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中国电动汽车论坛上,智能交通领域科学家王笑京表示:“人类驾驶车辆不会消亡,智能道路与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将形成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新生态。

未来十年、二十年,公共交通、步行和人驾驶车辆仍然是道路交通的主体,不能单独说智能驾驶、智能车辆。

无人驾驶是忽悠?

提及智能汽车,大家都免不了去讨论一下无人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驾驶是汽车通过感知环境和道路,自主实现车辆控制的一种技术,它不需要人的操控,就可以完成加速、转弯、爬坡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

早在2020年8月21日,河北省沧州市就推出了无门槛自动驾驶服务,沧州成为我国首个可以在主城区打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城市。

行驶路线覆盖了学校、公园、酒店、购物广场、高铁站、体育场等区域,自动驾驶站点达到了55个。

游客,只需要打开“百度地图”APP,点击“自动驾驶”,就可以预约车辆了。

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无人驾驶,每辆车配有2名安全员,乘客坐在后排,并且每辆车只能坐2名乘客

沧州的自动驾驶服务是和百度Apollo、云图科技合作运营的,百度提供技术支持,云图科技负责总体运营。

这件事在当时还成为了热搜,很多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看到消息后纷纷感慨:自己开了半辈子车,这下可能要失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8月,深圳放开无人驾驶,并且更进一步,它可以不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不配备驾驶人,是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当然需要在指定区域、路段行驶。

2023年6月17日,深圳开放首个自动驾驶L4级商业收费运营,市民可以在深圳市坪山区188公里从早上七点到晚上22点,选择自动驾驶汽车付费乘坐。

无人驾驶正式商业化,面向市场。

网友体验后非常满意,全程30公里,无人驾驶出租车花了3.82元,平时打网约车大概要100多元。

这样的价格诱惑力太大了,只要商家继续推广,那么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就真的要下岗了。

司机朋友们感慨道:3年前悬在头顶的“刀”,终于落了下来,这下真的要做好转行的准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1982年时,有一部名叫《霹雳游侠》的美剧,就讲述了男主迈克驾驶着一辆高度人工智能的跑车基特,惩恶扬善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于1995年在国内上映,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难忘的回忆,很多小伙伴们都畅想着拥有这样一辆汽车。

如今,这个愿望近在咫尺,我们反而感到担忧起来了。

担心无人驾驶是否真的安全,尽管无人驾驶不会走神,不会酒驾,也不会与乘客发生矛盾,但是谁能保证它不会死机,不会出现BUG,不会被黑客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发表了这样的观点:“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无人驾驶)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其认为最终就是一个高级的辅助驾驶。”

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2023年卖出了302万辆,在中国市场上超越了大众和丰田,成为了中国汽车的龙头老大。

那么王传福的话,自然分量很重。

不过话不能说的太死,尤其是在科技领域,或许多年后,真的遍地无人驾驶呢?

无人驾驶终会实现,只是早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禾多科技CEO倪凯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无人驾驶一定会实现,这件事一定不是忽悠。

无人驾驶是“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兜售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实现这个“梦想”。

佑驾创始人及CEO刘国清认为,短期内乘用车主要需求依然是L2到L3的产品,快速迭代后,L2.9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025年之前,L3以上的功能还是以观望为主,但未来,完全的自动驾驶或者L4肯定会实现的,只是早晚的问题。

中科创达副总裁屠科认为,驾驶领域应该广泛的使用“智能驾驶”而不是”无人驾驶”。

L2、L2+,可以大幅降低汽车行驶中的事故率,也可以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感,提高驾驶乐趣,这是有官方数据支持的。

比起车企,科技类企业似乎更看好无人驾驶,也更确定无人驾驶最终会实现,它绝对不是忽悠。

当然,这需要大量的数据、技术方面的支持,也需要长时间的、庞大的训练,更关键的是要“安全”。

无人驾驶安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极大地提升出行的效率和便捷性,人类驾驶车辆容易收到环境影响分神,长时间的驾驶也会感觉到疲劳,但是机器不会,它可以一直专心的“开”。

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无人驾驶更安全呢?

无人驾驶汽车依赖于复杂的软硬件系统,更像是一台行走的计算机,那它就无法避免计算机带来的缺点,如:软硬件故障、死机、遭遇黑客攻击等等。

汽车长时间行驶、暴晒后,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在寒冷的冬季也会遇到零下几十度的低温,这种情况下汽车的芯片、传感器等软硬件系统会受到影响吗?

隧道、地下停车场、偏远的山区,能收到5G信号吗?如果通讯出现问题,汽车无法有效接收外界信息,无法准确判断周围障碍物和移动问题。

无人驾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会不会像人类一样聪明,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要想让无人驾驶做到足够安全,就必须确保汽车软硬件系统长时间的,在复杂环境中正常工作,通讯系统更要做到极低延迟、极高覆盖。

此外,无人驾驶必须要经过足够的训练,使其在突发情况下,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

有网友开玩笑的说,到了重庆,极为复杂的交通,无人驾驶会不会说:由于地形复杂,接下来转为人工驾驶模式。

就像高德地图说:您已进入重庆市,由于地势复杂,接下来由百度地图导航为你导航,百度地图:百度地图为你导航,前方右转有个本地人,请下车问一下路,本次导航结束,再见。

可见,无人驾驶要想普及,还需要在软硬件、通信、导航等多个环节下功夫,把安全提起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从怀疑开始的,智能手机如此、新能源汽车如此,无人驾驶也是如此。但决不能因为我们的怀疑、我们的不喜欢、和不确定就急于去否定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驾驶的发展,牵涉众多,需要一步步来,不光要从车上下手,还要做好车路协同、自动化交通、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同时,也要总结经验教训,车企、研发机构、交通部门联起手来共同探索这个新业态。

十年后,无人驾驶技术完全成熟,无人驾驶汽车将达到千万级别,到时候开车从北京睡到上海将成为现实。

我是科技铭程,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