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村籍美女作家李红玲‖赴一场家乡的盛会——读吴万哲老师《乡魂》有感

●西府新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赴一场家乡的盛会

——读吴万哲老师《乡魂》有感

●文 / 李红玲

【编者按】《乡魂》出版后,激发了众多人士青春记忆、怀恋家乡、感恩教育之心,纷纷写诗作文抒发感情。今天刊发贾村籍美女作家李红玲《赴一场家乡的盛会——读吴万哲老师〈乡魂〉有感》一文。作者感情真挚,文笔老辣,评点著作,追忆青春,感敬师恩,盛赞家乡人文,是书评、文评,更是优美散文,很值一读。衷心感谢红玲女士,感谢敬爱的读者朋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月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初照,微风暖暖拂过脸颊,我从同学手中接过厚厚的《乡魂》一书,仿佛收到一件珍贵的礼物。这本反映家乡教育的纪实文学作品,网上连载时我读过几期,很受鼓舞。双手捧着这本书,轻轻抚摸封面烫金、凸起的 “乡魂” 两个字,心情格外激动。

坐在同学公司明亮的落地大玻璃窗前,一边喝茶一边听他娓娓道来。这本有同学创业事迹、有同学爱心捐资的书,原来最初创意来自我俩就读贾村高中时期的牛毅老师。毕业后久未谋面,对老师的印象还停留在年轻帅气的书生印象中,没想到花甲之年的老师,竟然有一颗为家乡教育发展著书的豪情壮志,而且终使这一壮志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敬佩的是,年近古稀的吴万哲老师,在四个春夏秋冬的时间里,战疫情病痛、迎酷暑严寒,走村串户,访问上千人,举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部集贾村塬历史古迹、历史文化、乡土风情、中小学教育发展史,以及贾村塬走出或未走出500多位优秀儿女奋斗史的长篇著作。我不知道,吴老师是怎样奋力地踩着单车穿行在寻访的路上,怎样一丝不苟地把三十万文字敲在电脑上。但我知道,吴老师走过的每一步,是他追寻贾村历史的脚印,所写的每个文字,是他对贾村父老的真情流露。吴老师的精神和他所著的《乡魂》,将是贾村人世代相传的瑰宝。

知道出这本书是多方筹集资金,我打算买一本《乡魂》阅读学习,可吴老师说他要送我一本。我明白,文人的清贫气质以及身上的傲骨,和贾村塬人的 “贵族精神” “倔性”一样可敬,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与贾村古今历史的碰撞交流,吴老师已然融入进贾村人的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地地道道的贾村人,很惭愧对家乡的历史一知半解,认知中多是无从考证的传说。只知道贾村塬有个叫党崇雅的先生,是明清时期的名臣;知道贾村出土了最早出现 “中国” 二字的何尊;知道贾村塬的杜家凹村出了好多名人,仅此而已。

专心阅读吴老师《乡魂》一书,原来我们贾村塬有岩石般厚重的历史,层层叠叠铺就、源源不断延展。书中介绍贾村塬有大村36家,小寨72处,大大小小所属国家、省、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有十多处,涵盖商周至秦汉时期。漫步贾村塬的村落,有高大雄伟的毛主席雕像,供人民络绎不绝瞻仰;伫立古朴的贾村街道,那座耀眼的仿古青铜器何尊,悠然讲述着大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还有桥镇出土的“华夏第一瓦”,骄傲地向外宣布,请将中国瓦片历史提前1000年!跟随老师的文字学习,贾村塬还有周穆王坐骑埋葬的地方 “马冢”,有周 “太伯奔吴” 的吴山;有杜家凹的 “容氏祠堂”、扶托村的袁氏 “祖爷堂”,有改革先锋 “何载事迹展馆” 等等文化古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村塬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绵长,以礼仪书香传家为荣。正如《乡魂》所述 “ 贾村塬属宝鸡的 ‘京畿之地’ ,有 ‘倔性’ 的资格 ” 。作为贾村塬人,我认同老师的观点,我们独有的 “倔性” ,是黄土塬上这片热土赋予我们朴实、坚韧的内心,和勤奋、向上的豪迈。

《乡魂》书中所写贾村教育四十年默默奉献的教师里,好几位是我的老师。我老家在陵厚寺,以前是文化教育相对集中的地方,很幸运在家门口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彼时小学、初中的老师都以民办教师为主,只有个别分配来的公办教师。每年夏收、秋种等农忙时节,学校都会放假,因为很多民办教师要回家干农活,作务责任田。当时的老师对我们那是那掏心掏肺付出的,不好好学习就要挨打,家长也很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提到的贾村塬唯一一所公办高中贾村高级中学,是我三年寒窗大学梦起的地方,这里的老师都是国家分配的专业公办老师。八十年代末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紧张、废寝忘食,亲爱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度过。作为女生,记忆最深刻的是学校操场边几棵高大的合欢树,每到夏季合欢花盛开,丝丝缕缕的花瓣粉红粉红,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掩映在绿叶从中,整个校园飘散着淡淡的花香。合欢树下,三三两两的女生嬉笑着捡起被风吹落的合欢花,轻轻地夹在书里,少女心中那甜蜜的粉色情结,随着合上的书本深藏。

吴老师在《乡魂》里浓墨记载的 “默默无闻奉献毕生的红烛” “特殊年代特殊职业的民办教师” ,这些章节我读着感触颇深,几近泪目。高考失利待业的几年间,我在桥镇、贾村的几所小学做过代课教师,亲眼目睹了民办教师工作的艰难。有个公婆把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推进了正在上课的老师教室,然后扬长而去,让我感动的是,这位民办老师后来依然坚守在她热爱的教师岗位。公办老师基本离家远住在学校,他们利用下午放学早的时间,义务给学生补课,有时还去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我记得学校一名男学生常常被家长打的鼻青脸肿,同村的民办老师碍于家长的无赖不好劝解。那位城里来的公办老师,只一回家访,就让那名学生从此生活在阳光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尺讲台传道义,一支粉笔写春秋。杏坛不负殷勤苦,桃李成林作报酬” 。人民教师,就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蜡烛,是千万个学子成长的垫脚石。贾村塬人才辈出的辉煌,正是由这样一群兢兢业业的老师书写。

书写贾村辉煌的人群里,当然少不了企业家的风采。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宝鸡市劳动模范 “建筑大王” 乔世英先生、优秀企业家宏运老总李广红这两位代表,书中记述了两位老板艰苦创业,致富不忘家乡的事迹。他们捐资助学、修路,为父老交纳社保等等善举,被人们传为一段佳话。改革开放四十年,贾村镇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先锋,他们同样心怀家乡,用行动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一代代贾村塬人脚踏实地,铸就屡屡功绩。今日,前行中的贾村塬儿女必不负韶华,乘长风,破万里巨浪。

贾村塬,我亲爱的家乡,给我生命、养我长大的故土。是我在都市繁华里焦躁时可以回来躲避的世外桃源,是我心灵深处永远柔软热乎乎的一方净地。我常常想,我能为我的家乡做些什么,以回报这份浓烈的爱恋,却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我只能用我的文字,认真地,为家乡抒写一幕幕画卷。

读一部《乡魂》,感万千往事,习百年历史。向先辈致敬!给老师鞠躬!为榜样鼓掌!美美地,我赴了一场家乡的盛会。

感谢吴万哲老师斐然文笔,用一曲《乡魂》为我的家乡竖碑立传。

2024年3月2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李红玲,陈仓区贾村镇陵一村人,大专文化。公职人员。爱好文学,有作品发表于宝鸡文学网、秦岭文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敬告读者朋友们——

《乡魂——贾村教育40年》历经4个春秋1400多个日日夜夜,终得正式出版。本书由牛毅、张小卫策划,吴万哲写作,贾村籍人士、中央组织部原秘书长兼干部审查局局长、“改革先锋”何载(容恭)先生,为本书题词“切实挖掘人文资源、自觉构建和谐陈仓”,宝鸡市人民政府原市长李均先生题写书名,容世丰担任编辑,杨墨设计封面,李福蔚、董科、王信、李卫东等15位贾村籍老领导、教育文化名人担任编审。全书共30余万字,430多页,彩色插图120余幅,书中记述追寻了贾村塬300多位有名有姓各界优秀人物成长成才成功的足迹,许多朋友赞说不仅是一部贾村镇难得的人文、历史小百科,教育、乡土、人文文化的通俗读本,而且还是教育、感召、激励、点燃下一代成长成才成功最实用的教科书,值得拥有和珍藏,同时也是文化交友、馈赠亲朋、下一代的最佳礼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