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常州市中心商业要起来,建议老常州府衙区域,仅保留“西横街10号创意产业园区”,并将此园区扩大规模,其他毫无商业价值的大楼全部拆除,毫无商业价值的单位全部搬迁,包括原文艺大厦、原体彩大厦全部拆除,重建常州府署和常州府学,周边辅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大量客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州城市风光

同时常州各个大学工科类、理科类,以及数字化类的研究院所以及相关产业专业,全部重新迁入老河海大学和老常工院园区,以增加年轻人的人流。

包括三中、六中、省常中、正恒中学、五中等高中部全部搬迁出常州中心城区,留下的地块引入各个大学高端的科技类专业,包括人工智能、新材料、合成生物、芯片设计等等,后面增加的本科生研究所,都要直接落户在常州中心城区。

学习一下苏州,其中心城区商业,一半都是苏大、苏科大等市中心大学的人流创造的。包括南京夫子庙、老门东、鸡鸣寺等人山人海的客流,相当比例都是在南京的大学生创造。还有无锡,一个江南大学(非常靠近市区),给南长街创造了近一半的客流……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把大学建在市中心,没有这样的传统,因为大学是最经不起折腾的,只是其他地方的大学地址一直没动,后来城市建设发生变化,大学自然而然成为了市中心的一部分。大学这种具有历史文脉的机构经常挪动,就缺少了文化的积淀。

因此,上述这个建议还不如不建议的好,事实上,上海、苏州市中心也没有把医院和学校清理出去,常州市中心现在也就靠医院和学校还有点人流,如果真这么一清理,妥妥的每条街都是现在的南大街。

常州市中心的问题所在是没有好的写字楼,没有好企业,企业的密度太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也就能撑起一个中低端综合体。

要知道,一个大型企业的入住,员工福利的采购、部门内部的聚餐、商务宴请,高收入员工的午饭、下午茶、购物,外部单位人员往来也会在附近找个歇脚的地方,都能一起带动周边的餐饮、住宿。看看现在的常州市中心,每天的早高峰,全是出城去上班的……

常州城市风光

第二种观点不敢苟同。第一、医院人流是最没有商业价值的人群,医院市中心扎堆,也是因为原来市区面积小造成的弊端,各大城市都把医院新院区或整体搬迁建在新开辟的城区。

而常州七八个医院直线距离不足千米,都霸占了商业黄金地段,严重影响市区商业发展与城市品位。而且医疗资源本来就应该按照人口平均分布,这才是中国医疗改革的初衷,常州医院扎堆市中心不符合规划。

第二、学校分成两种: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高等教育院校。中小学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小学不可能搬迁,因为孩子们还小,无法远距离就学,但初中和高中完全可以搬迁至新开辟的新区和居住小区。

而且义务教育资源应该按照人口平均分布,这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初衷,而不是优势教育资源扎堆在市中心局部区域,造成学区房昂贵。将中学搬迁出中心城区,按照人口平均分布,是教育制度改革公平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能让出优质商业价值资源,使城市商业得到发展。

而高等教育院校,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院,是商业消费的主力,且人口基数庞大,是可以改变一个城市商业等级的重要群体。将大学整体搬迁出主城区,是非常不科学的。

大学现在盲目扩招扩建,而人口出生率断崖式降低,未来不知道有多少在城市边缘的大学新校区会成为空城。未来大学还是应该回归主城区,创造一个学术文化与创业氛围,更是提振一个城市商业的重要因素。

常州逆其道而行之,将毫无商业价值的医院和义务教育中学扎堆市中心,将高商业价值的大学整体搬迁至城市边缘,严重造成了常州商业“人货场”的错配。

常州市中心商业衰败的问题,不是高端卖场少,也不是高楼少,更不是企业少,而是市中心商业群体出现了偏差与错配。建再大的卖场,建再高的高楼,有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州城市风光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