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这样2个视频很火,椰子想要放在一起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妈妈晒出,自家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成人礼的过程,文案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人家闺女的成人礼,一个个妆容精致,花枝招展。

俺家妞妞穿她老妈几年前的旧衣服,依旧自信满满。”

视频中,其他小女生穿着晚礼服裙、小纱裙、马面裙,发型也是精心做过的,充满了仪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她女儿却穿着一身军绿色的旧套装,说难听点,跟下地挣工分似的,和周围明显格格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脸上的表情也和“自信满满”毫无关系,而是充满了局促和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个视频,同样是一位妈妈记录下自己女儿的成人礼。

她本来出于好心,用熨斗熨烫了一下,自家女儿第二天要穿的成人礼礼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不小心给烫出了个小洞,妈妈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大晚上的,一家三口马上开车到街上找服装店,但因为太晚了,实在找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就给闺蜜发消息求助,闺蜜提议去婚纱店租礼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妈妈带着女儿去试了好多件礼服,最后挑了一件女儿喜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岁的女儿,终于可以在成人礼当天,在自己最美的年纪,美美地参加一场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妈妈的文案是这样的:“我的孩子,妈妈会尽力不让你留有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是成人礼,有的妈妈敷衍到让自家孩子穿着难看的旧衣服,看不出孩子不自在的动作和神情。

而有的妈妈,则想尽一切办法、动用所有资源,只为了让女儿能穿上最好看的礼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一条评论所说:“很多年以后,你的女儿也会记得:

她人生第一次穿华丽的婚纱礼服,不是因为跟一个男人结婚,而是她的父母把她视作掌上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爱与不爱真的很明显。

爱是尽力而为,但仍常常觉得亏欠。而不爱,则是怕亏钱。

02

你会发现,那些在满满的爱意中成长的孩子,做什么都好像有靠山,总是充满了安全感。

比如,有位女孩想cos小樱,但觉得cos服太贵,就发了张图片问妈妈:

“这套衣服我们自己能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仔仔细细地看着女儿给的图,之后就去裁缝店买了正红和正蓝色的布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年初一,还在给女儿赶工做cos服,即使过程无比艰难,但最后还是完美地做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女儿穿上自己做的衣服拍的照片,妈妈心满意足,全程都把女儿的要求当作无比重要的事情去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感慨:“妈妈才是我的知世。

比如,有人用着爸妈买的iPad,很高兴地拍照给他们看,说用来学习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无比愧疚地回了一句:“不好意思,买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爱孩子,所以觉得自己亏待了孩子,没有让她早点用上这么好用的iPad。

比如,有位阿姨,看高三的女儿学习压力太大,就网购了一台棉花糖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到的那天,和女儿玩了一个晚上,终于在她脸上看到了无忧无虑的笑容。

妈妈也很欣慰,即使是在时间无比宝贵的高三,即使牺牲了一个晚自习,但女儿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有位妈妈总是喜欢给远在外地的女儿寄东西,之前有一次寄了葡萄,结果都烂得流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很生气,让她别再寄了。妈妈怕女儿吃不到水果,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以后每次寄水果,都会细心地洗干净、摘掉梗,一个个用纸包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果然寄来的水果都没有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妈妈,简直就是世界上最不求回报的氪金玩家。

03

作为对比,你会看到另一类父母,极少花心思在孩子身上,总是用敷衍至极的态度对待他们。

孩子花钱,他们心疼,一味地让孩子要学会省钱、懂事,让孩子在无穷无尽的匮乏感中长大成人。

比如,有11岁上五年级的女孩,在学校被老师问:“你觉得你衣服好看吗?裤子怎么那么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帖子的妈妈觉得让女儿穿自己的旧衣服,根本没什么不妥。我也纳闷这老师是不是管得太多了。

直到看了这位妈妈发出的照片,我才理解了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艳丽的V领玫红色针织衫,搭配紧身到起褶子的白色裤子,脚上一双蓝色袜子......

这么老气横秋的穿搭,让一个青春活泼的小学生穿实在太不合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位妈妈自己打扮得很洋气,却让自己女儿穿得邋里邋遢、不合时宜,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比如,有妈妈发帖,吐槽自己那上幼儿园的闺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吃超市1块钱大个管饱的面包,偏偏要吃8块钱2个的蜜汁鸡翅,一吃还吃了4个!

并且让女儿以后只能在幼儿园吃饱,别回家花钱吃吃喝喝,家里的钱可不能这么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类家长,把养孩子当成一讲究性价比的投资,每花进去1块钱,恨不得从孩子嘴里抠出2块钱。

他们看不到孩子的物质需求、情感需求,只是简单粗暴地让孩子懂事、听话、省钱,自己赚钱多不容易。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在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孩心里,种下负疚的种子。

为了减少这种亏欠感,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敢提要求,总是压抑着自己真实的需要。

长大后自卑敏感,总害怕亏欠别人,别人对自己施舍了一点好处,就诚惶诚恐。

04

之前有位博主,称自己在养猫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爱是常觉亏欠,不是常觉亏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买的罐头,小猫不吃,你不会说:“你知不知道我赚钱多么不容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而是只会去再买几个口味,只要它喜欢就行。

爱它就不会打压它,抱怨:“为什么别的小猫都是网红,你怎么什么不会,白养你了。”

你不希望它有一点痛苦,不会觉得它吃苦就是在成长,你希望它每天只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爱它更不会时时刻刻,强调让它感恩:“你看我3千的工资,给你买400的猫粮。”

而是永远担心自己做得不够,不够有钱让它吃上更高级的罐头。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威尔伍德认为,像这种无条件的爱,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幸福的:我们只在乎对方是否幸福快乐,并不在意是否能从这份爱里得到什么。

但同时,这种“不索取”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②安全的:在爱中能够舒适地袒露自我,同时能够安心地表达情绪。

③非理想主义的:爱的是这个人的本质,是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④宽容的:不计量在爱中的“投入产出比”,对小的缺陷会接纳、原谅。

当一个孩子,被无条件地接纳和支持时,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充沛的安全感。

就像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爱孩子如其所是,而不是时刻计较着付出与回报。

当然,那些从没得到过“常觉亏欠的爱”的孩子,我希望你们,能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

像养小猫一样,养另一个自己,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用一个柔软又结实的拥抱,支撑住自己。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