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这个是非典型性不专业考,但确实有点点点也许靠谱,至少无限接近于老一辈有闲阶层创新娱乐家们的初衷。

先开宗明义,解决完为什么叫“掼蛋”,然后,我们再来讨论掼蛋的前世和今生。

掼蛋最大看点及高潮在哪里?

当然是层出不穷的炸弹你来我往,横飞于牌面!

你看那,四连子炸,五连子炸,六连子炸。牌运好,甚至于还有七连子,八连子炸,然后还有同花顺炸,大王小王合力天王炸。

好不好看,痛不痛快,过不过瘾?

当你握着牌的一端,用大力气狠狠砸向牌桌时,是不是潇洒,痈快,淋离,解气,有大仇已报之感?!

对了,“掼”这个字,就有“摔”“跌倒”的意思。

而其第三个义项更是有明确释意:

掼,就是“握住东西的一端,而摔另一端”。

握着一手炸弹,怒目圆睁,高高扬起,举过头顶狠狠地砸向牌桌,观众席上惊呼与喝彩传于茶肆酒榭,轰炸之声不绝于耳,这是不是就是很“掼弹”???

老一辈有闲阶层革新家,将之命名为“掼蛋”,应该就是蛋和弹谐音,再经民间亿万场次实战,遂演化而来。

所以,有理由认为之结论:

“掼蛋”,原来应该就是“掼弹”!

路上走的人多鸟,就以讹传鄂,成了今日所称之掼—→弹—→蛋。

一言以蔽之,掼蛋就是比扔炸弹,一局牌的核心力就是炸弹储存量的多少。

简单说,掼蛋之名,是这么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

其实,在此之前,已有先驱们作过多次类似考证,但往往谬以千里。

比如“百科”这个解释:

一局结束,如有一方不出“2”,意为被关进猪圈栏里,简称“关栏”。
20世纪80年代,又加入了“八十分”益智的技巧,形成了初期的“关栏”。因“关栏”与“掼蛋”在淮安方言中音相近,以至于以讹传讹,约定俗成,变成了“掼蛋”,流传至今。
此之说颇有些牵强附会,无论形意或意会,怎么也看不出这个和“出不出2”还有什么猪栏有什么有机关联。

把“掼蛋”由来说成“关栏”演变,应该是有点扯吧。

包括另有什么“扑克牌上的数字如鸡蛋鸭蛋状”,所以叫“掼蛋”之类其他考证,不一而足。

从善不避亲,这里强力采纳本号“掼蛋”乃“掼弹”溯源考一说。

此处不提也罢,省略不管三七八百六十九个字。

以下单说掼蛋其悠久的历史。

在中原,在内地,在无垠的城乡地平线上,人们广泛参与这项运动,还是近些年的事。

但追溯历史,至少在半个世纪以前,这种扑克牌游戏就已流传于掼蛋发明之乡苏北的准安。

这就是掼蛋的前世。有诗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当地官方的介入,掼蛋也迎来了其辉煌的历史进程。

2005年1月,淮安市体育局着手制定了“淮安掼蛋”的基本打法。
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

随着掼蛋的风起云涌,民间无数高手,对这种新质扑克牌运动,已总结有掼蛋口诀和技巧,涵盖了从开局策略到残局处理的各个层面。

开局策略想上游小单起步,做下游对顺起步。

组牌技巧同花优先炸弹后,再配顺子三带二。
破局技巧轻易不组顺,炸打第一顺。
残局处理炸五不炸四,打七不打八;逢五出二,逢六出三;九张打一张,十张打两张。

对手分析对手出对二,最怕三带二。

心理战术情况不明,对子先行。要想使个坏,就出三不带。

好了,不扯这个蛋了。

吾之周边已有无数身经百战掼蛋大师,而欧亚兄尚在黑暗中摸索着亦趋亦步前进与实习,也不知把这个“弹”和“蛋”厘清了没有。

君不见,酒色声声,牌局滔滔。场面如果足够精彩,炸弹若飞毛腿惊响处,茶肆酒榭内外必洋溢一派乐观向上并和诣忘我的境界与氛围……

(全文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恩施 鹤峰县 屏山大峡谷 中国仙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