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丨一座城,看中国

人间四月天,最美是江南。远山近岭层峦叠嶂,草长莺飞的湖州,在热火朝天的高铁轨道工程与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相互辉映下,一抹现代化的工业变革气息正跃于青山绿水之间。

春天适合万物生长,正在进行中的沪苏湖铁路沿线各站房与轨道铺设亦如此。作为国家长三角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沪苏湖铁路位于上海市的西部,江苏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横穿长三角核心区域,是连通上海、苏州、湖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湖州区位就在这条铁路枢纽的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湖州东站站房工地,工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轨道工程。站房工程可见雨棚及跨线基础设施完成50%。按照工期,湖州东站站房计划7月30日前完成。

沪苏湖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加强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州顺势深度接轨上海融入环沪都市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是一幅以轨交为主轴的经济图景。高铁是城市王牌,也是基本盘。

路通,财通。身处全国经济发展大省的湖州深谙此道。2023年6月,湖州启动太湖“芯”计划,发布《“太湖之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开启“太湖之芯”计划,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创新集聚区,成为浙江省半导体及光电产业新的增长极。

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南太湖产业园、吴兴高新区已对接射频、材料及面板龙头企业,推动落地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制造型项目;实行半导体及光电前瞻性、应急性技术“揭榜挂帅”等制度,通过孵化、扶持企业,提升湖州产业核心竞争力。

这是顺应我国布局集成电路发展新途径的结果。湖州近年来介入高新产业,一边实现交通枢纽定位,一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上持续发力。

湖州仅是当前众多力求向上的城市缩影。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品质、人才引进,这是当下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也是湖州的城市发展轴心。紧随大文旅的“破圈”,湖州着力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迭代升级,为迎接沪苏湖铁路的开通之后的腾飞,已做好最坚实有力的铺垫。

萌芽丨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变迁

自2006年8月初至今,历经15年的持续推进,湖州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创下多个全国第一,打出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

2022年7月,湖州获批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同年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认定湖州为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明确湖州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示范。

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2022年6月24日召开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动员大会上表示,“最中国”意味着各项工作都应走在全国最前列,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示湖州之美。

高铁是展示城市之美的催化剂。沪苏湖铁路线路全长163.8公里,其中上海段线路长64.8公里,江苏段线路长52.2公里,浙江段线路长46.7公里。工程建设标准为客运专线,双线,电力牵引,设计最高速度350公里/小时。正线设上海虹桥、松江南、练塘、苏州南(汾湖)、盛泽、湖州南浔(南浔)、湖州东、湖州等8座车站,其中上海虹桥、湖州等2座车站为既有车站,松江南、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等5座车站为新建车站,湖州东站为代建车站(湖州东站属湖杭铁路项目)。2020年6月5日沪苏湖铁路先行段开工建设,2020年8月1日全线开工建设,现在已进入最后建设冲刺阶段,计划今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州在一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湖州将加快打造高水平交通强市,以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为抓手,先后建成运营宁杭、商合杭、湖杭高铁,完成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全面开工并加快建设沪苏湖铁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湖州段、杭德市域铁路,高铁区县覆盖率100%。湖州将形成“十字型”大通道,长三角枢纽城市的格局地位日益凸显。

时光流逝,曾经元代诗人戴表元口中的“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如今正酝酿一场蜕变。沪苏湖铁路一旦通车,这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将在上海、苏杭、甚至号称长三角后花园的安徽这一张城市网络中扮演中枢角色,从长三角地理中心向发展高地转变。

生长丨城市形象迭代升级

湖州人期盼沪苏湖铁路开通的心情跃然纸上。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湖州通过城市平台赋能,在开放合作上持续发力。

在推动“2+8”平台与国内头部园区运营主体合作共建上,湖州以南太湖新区入选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为契机,与张江高科合作共建半导体产业园,目前推进落地速度较快。

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在一市三省毗邻区域率先实体化运作,争取到省级层面出台支持政策。紧跟上海龙头步伐,湖州在上海设立湖州驻沪苏招商引才中心,在南浔设立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加快推进长三角中央厨房、长三角亲子乐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随着联合国秘书处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在湖州市挂牌成立,湖州的城市形象也开始进入升级通道。

2023年初,湖州市提出“太湖之芯”计划,大力促进半导体及光电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同年5月,市政府明确由湖州市产业集团与南浔区菱湖镇共同打造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落户菱湖镇。

最显著的是,湖州在芯片集成产业的成绩斐然,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工业园区”之一的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落地菱湖镇省级化工园区内。园区有完备的产业体系。以省级化工园区为核心,聚焦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核心产业,高质量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近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上市及上市培育企业6家。

随着一批“芯片”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湖州的蝶变在基建大潮中日渐清晰。“长三角(南浔)新材料中试基地”,包括产芯半导体封测园、半导体产业园A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B区(降碳产业园),总投资超过23亿元。这批园区将陆续于2024年二季度竣工投用。

湖州的蜕变,既是一部城市发展史,也是一幅长三角城市群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宏大卷轴。

对标国家、省产业布局新调整、产业趋势新变化,依托 G60 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战略交汇优势以及生态资源禀赋,创新发展“创谷”经济。

其中,西塞“科学谷”成为“科创中国”首批创新基地,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运营,实现“国字号”科研平台零突破;聚焦“一链一策”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等新的八大新兴产业链,构建“链长+链主”产业链招商模式。近五年,湖州成功落地总投资百亿以上项目34个。

2022年,湖州从“4210”向八大新兴产业链聚焦,形成制定“一条重点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支持政策、一个咨询智库、一支招商队伍’+一个产业基金”的“161”工作机制,形成了链长统筹、链主主导、多方联动的体系化推进机制。

随着沪苏湖铁路即将开通带来的新机制,湖州市经信局提出,有必要在产业、打法、机制上迭代升级,出台链长制2.0版工作方案。

总而言之,沪苏湖铁路的开通,对湖州产业培育呈现如下好处:一是让“低成本创业之城”更具吸引力;二是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转移等,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腾飞丨经济一盘棋

沪苏湖铁路之于湖州,已经超越一小时生活圈。通车后,湖州将成为“十字”骨干高铁交汇城市,到达上海、南京、杭州最快高铁旅时均在50分钟以内的长三角唯一地级城市。这样独一份的便利,把长三角一体化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注入湖州,更提升了高科技人才来湖州就业、企业来湖州扩产的“硬核”吸引力。

沪苏湖铁路正乘风驶来,这是跨越山河的疾风,也是经济发展的新风。在整个环太湖地区,作为承接沪杭大都市外溢产业的良好空间与区位优势的唯一城市,湖州蓄势待发。近年来,南太湖新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两大平台以及湖州市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相继成立,宛若三只张开的臂膀,展示湖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满满诚意。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已经形成连片开发空间近万亩,南太湖新区的未来城意向入驻项目200多个,湖州市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成为上海优质产业的承载基地。

自去年开始,因公司在湖州设厂,汉天下财务总监王永进开启了每周末在苏州与湖州之间的双城记。

汉天下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家以射频滤波器为核心产品并自有产线的射频前端芯片公司,现在湖州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一条全新生产线,在现有射频滤波器的业务基础上升级制造射频模组芯片,以满足行业高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新的产线扩张,首先便是厂房和设备的落地。王永进表示,选择湖州作为新的生产基地,主要是基于该地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湖州政府打造射频重镇的战略规划,这些将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尽早投产提供坚实保障,同时由湖州产投集团代建的运营模式也将为企业前期节约建厂成本提供支持。对于像汉天下这样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来说,湖州的这些优势都极具吸引力。

“我们要重点解决生产制造能力,现在国产的射频模组芯片已经在逐步开始替代国外的模组产品,但仍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还是国外的模组厂家。”王永进透露,湖州打造射频芯片重镇的整体发展战略吸引了像汉天下这样的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进驻湖州,同时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高校的入驻也为企业未来在湖州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随着我们在湖州的新厂房逐步完工,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汉天下将在湖州建立起一个约300人规模的团队。我们期待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中,与本地及其他同行企业共同推动射频前端芯片技术的发展。”

产投集团孵化了不少芯片集成公司,其中一家是安徽芯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徽芯塔”)旗下浙江芯塔。2023年,安徽芯塔在吴兴高新区落地了一条生产线。据浙江芯塔总经理透露,当时对比过湖州、嘉兴、常州等城市的人才引进、要素供给等产业扶持政策,最终选择了湖州。湖州给予这些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培养专项等,还涉及房租减免等。该公司一名刚入职的浙大博士就可以拿到40万的人才补贴。

据透露,浙江芯塔今年上规目标是2000万。“如果产能到达两三个亿,可以把当前落地的产线全部填满,如果能达到10亿,厂房面积要翻两三倍。”这名负责人透露,从完善产品线设备、产品线规划布局来看,最后还是会考虑买地自建厂房。相应地,产业园对这些孵化企业也有人才考核、科技考核等。

湖州强化全市“一盘棋”。在规划、交通、产业、科创、平台、人才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充分对接,主动加强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各大城市全方位合作,湖州被纳入上海“1+8”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成为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唯一全域被纳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地级市。此外,还着力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州省外游客超85%来自长三角城市。

2022年,湖州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达16个,争取到了预支土地指标2822亩,项目数和指标数均居全省第一。可以说,只要是好项目,湖州就会给发展空间。生态文明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省唯一,获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资金8760万元,为全省最高。

逐步夯实要素保障的同时实干争先,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件事上,湖州各部门协同流畅。

湖州良好的营商氛围和日趋完善的供应链能力,吸引了上海及周边城市的创新科技产业的外溢。牧星机器人(浙江)有限公司(简称“牧星机器人”)直接将企业注册地换到了湖州。牧星机器人(浙江)总经理特别助理汪庆指出,原来在南京的工厂已无法支撑公司业务规模发展。在对外寻求物理空间的时候,牧星机器人发现湖州政府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在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上积极而有诚意,最终促成了牧星机器人(浙江)的“搬家落户”。

为了打动潜在招商对象,湖州招商局组建了一支招商特战队,“他们的情怀,以及对公司的服务,沟通态度都非常友好。”湖州的城市战略定位与牧星机器人所处行业吻合度极高,有着专业高效开放的服务型产托落地一体化团队,这是双方最终合作的关键。这家企业期望在2024年完成翻一番的机器人产值目标,目前正在招人为上规做准备。

同为机器人产业的优艾智合,将综合生产基地从深圳搬到湖州。据该公司工程师戴晓飞介绍,公司针对精密电子制造提供场内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工厂落地湖州,因为公司客户目前主要分布于华东,湖州制造基地为优艾智合提供1.1万台年产能。

湖州正在下一盘产业迭代更新的大棋,除了通过半导体产业、机器人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引领城市产业迭代升级之外,湖州今年最重要的就是文旅。

湖州市委书记陈浩曾强调,区县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是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重要抓手。过去一年来,湖州各区县做到了“春看谋划、夏看热潮、秋看攻坚、冬看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4月的第一天,由国铁集团上海局、上海市交通委、江苏省铁路办、浙江省发改委指导,上海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主办,中共湖州市委员会、湖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沪苏湖铁路“四季看变化”活动在湖州南浔站建设现场拉开帷幕。

湖州将通过对沪苏湖铁路的“四季看变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梦为马,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