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今年68岁,近期餐后1-2小时内出现明显的头晕乏力和眼前发黑,有时伴随恶心和心悸,这些症状通常在休息片刻后有所缓解,但持续时间较长,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李先生本身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出现上午饭后出现上述症状,以为是血压升高导致的,立即自己测量了血压,结果血压不但没有升高,反而出现低血压现象,家人担心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立即送至附近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了解患者病史和用药史,了解患者午饭后出现低血压现象,患者午饭摄入量较大,随后我们进行体格检查,血压测量发现餐后1小时血压为80/55mmHg,明显低于正常血压,患者体态偏瘦,皮肤弹性良好,无水肿现象,我们进行心脏听诊,发现心率85次/分,心律齐,无杂音,患者脉搏细弱,四肢末梢稍凉。

我们立即进行血液检查,餐后血糖正常,未见异常,但是患者出现血电解质出现异常,血清钾为3.2mmol/L,血清钠为123mmol/L,钾离子和钠离子略低,其他电离子在正常范围。

我们监测患者血液黏度轻度增高,当血流流动切变速率为115(S-1)时,血液黏度为7.83mPa·s,提示血液流动性可能受影响;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律,但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肝肾功能正常,无肝肾损害迹象。

我们分析患者出现这样现象与血液循环调节异常有关,机体摄入食物后,大量血液会向胃肠道流动,以此保证消化系统正常运转,此时的机体会不断调节血压和血流,最终导致餐后血压下降,本身患者服用降压药和调脂药物,在药物的作用下血压会出现下降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于患者餐后低血压可能与降压药物有关,建议将药物剂量逐步减少,同时监测血压变化;同时进行饮食调整,鼓励患者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增加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以维持血糖稳定,减缓肠道蠕动,减轻餐后血压下降。

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改善血液循环;适当增加日常活动量,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血压,定期进行一次血压监测,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等进一步检查。

通过本病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即使是高血压患者可能也会出现低血压现象,低血压是非常危险的,严重时可能会危害我们的生命,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现象,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了解一下什么是餐后低血压

一般是指饭后血压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机体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理机制,包括消化系统对血压的影响、神经调节失衡、内分泌因素的干预,以及个体特定的影响因素。

我们摄入食物后消化系统血流动力的需求增加,当我们进食时胃肠道会接收大量血液来帮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导致全身循环系统需要不断调整血压和血流分配,以满足消化系统对血液的需求,使得其他部位的血压相对下降。

这种血流向肠道转移的过程会对整个循环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负担,所以会导致暂时性的低血压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也会影响餐后低血压发生,这些神经对血压的调节至关重要,在进食后交感神经系统会促进胃肠道的运动和消化,同时扩张血管促进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在这种过程会导致血压瞬时性下降,此时交感神经活性恢复速度无法及时调整,这样可能会导致血压持续较低。

内分泌因素的干预也会影响餐后低血压,进食会引发一系列内分泌反应,机体为了促进机体消化会分泌胰岛素物质,如胰高血糖素(GLP-1)激素,这些激素在消化吸收,能量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机体胃肠道快速进行超负荷工作状态,间接影响血压降低。

个体因素对餐后低血压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个体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饮食结构等因素可能影响餐后低血压的发生。老年人和患病者机体调节功能会出现下降现象,对血压调节功能会出现下降趋势,可能增加餐后低血压发生风险。

我们使用的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物等,也可能影响血压稳定性,加剧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餐后低血压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一个涉及多系统互动和个体综合因素的复杂生理现象。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血压调节的复杂性,对于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的人群,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尤其是部分老年人。

医生提醒:3类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餐后低血压

1)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这些病症主要影响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长期不加控制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等严重后果,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血管弹性降低,更容易患上这类疾病

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血压调节失常,进食后消化系统的活动会刺激自主神经,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在消化食物时身体大部分血液会流向胃肠道以帮助消化吸收,此时回心血流量大量减少,心脏的泵血量相对减少,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出现血压下降现象;对于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血压下降可能更加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患有帕金森病的老人

这种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大脑中控制运动的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引起,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餐后低血压就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餐后低血压通常与进食后血液流向胃肠道以便消化食物有关,此时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这会导致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来满足这些需要,帕金森病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血管舒张和心律调节受损,心血管系统不再能够有效地调节这一过程。

该疾病还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无法有效地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尤其是在进食后这种需要更多心血管系统支持,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餐后低血压。

3)患有肾脏疾病的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器官功能下降等因素,本身就存在着血管弹性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等情况,容易出现血压波动的问题,而肾脏疾病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使老年人在餐后容易出现低血压的风险。

肾脏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机体的水盐代谢,肾脏受损导致水钠潴留,使体内水分增加,血容量增大,血压在餐后容易出现下降的情况。

餐后消化吸收过程中,血液会更多地流向胃肠道,如果此时血容量本来就较低的话,就会加重血压下降的情况

我们应该及时检查肾脏功能,以降低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应该特别关注饮食结构的合理与血液压力的调控,及时检查肾脏功能,以降低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如何降低老人发生餐后低血压风险?

  • ①科学的饮食习惯

老人饮食习惯对血压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人可以每天分多个时间段进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确保胃肠道对血流的竞争尽可能减少

同时控制食盐摄入,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担,维持血压稳定。

我们要合理搭配饮食,老人的饮食应该均衡,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功能正常运转。

  • ②适当的运动计划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血液循环,稳定血压。我们可以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心率和呼吸,改善氧气供应,促进新陈代谢。

同时在进行运动时要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出现体力不支、心脏负荷过重等情况。

  • ③合理药物管理

老人如有高血压等疾病需长期服药控制血压,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我们要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药,以防止引起血压波动。我们还要避免利尿剂的过度使用,过度利尿会导致脱水,影响血容量,增加低血压的发生概率。

  • ④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降低餐后低血压风险至关重要,老人要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内部的生物钟,有利于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还要养成良好的心态,老人要积极乐观,避免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干扰。

  • ⑤定期监测血压和健康状况

老人应定期测量血压、监测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的情况,掌握自身的健康状态。老人可以定期到医院或药店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除了监测血压外,还要定期检查其他健康指标,如血糖、胆固醇、肾功能等,全面评估健康状况。通过以上五个方法的结合实施,可以有效帮助老人降低餐后低血压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餐后低血压是非常危险的,老年人要格外注意,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患有帕金森病的老年人,以及患有肾脏疾病的老年人,这3类老年人发生餐后低血压的风险较高,我们应该及时关注。

上面提到的李先生患有心血管疾病,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餐后低血压发生,出现乏力和头晕等症状,提醒老年人一定要重视餐后低血压。

参考文献:
1. 李晓晖, 凌红翠, 管莺莺, 等. 餐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国心身医学杂志, 2019, 35(8): 757-760.
2. 张泽慧, 刘慧, 张荣. 餐后低血压的病因及诊断策略. 中国高血压杂志, 2018, 26(3): 30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