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辩),多(辩)者不善。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予人矣,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我们讲过道体虚无,什么都没有,离一切名相,自然不可言说,所以道本无言。

但为了言说这个道,只能假名之,所以老子强名曰道,从而因言说来显道之意,但毕竟是强名曰道,所以并非真道,即第一章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大道不立文字及言说,但同时大道也不废文字及言说,但是如果没有明悟大道之前,你不管如何言说,都并非出自大道之言,所言都不符合道。

如果是悟道的圣人,则言者无言,犹如天籁之音,句句不离道,横说竖说皆可,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所言皆符合道。

所以虽然言语断道,但也不妨随缘而言说,如果真的不可言说,那老子五千余字的《道德经》所言如何?

但语言踪迹无法言明此大道,犹如指月的手,也难怪子贡会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所以老子既已有言,则道非真矣。所以老子在这里自解之,以释后世之疑。

信,旧注实也,指真实之言,即由衷之言也,这就是“信言”。

而“美言”则是华美之言,是巧言。而巧言是有心之言,言者有言,全是修饰之言,离开了朴素的真相,所以孔子说“巧言佞色,鲜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