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是我孩子农历周岁生日,但是实际年龄还有10多天才到,医学年龄也未满周岁。老人家张罗着生日,让提前准备好孩子的新衣新鞋。最早说起这事时,我以为是新历的生日,还有大半个月便没有多么着急准备,然而前天家婆就问准备得如何,我才知道是过农历生日。我说那你给他过农历,我自个给他过新历。

家婆联想到各种不好的意头,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气冲冲的说:"我们农村就是过农历的,新历不能过,不能过两个生日。"我顶撞了句,她便不依不饶的说:"你是不是不听我话,我们这里就是这样的。"

我心里明白,这只是她自己的想法,她说我们就要这么做,反抗是无效的。家婆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听说,说孩子周岁生日要煮一种汤,这种汤由猪的所有内脏熬制而成,然后让孩子喝两口,具体意义没人知道,我也懒得去深究。我想着这汤心里一惊一愣,听着就令人毛骨悚然,连她自己连成人都不喝,为什么还要摆着所谓的意义上,让一个实际未满周岁的孩子尝试。

我憋着火气,原本打算孩子生日准备个少油少糖的蛋糕给他,因为孩子一岁前尽量最好不要碰调味品,一岁后也只是少量。我欲言又止,心里并不是滋味,便义愤填膺的说:"听你的,听你的,都听你的。"后来是想到小姑子的话心情才平复下来的,但依旧是很苦恼。她说,你自己在楼上偷偷办就好,她说什么你随她意就好。

这孩子到底是谁的孩子,到底由谁决定?这个念头在心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因为孩子还未满周岁,我便和老公商量说:到时候你妈煮这种乱七八糟的汤给孩子喝的时候,我们就说他喝饱奶了,晚点我们自己喂他喝,怕他闹肚子,这样不当她的面倒掉。老公也说:到时候老人家要给他喂菜的时候,我们就说喝饱奶了,好避免夹大人的咸菜给他,我们就给块白切鸡意思意思下就好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们的反应太夸张了,但是家婆的操作是不得不防,谁人看见她喂外孙吃饭的样子,都会心有余悸——逼着人吃,追着人吃,饭前饭中饭后都拿着碗在外孙身边兜兜转转,不吃还是得加塞。可笑的是,外孙不吃饭都能惹来一出气,而这口气当然是在我们这些小辈身上还有无辜的家公身上。小姑子脾气也算是挺能忍的,依旧时常忍无可忍;而我老公更不用说了,火爆的脾气就是因他妈妈而来的;我有时看着她的言行举止,更是心生怨气;家公也总是在忍气吞声。这样的现象也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一个专制蛮横的环境,它利用自己的权利,发号施令压迫着每一个人,必须服从。这或许也是每个拥有专制之人的家庭所忍受着的痛苦吧。

孩子的新衣来不及网购,便急匆匆的和老公到实体店挑选,赶上了雨天洗也没洗,第二天就穿上了应付。

当天,我们下来到一楼时,满满的一桌子饭菜,有些菜品分碟装也摆出了十一二道,另加还在煤气灶上的汤。每逢过节或重要日子时,这些也都成了常态。我们都坐好了,婆婆端上了那碗猪什汤。我说汤等下我拿上去喂,他喝饱奶了,怕他闹肚子。家婆是不愿听的,早就拿起勺子就要喂说是要喝两口,吃饭要喂两口。

小姑子在旁帮着说:"妈,不用你喂,人家自己会喂。"

家婆的性子我是知道的,脑子里已经开始鼓挠着怎么逃过法眼。我抢过家婆手上的勺子晃了晃,好让家婆知道我准备喂,趁着家婆转头的瞬间,就卸了汤,直接拿着空勺送进孩子的嘴边碰碰,家婆转过头也正好看到了这个动作。

家婆接着说等下给点鱼,一岁了能吃盐了。我说不用我自己会弄给他吃。家婆被拒绝后心里也有股气随势而上说:"我知道你会弄,但是我们这里就是这样,一岁就要吃,什么都要给一小口。"我正想着如何瞒天过海,家婆已经拿着筷子夹起鱼尾肉,我看着紧张放下自己手上的筷子说我自己拿筷子喂不用你喂,边说边走进厨房。出来时,家婆已经把鱼肉送进孩子嘴里。我绕过她的身后,停顿了下来,看着她的举动,叹了口气,坐回了凳子上,把筷子稍微用了点力按在桌上。

内心的翻山倒海小姑子看在眼里又说到:"妈,人家自己会喂,不用你喂。"

家婆不依不饶,接着夹了鱼头肉、闷猪肉、粉丝……桌上的菜接着喂,神婆似的边喂边咕哝着一些吉利话。我愤懑着却看也不敢看,心理紧张着孩子如何了。我余光看见老公,他看着自个母亲的举止眼神里充满了无奈,再看看我,知道我内心的焦躁,却不知如何是好。

02

我还是忍不住看了孩子,心中五味杂陈,或许是知道无法改变的事实,便放弃心中想要抵抗的念头,任由她摆布,这样想着心里舒坦多了。但是仍无法控制肢体的语言依旧拼命夹着菜吃,好来抵消脑海里折磨人的滋味。看着鸡翅膀想着老公夹不到,就夹到他的碗里。老公夹了回来说你吃,我没牙吃。这句玩笑话是我们之间的梗,他知道我难受,我看着他的笑心里便又舒坦了几分。

家婆终于消停了,坐回到自己的位置,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手中的碗筷,夹了一口米饭靠近宝宝,送进了嘴里,还愉快的笑嘻嘻着。我看着,嘴巴已经出不了声了,鼻子倒是出着大大的一口气,肩膀也都跟着下沉许多。老公听见我的叹气,回过头才看见便生气着说:"你自己吃过的又去喂,乱来的,不要在喂了。"接着就用手把孩子嘴巴的米饭抓出来。

家婆说:"好好好,我不喂了,我的米饭都还没吃,你看见我吃了吗。"没有回应了,也没人想回应了,我不知道她是否吃过了才喂孩子,但是我也不相信她说的话,因为我见过她不止一次这样子喂外孙,但是她也没承认。

家婆做完这一切似乎有些难过落寞,连说起话来都泄了气。或许是听见我的叹气,或许是当她坐下来好好吃饭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在坐的每一位都不喜欢。

我们都吃完饭离开了饭桌,家婆吃到一半。小姑子打算先把旁边的碗筷收拾好帮父母减轻点负担,被家公推搪了,家婆说等下我来收拾就好。我想到还有十来分钟家公就要去上班,碗筷家婆会去收拾,刹那间开始心生怜悯。老人家忙碌了一个早上,为孙子张罗打鼓,也换不来一个好的回应,真是吃力不讨好。

家婆做的举止是不好,毕竟孩子是我的,做什么也得经过我这位母亲的意思,尊重孩子母亲的意思而不是去干预,也不应该强制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哪位母亲不是护犊子的,哪位母亲愿意别人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而家婆总是道听诉说,封建迷信,别人怎么说就是怎么的,也不会去判断事情的真假,认为这就是对你好。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用自己觉得对对方好的方式去对待对方。我在想,如果家婆不沉溺于自己固有的观念,与时俱进,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可惜,开明的老人家可遇不可求。

突然想起《新青年》,想起陈独秀、鲁迅、毛泽东他们为了反对封建迷信,为了思想改革,做了多少的努力,牺牲了多少热血青年,才换来了改革开放,百姓当家做主。固有的思想不变,其实也就等于社会停滞不前,幸好,仍有那么一些青年,在改革创新的路上马不停蹄。

似乎扯得有点远了,这或许是我对于家婆常年封建迷信所带来的那些诸多不愉快事件的感叹吧。

多少为人媳妇的有像我一样的困扰,我们都想科学喂养,与时俱进,但是总是碍于老人家的行为。我们需要尊老爱幼,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或许就在这些矛盾之中,泥足深陷不能自拔,这也许就是孩子出生后,婆媳矛盾逐渐上升的所在。老人总喜欢拿自己的那一套经验班门弄斧,从不顾及媳妇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承受这些,总认为媳妇没经历什么也不懂。

从前知识落后,许多人都没怎么读过书,更不用提及科普了,所以当他们发现问题是时,老一辈便成了救世主。他们只能听老一辈的,不管对错,不管是否可以,他们心里的念头便是,长辈有经验绝对不会错。其实错了也没人多在意,因为没人想到别的办法,没人能够解释清楚,只能这样一直下去。不管结果如何,无论对错他们也只能生搬硬套的养育下一代,因为他们也只有这一种经验。鲁迅的《药》便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老栓用钱买了一个沾满新鲜人血的馒头给孩子治痨病,孩子依旧没能救活,但依旧还会有人相信沾满人血的馒头可以治病,这种迷信至今依旧存在。

我不反对以往的人如何教育养育孩子,毕竟确实以往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但是以前是以前,以往的养育条件都有限,现在的条件好了,都应该推翻以前固有的条件和顾有条件所产生的固有想法,让孩子更健康更茁壮成长。科学有依据,并不是胡乱拼凑。以往的经验也并不是无效,但是并没有什么依据,或许还存在危险的可能性。各有各的理,那么作为婆婆的,是否能尊重作为母亲的儿媳,让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养育呢,毕竟孩子是她的,你也只是个过客,不能总是让媳妇存在一个矛盾之中,也不要让自己的儿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苦了别人累了自己,何必呢。

女人又何苦为难女人呢。

致多年后身为家婆的自己:

人不能被固有的思维所禁锢,需要与时俱进;

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不能因为是长辈,就要求晚辈必须服从自己的命令,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需要尊重晚辈,尊重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