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寄封片就是经过实地投寄的信封和明信片。封、片上的各类戳记、签条等记录了邮政历史,这些信息反映了邮政运行的真实情况,它记录了比邮票更多的讯息。实寄封片司空见惯,最不引人注意,也往往被收集者忽略。许多人随手扔掉,有的人只剪下邮票保留。但是实寄封片对于研究邮政史和邮票史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自1994年4月1日开始规定通信应该使用统一的标准信封。但是仅有邮票和邮戳的信封不一定都是实寄封片,例如各种纪念封、官方发行的首日封等。

实寄封是邮政史的见证。我国邮票博物馆现保存有一枚清末由西藏拉萨寄往四川成都的挂号实寄封,封上贴有两枚大清邮票的加盖票,证明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辖关系和行使邮权的历史史实。从封上所盖的邮戳上可以看出信的投递路线是:拉萨-印度-缅甸-云南-成都,辗转了几个月才到达收信人手中。从这可以看出,当时内地与西藏的交通是何等的困难!邮路是何等的繁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83年北京寄俄国大型西式封,背贴薄纸大龙壹分银六方连、四方连及直双连,阔边大龙叁分银横五连,销北京蓝色中文椭圆戳,北京海关总署1883年2月22日英文戳,上海3月11日黑色海关英文戳,正贴法国25丁生邮票横三连,销上海法国客邮局3月14日戳。另有圣彼得堡4月14日红色到达戳,封背盖有火漆封印。此封贴薄纸壹分银第二版式六方连,为贴有薄纸壹分银邮票最大方连之信封,亦是贴十七枚龙邮票第二多之实寄封。此外由中国寄往俄国之大龙信封极罕见,存世记录仅此一件。

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目前市场价虽然也有数千元,但是贴有一枚这种邮票的实寄封却至少在数万元了。实寄封是考证邮票发行时间的依据。比如,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大龙邮票的实寄封日期是1878年10月5日,这说明,大龙邮票的发行时间一定是在此日之前。但是至今没有发现更早的实寄封,也就难怪对大龙邮票的发行时间产生“7月说”、“8月说”的争论了。

有些实寄封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国内外许多名人的书信实寄封都保存在历史博物馆内,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成为国家级的文物。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实寄封是贴了一枚号称“世界2号珍邮”——美国《蓝色男孩》邮政局长临时邮票的实寄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46年,美国亚历山大里亚邮政局局长白赖安决定发行一种临时邮票供本地使用。邮票图案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圆由玫瑰花围成,内圆由英文“亚历山大里亚邮政局”组成,中间写有面值“5分”。

邮票用黑色油墨印在浅黄色纸上。但是后来却发现了一枚印在蓝色纸上的同图邮票,被后来的集邮家戏称为《蓝色男孩》邮票。 《蓝色男孩》邮票是当代孤品,仅存在1846年的一个实寄封上。

信是一名叫胡夫的人寄给女友布朗小姐的情书。信中提出要与她秘密订婚,同时,他又害怕求婚的事泄露,嘱咐她阅后把信烧掉。但是布朗小姐十分珍惜这封情书,不忍烧掉,于是就珍藏了起来。后来这对情侣如愿结了婚。当他们年老相继去世后,1907年的一天,他们的女儿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该信,她不但阅读了父母当年的情书,为他们的深情所感动,同时也对信封上的奇特邮票十分感兴趣。她请来集邮朋友进行了鉴定,发现是一枚珍贵的变体邮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80年天津寄印度大龙封,西式封背舌处贴薄纸大龙壹分银、叁分银、伍分银各一枚。

当然,普通的实寄封片并无太重要的保留价值,一般是把邮票剪下作为信销票保留,或者连同邮戳一起剪下保留剪片。

但是在审视实寄封时,要留心一些变体或特殊的戳记。例如仔细看邮票,邮资是否合理,是否是改值票或有无变体。看邮戳,清晰可辨者为佳,并注意观察是否是临时邮局、流动邮局、风景日戳、纪念日戳、火车邮局日戳、轮船邮局日戳、欠资戳等特殊日戳;看日期。是否是邮票发行的首日、邮票停用的尾日戳或邮票超前使用的日期;详细审查邮路,特别是早期邮路长的实寄封,是否有中转戳。看是否是由于空难、水灾、地震、战乱等原因延误的实寄封。再分辨用途,看是否为专用实寄封等。

例如,邮票发行的首日,快信开通的首日,邮资变更的首日、尾日,某种邮戳启用的首日实寄封等,收集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当时可能没有认识到在将来有意义,如果轻易毁掉,研究需要时寻找就不那么容易了。

来源:集邮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