了学校发展,大力提携后人。他从不对外表露,表现了很强的党性和组织原则。

担任交大党委书记​时的潘季

1992年,我担任校党委副书 记。

1993 年,潘季同志因任全国人 大常 委会委员而工作繁忙,就推荐我任校党委常务副书 记,我资历最浅,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学校全局工作不熟悉,有点儿胆怯。

他鼓励我大胆工作,班子内其他同志也热情帮助,我硬着头皮顶下来。

潘季同志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他“淡”的是个人感情和私人交往,而重的是为交大共同努力奋斗的师生情、同志情。

潘季在教学科研一线调研​

他尊重彭康老校长,积极宣传彭康的教育思想。

他特别关照陈明焰、林施均同志,因为他们不是“交大老人”,没多少熟人,有些困难无人帮助解决,组织上要多关心。

他尊敬钟兆琳、沈尚贤、严晙、周惠久、陈学俊、蒋大宗等老教授,不仅是因为他们人品高尚、学识深厚,更在于他们与党同心同德,率先西迁,为西安交大发展建功立业。

对王则茂、张肇民等老干部,他们原单位是党、校办,日常工作繁忙,难免照顾不到,潘季同志经常提醒有关部门关心他们,建议逢他们 90 大寿时,学校领导能出面看望慰问。

这个好建议,我们退休支部也采纳了,先后为年届90岁的6名老党员进行祝贺慰问。

对 党忠诚政 治坚定 光明磊落敢于担当

潘季同志突出的优点是政治判断力强、政治敏感性高、政治定力坚。早在学生时代,他作为校党委委员中唯一一位学生党员,坚决拥护交通大学西迁。

他担任校党 委书 记后,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胆创新思政课改革,积极推进校园文明建设。他大力抓好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等。

这方面工作,大家共知,历史为证,不再赘述。下面介绍对我教育大、印象深的两件事作为“佐证”。

一是积极弘扬西迁精神。

2004 年,校党委为迎接110周年校庆,并加强学校教育思想文化建设,提出宣传西迁精神,筹建西迁历史纪念馆。潘季同志坚决支持、积极参与。

2017 年,包括他在内的 15 位西迁老教授联名给总 书 记写信,总 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

​ ​

从西迁精神归纳概括到西迁历史纪念馆内容确定,再到西迁博物馆的落成,潘季同志都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潘季同志是交大西迁的亲历者,也是西迁精神的传承者。

西迁精神纳入中国共 产 党人 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特别是总 书 记莅校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后,校内外掀起学习热潮。

潘季同志受校党委委托,多次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有关会议,受邀作报告,仅2021年在校内外作报告达28场,对一个87岁老人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多次给我讲很累,但又义不容辞

二是1996年初交大百年校庆之前,交大两兄弟学校在有关历史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局外人来看,这是两兄弟“谁是正统”,有人指责潘季同志锱铢必较。潘季同志坚持原则,认为这是对交大历史的尊重,实质上是对交通大学西迁壮举的评价问题。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结论自明,反观当时潘季同志的认识,是很有原则、很有远见的,令人佩服。

退而不休 燃烧余热

潘季同志卸任党 委书 记后,学校委派他任人文学院院长,他积极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为日后人文学科发展打下坚强基础。

他利用校友关系,一手筹办了“金禾经济研究中心”,从筹措办学经费,选聘任课教师(多数为校外知名专家)到招收学生都亲力亲为,金禾中心发展壮大至今,潘季同志功不可没。

为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西安交大于1984年成立社科系。1994年6月3日,在原社科系和外语系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潘季书记心系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兼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一职长达五年。

1997年6月4日,由美籍华人、著名校友郭誉森资助的金禾经济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是以人文学院经济学系和社会经济政策研究所为主体组建的一个开放型经济研究机构,潘季教授兼任中心主任。

退休后,潘季同志仍然关心学校的改革发展,凡是学校要求他出席的会议、活动都准时到场。凡是学校交办的事,包括征求意见、审阅稿件,都认真完成。我们退休党支部原校院领导干部多,他经常在支部会上说,我们是“不干政、不议政”“不埋怨、多理解”“不牢骚、多建议”,这也是退休党支部坚持的原则。

潘季同志特别关注互联网的正确导向,提醒支部党员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微信群里不转发小道消息,不转发有损党和国家威望的不实评论。我们党支部微信群名“交大退休老党员”,潘季同志认为,我们既不能以老党员自诩,更不能代表交大,建议改名。现改名为“休益知”(退休一村一支部)。

退休老同志很关心西安市的建设发展。为满足大家愿望,潘季同志出面与校友联系,组织部分老同志参观过西安市历史博物馆、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和发掘现场、汉未央宫遗址等。

潘季同志多次受校关工委邀请,为学生作报告,以亲身经历宣讲西迁精神及交大优良传统。他积极参加我们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共建活动,受到大家欢迎。

潘季同志去年9 月底还带病参加党支部大会,精神状况不错,大家期盼他早日康复。这么短的时间就离开了,我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一现实。

潘季同志走了,但音容犹在,风范长存。他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对西安交大炽热而深沉的爱感染着、激励着我们尚健在的人继续为党和国家事业添砖加瓦,为西安交大美好前途竭尽余力。

潘季同志安息吧!

(作者曾任校党委书记)

王文生,1941年出生,河北隆尧人,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文生于196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后留校任教,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处长、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1996年底至2003年秋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王文生从事机械专业的教学工作和有关科研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来源:《西安交大报》

潘季(1934年4月—2023年3月11日),男,汉族,江苏常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交通大学西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1951年,毕业于江苏省常熟中学,因表现优异,进入中 共中 央华东局办公厅工作。

1952年,18岁的青年潘季从中共中央华东局调干进入交通大学电工器材制造系学习。

在大学期间,潘季当选上海市首届人大代表、交大第一、二届党委委员。

1953年2月加入中国 共产 党。

195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随校从上海迁往西安,迁校时为电机系助教;

1959年,被派去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机电研究所留学,并在留学期间任列宁格勒中国留学生会主席及党总支书记。

1963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机电之父”钟兆琳先生的助教,同年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

1981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

历任西安交通大学超导研究室主任、电机系系主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1985年底—1996年初,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2023年3月1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9岁。

潘季长期从事电机和超导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