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餐之外,湛江还有诸多小吃可以填满时间的缝隙。就像“簸箕炊”,正如其名字,很接地气,是人们为庆祝稻谷丰收做的食物,一般采用早稻制作,因为早稻含水量比晚稻多,淀粉微粒也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与粮食、与自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感情,这种小吃以此广为流传,这种传统习俗又叫做“吃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理大家都懂

究竟“簸箕炊”实际上是个什么东西?

它就像用粉皮做的“饼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磨成浆的米粉铺满簸箕,

上锅蒸煮,待一层熟透后再加另一层,

逐渐叠加米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米浆全蒸熟后,洁白晶莹的簸箕炊就出炉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小刀将其划成菱格状,

再淋上香油、白芝麻、蒜蓉、酱油,

入口细腻富有弹性,软滑而不黏牙,

香浓而又不腻,令人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蒸熟后的簸箕炊层次分明,水汽与淡淡的米香扑面而来,苏东坡有一句诗:“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簸箕竹子散发天然芳香,与米浆醇厚的气息碰撞在一起,便会有不一样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清晨,都是听着“簸~箕~炊~~有簸箕炊卖~~”拖着长长的尾音、穿街过巷的叫卖声起床的,然后一个劲冲出阳台把他叫停,于是家家户户都拿上自家的碗蜂拥而至,这样的现象现在已经渐行渐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我们依稀可以在城市的闹街,看到一些卖簸箕炊的档口,也算是满足了湛江人对儿时的追忆,有时逛街累了,也会去街边叫老板切上一个半个簸箕炊,一人一根牙签,静静享受着这难得的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湛江老街里有一家叫“四爹簸箕炊”的老字号店,据食客说,这家店开了30多年,还保持着每天手工生产的习惯,从前老一辈的店主挑着担子到处叫卖,到现在有了店面,他是从小吃到大的。

簸箕炊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湛江人成长,也见证了社会经济的成长,不变的还是那份淡淡的米香与Q弹的口感。

后来富于开发美食的湛江人,又让这种美食有了新的吃法,现在簸箕炊除了原始的拌酱吃法,还可以煎炒,将簸箕炊切小块,青葱切段入锅,加上碎蒜,浇酱油、花生油,表面稍结薄壳,即可起锅装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季的早晨,一块小小的簸箕炊,给我们的不仅是舌尖齿间的风味,更是甘之如饴青春岁月的无限暖意。

这种食物跟童年少年时代相连,有着时代的记忆和痕迹,它记住了我们童年的模样,正如我们也记住了它的味道和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