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春夏之交,全国各大影院几乎同时悬挂上了“22大电影明星”的巨幅照片,从此,掀起了内地演艺圈最早的“追星”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来看,当初的“22大影星”并非是同现在影视圈内年轻人们喜欢的以流量为主的鲜肉明星,而是更接近于“榜样”或者说是“模范”,在那个穷苦的年代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支柱,让影迷们有一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能够入选成为“22大影星”的演员都是五六十年代影视圈内的优秀演员,他们分别来自于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戏剧学院饰演话剧团。

直到1964年,他们的照片才被各大影院取下。

时间转瞬过去了几十年,演艺圈更新换代,观众们的审美一直在变,曾红遍全国的“22大影星”亦随着演艺圈的变换被观众所遗忘,至今已有16位演员先后悄然离逝,健在也仅有6位,记忆中还是他们荧幕上年轻时的模样······。

王心刚(91岁)

18岁时王心刚应征入伍,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沈阳军区文工团的一名话剧演员,1956年24岁的王心刚在文工团领导的推荐下成为了电影《静寂的山林》的男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电影成为了王心刚演艺道路的重大转折点,《静寂的山林》上映后引起轰动,王心刚一下子火遍全国,迅速的打开了知名度,自此正式的进入影视圈发展。

此后王心刚片约不断,先后接拍了《海鹰》《牧人之子》《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中永生》《侦察兵》《南海长城》《我的长征》等,接演大多都是正面的人物形象,成为50年代家喻户晓的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王心刚被评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1975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88年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参演的电影《我的长征》上映后,为了照顾患病的妻子,息影退圈。

2009年获得第十二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得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2014年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一生获奖无数,令圈内人敬仰。

如今91岁的王心刚已经淡出演艺圈多年,享受副军级待遇,私生活很低调,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不接受媒体的采访,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传递着“榜样”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洋(83岁)

军人出身,1947年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为演员,双目深邃,双颊刚毅,巨人般的体魄很符合那个年代观众们心中“英雄”的形象,很快凭借着电影中正面形象走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演员于洋的黄金时代,先后接拍了《卫国保家》《山间灵响马帮来》《英雄虎胆》《水上春秋》《中华儿女》《走向新中国》等多部红色正能量的主题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于洋与王晓棠合作主演《英雄虎胆》热映,于洋一跃成为观众最喜爱的明星之一。

1976年开始于洋慢慢转型做了导演,拍摄了大量的反特影片,其中自导自演了《戴手铐的旅客》,剧情紧张激烈,跌宕起伏,反响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的插曲《驼铃》紧扣剧情,旋律优美,引起观众共鸣,传唱至今。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这部电影外,于洋导演的作品还有《万里征程》《驼峰上的爱》《那里是我家》《大海在呼唤》《骑士的荣誉》等。

2010年于洋获得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晚年的于洋作品很少,最后一部主演的纪录片在2021年上映,今年已经83岁,在2019年、2023年时都有媒体报道了于洋身体患病状况堪忧的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晓棠(89岁)

18岁参军,1952年考入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拍反特影片《神秘的伴侣》时,在话剧团领导的推荐下,王晓棠成为了剧中的女主角“小黎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6年的春节,《神秘的伴侣》在全国公映,很快引起了轰动,王晓棠的名字一夜之间飞遍大街小巷,报纸杂志上都是她的名字,随着电影的热映,王晓棠一跃成为了当时最红的女演员。

在那个通信还不发达的年代,王晓棠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收到了来自于全国各地观众一麻袋的来信,有影迷为睹她的芳容,千里迢迢来到她工作的话剧团,只为见她一面,可以说,王晓棠是那个年代初代的“女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有“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说法。

然而此时的王晓棠已经有了自己的爱人,同是演员的丈夫言小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王晓棠相继接拍了《边塞烽火》《英雄虎胆》《碧空雄狮》《海鹰》,且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一人分饰“金环、银环”两个角色,成为荧幕上的经典形象,被更多的观众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国内特殊年代来临,王晓棠的父亲因当过国民党的上校军官,受到父亲身份的牵连,王晓棠和丈夫被批被打,接受劳动改造。

1974年,俩人的儿子言群因营养不良患上了肝炎,因救治不及时去世,年仅17岁,这成为了王晓棠一辈子的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王晓棠和丈夫重回八一电影制片厂,改行做了导演,执导了《翔》《大转折》《大进军》等优秀的影视作品。

1992年王晓棠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在这一年,王晓棠的丈夫言小朋去世,享年67岁。

丈夫去世后,王晓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导演的舞台上,用工作去忘记丧夫的沉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王晓棠卸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的职务,在她任职期间,八一厂由原来的亏损800万到她离任时账上有6000多万的流动资金,且还有700多亩的影视拍摄基地,功劳卓著。

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王晓棠经常被邀请参加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晚会等,获奖无数。

2012年王晓棠获得华鼎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夺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王晓棠已经89岁,丈夫去世后一直单身一人,无儿无女,晚年的生活安稳平静,除了参加一些晚会外,很少接受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芳(88岁)

一身蓝色的旗袍,气质恬静,长相文弱,一个文质彬彬的女大学生,1959年电影《青春之歌》中谢芳所演的“林道静”一下子走进了万千观众的心坎中,凭着这个角色,谢芳开始了她的演员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夜成名的谢芳,在3年后入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1963年开始,谢芳成为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演员,这一年她同孙道临、上官云珠共同主演了电影《早春二月》,电影中出演了活泼大方的女孩陶岚,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的是,事业正在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国内特殊时期的来临戛然而止,谢芳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掏粪、喂猪,什么脏活、苦活都干过,直到41岁才重新回到大银幕上。

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谢芳先后出演了《泪痕》《第二次握手》《文成公主》《李清照》等影视作品,角色不论大小,正派与反派,谢芳都不在乎,遗憾的是演员的最好芳华已经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90年代,谢芳多在一些影视剧中客串,《我爱我家》《送你一片温柔》《实习生》《红楼丫头》等,哪怕是进入了耄耋之年,谢芳的身影还是会在影视剧中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祝希娟(85岁)

国内第一位百花奖得主,郭沫若曾为她亲笔题词“南国琼花”,在五六十年代火遍全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国宝级的影后,晚年却住进养老院,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还在上大二的祝希娟,无意间被导演谢晋发掘受邀出演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红色娘子军》在全国公映,引起了巨大的观影热潮,创下了全国6亿人观看的记录,祝希娟凭借着吴琼花一角成为新中国首位影后,郭沫若为她题词,从此“南国琼花”的美誉响彻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的几年里,祝希娟片约不断,事业节节升高,相继接拍了《青山恋》《模范丈夫》《法人代表》《燎原》等影视作品,先后在荧幕上塑造了几十个性格囧异的人物形象,获奖无数,风光无限。

事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后,甜蜜的爱情随之而来,1963年,在朋友的介绍下祝希娟与画家候烽民相识相恋,恋爱一年后低调结婚,婚后有一子一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特殊时期时,祝希娟同样没有躲过,父亲是知识分子的身份让她受到牵连,一家子成了打击的对象,她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却要一遍遍检讨着自己的“错误”,直到1976年时才洗刷了自己的冤屈。

1979年,年过四十的祝希娟再次出现在影视圈,主演了谢晋导演的《啊,摇篮》再次被观众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九十年代末,已经退休的祝希娟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到了美国定居,并成立了影视公司,拍了一部《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这部剧曾掀起了一股国人出国的热潮。

晚年的祝希娟有了“落叶归根”的念头,于是在2016年回到了深圳,为了不给儿女们添麻烦,祝希娟和丈夫选择住进了养老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华(95岁)

1951年主演的电影《白毛女》在全国上映,田华凭借着“喜儿”一角被观众熟知,此部影片影响了几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田华事业有了转折,片约不断,《花好月圆》《江山多娇》《夺印》《白求恩大夫》《党的女儿》等多部作品奠定了田华在影视圈内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田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出演了《奴隶的女儿》《秘密图纸》《碧海丹心》《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部影视作品,成为了当时最红的女明星之一,令无数观众奉为偶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后息影,1978年复出,1983年被提拔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此后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作品很少。

1990年田华主动辞去了团长的职务,6年后成立了田华艺术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影视演员。

如今95岁的田华只会在一些大型的春节晚会,文化活动节目中会见到,头发已经全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