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是新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也是陕北红军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经自己拉起了部队,让革命力量在陕北开枝散叶。

并且他发展出的势力让国民政府极为惶恐,国民党在报纸上都刊登了其部“拥有正规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和少先队二十余万人”。

恰恰是这则消息,给长征中处于迷茫状态的中央红军提供了方向,接着就有了红十五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的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道理来说,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应该会得到重用,然而现实是刘志丹在中央抵达前长期被猜忌,甚至被关押。

好不容易重获自由,那些打击他的人依然没有转变态度,只给他一些游击队,最终导致他近乎“以死明志”的牺牲。

刘志丹的老部下贺晋年就带有不解地询问过:为什么不把78师、81师抽出来让刘志丹做军长呢?如果这样,也许他今天还不会死掉。

说起来刘志丹的革命道路其实并不算顺利,早年曾经跟另一位陕北红军的重要人物谢子长都产生过矛盾,爆发了“三嘉塬缴枪事件”。

但刘志丹对革命的信念始终坚定,他的能力和忠诚还是感动到了谢子长。

当组织决定成立西北军事委员会时,负伤病重的谢子长坚决支持刘志丹:“这个军委主席要你来担任。”英雄,是惺惺相惜的。

不过,即便获得了很高的军事指挥权,刘志丹也没有一帆风顺,因为在组织结构上,他还属于“特派员”的下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期中央的“特派员”权力很大,如果手腕够硬,往往能逐步成为该地区的最高领导。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就说过,张国焘被中央派到鄂豫皖后,苏区的同志都觉得这是中央派来的人、又曾在苏联学习过,因此都很尊敬他。没想到的是,后来张国焘会那么凶狠。

而陕北这边造成大危害的特派员名为朱理治,促成他到来的是陕北红军总指挥部政委郭洪涛。

1934年11月,郭洪涛向中共北方局报告,认定红26军存在“右倾取消主义”,希望北方局能派人过来整肃。

主持北方局工作的孔原偏听偏信,就决定让组织部部长朱理治去担任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临行前,孔原还指示:必须无情地反对右倾取消主义,反对暗藏的右倾分子。

于是,朱理治带着偏见,于1935年7月到达陕北,他先找到郭洪涛了解情况,得到的反馈让这种偏见进一步加深。

朱理治一开始也没有立即动手,就集中力量整顿陕甘红军、扩红、推进土改等工作,然而得到的结果不太好。

他没有往陕甘地区人烟稀少、群众基础不好等方面去想,只认为地方党组织和红军中混进了右派或敌特,正好红25军又转战到了陕北,朱理治认为已有武装力量支持。

随即,朱理治联合上海临时中央特派员聂洪钧、红25军戴季英等人展开了一场“肃反”。刘志丹、张秀山、高岗等大批陕北红军领导人和重要干部均被污为\"右派\",蒙冤下狱。

这些做法,引起当地群众极大的不满,包括“肃反”的始作俑者郭洪涛听后都很惊讶:逮捕张秀山同志是错误的。杀了我的头,我也不相信刘、高是反革命。

而当时国民党正在对陕北展开第三次“围剿”,尽管红15军团取得了劳山大捷,但敌人的兵力在十倍左右,内忧外患之下根据地岌岌可危。幸好,中央的到来改善了处境。

说起来中央那边也很惨,草地分兵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只带着原红一军团、原红三军团北上,身心俱疲。

1935年9月的俄界会议后,中央红军还没能确定落脚点,毛主席甚至打算长期进行无根据地的游击战。不过在向哈达铺进发时,毛主席从报纸上看到一则信息:

陕北刘志丹‘匪’部已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和少先队二十余万人,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并可能与徐海东部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内容,让毛主席心里有了一个初步的方向。抵达哈达铺后,毛主席又从报纸上看到刘志丹与徐海东会合、发展出大片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内心大为振奋,决定向陕北进发。

中央的到来,救了刘志丹等人的命,有个一同被关押的人后来回忆:如果毛主席晚到4天,就没有我们了。然而,这也仅限于没有性命危险,原陕北红军的干部仍没得到信任。

交给刘志丹的只有游击队,高岗也被派到内蒙古去带一支只有十余人的骑兵团。高岗在《我的反省》里就明说:

“当时认为自己是流放去了,是苏武牧羊,迟早会被郭洪涛害死,不如出家去当和尚。”

为何刘志丹他们仍受到这样的对待呢?主要在于郭洪涛和朱理治等人依然采取了压制措施,安排不当。

中央抵达陕北后,毛主席立即叫停“肃反”,要求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但是正值国民党大军压境,主席很快率部去一线作战,遂委托张闻天解决“肃反”事宜。

张闻天进驻瓦窑堡后,成了一个由王首道、董必武、张云逸、李维汉、郭洪涛五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来审查、时任国家保卫局副局长王首道去接管西北保卫局的工作。

王首道在回忆录写道:“我们一到瓦窑堡,他(西北保卫局局长戴季英)就拿出许多案卷,作为刘志丹等同志是‘右派’、‘反革命’的‘证据’。”

在王首道等人提出质询后,戴季英仍顽固地坚持“有案卷、口供为据”。由此可见,即使在中央来到陕北,对事情做出明确结论之后,阻力还是很大。

这些不实的指责,让刘志丹非常难过,东征前夕他对张秀山说:我们到底是不是右派反革命,在战场上让他们看。党中央毛主席总有一天会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的。

此时,刘志丹其实已存了以死明志的心思,后来在三交镇面对数倍的敌军,他亲上前线指挥作战,最终不幸牺牲,年仅34岁。

他的死,对陕北红军打击很大,许多从中走出的人对此耿耿于怀。1942年11月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贺晋年就愤怒地说:

“刘志丹出来后(指被释放后),为什么只给他一点游击队?为什么不把81师、78师抽出来给他当军长呢?如果给了他,也许今天还不会死掉。

这个,郭洪涛同志要负完全的责任,因为刘志丹死时,他的鉴定表上还是那样的鉴定。这一点是蒙蔽了中央,蒙上欺下,刘志丹是因为这样蒙蔽下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