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丨任伟政

整理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我在“湘菜大师走基层”活动首站时,就曾经做了一道毛氏红烧肉。如今毛氏红烧肉在湘菜当中广为人知,除了落口消融、肥而不腻的口味,更因为它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紧密相连,“毛氏红烧肉”也因此得名。很多人知道毛主席爱吃红烧肉,却不知道它其实经历过三个时期的变化。我的做法比较接近师爷石荫祥、师父聂厚忠接待毛主席时的做法,也就是第三个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烧肉1.0:

淳朴自然的农家味道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生活在韶山冲地区,更偏爱家常版红烧肉。农家版的做法比较粗犷,新鲜现杀的土猪肉自带清香味,选其中带皮的五花三层部分,切成比大拇指略粗的长方块,在锅中生煸后加入少许当地的龙牌酱油,再下入八角、桂皮、干辣椒和适量的水转小火焖,等到汤汁基本收干,闻起来很香,吃起来也是外焦里嫩、落口消融。虽然颜色比较深、没什么看相,但着实令人胃口大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版本红烧肉现在在湘潭地区依然很流行,做法基本上保持一致,但酱油用得更多、颜色更深一些。

红烧肉2.0:

粗犷豪放的西北风情

陕北地区有杀年猪的习惯,当时毛主席到了陕北之后,当地人知道主席爱吃红烧肉,于是有了极具陕北特色的“毛氏红烧肉”,或者更应该叫“拌肉”。西北人大块吃肉、大块喝酒的豪迈性格在饮食中充分体现,在猪肉的做法上,就能看出一二。五花肉、前腿肉用清水煮到软烂,切得足够厚的大片,虽然没有辣椒,但也因地制宜,加上当地特色的陈醋、大葱、酱油、盐等调味料拌匀。这种结合了本地特色、粗犷豪放的做法,也同样深受毛主席的喜欢,重点在于突出食材的清香、本味。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段故事,但慢慢的这种做法也在陕北民间十分流行,他们还会适当的加入一些姜丝,能够起到类似大葱去腥增香的效果。

红烧肉3.0:

粗中有细的湘菜经典

再后来,结束了八年抗战,人民的生活趋于稳定、变得越来越好。当毛主席再次回到湖南时,却仍然喜爱那一口朴素、简单的红烧肉。

在师爷石荫祥、我师父聂厚忠的回忆中,毛主席不仅为人亲善直爽,饮食上也同样追求豪爽,所以他们在红烧肉的做法上,保持了“大块吃肉”的豪迈习惯,但调味又不乏细腻。肉选带皮五花,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一块肉的重量要达到三两,主要的烹饪手法为干烧。切好的肉下锅生煸,透出其中部分油脂后,加上甜酒汁、极少量的酱油和适当的盐,再加上清水,盖上盖慢慢的烧,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四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等汤汁基本烧干,菜品基本上就可以出锅了,此时的肉颜色油里透红,口感饱满丰腴。

现在很多人讨论毛氏红烧肉该用酱油还是炒糖色,但他们不知道,其实这道菜的巧妙在于甜酒汁的作用,它的酒精度数并不高、不会掩盖食物的本味,又能够起到辅助上色的作用,它自带的微甜感与肉结合之后还能有一定的提鲜、增香的效果。

品味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红烧肉,我仿佛置身那些年,亲历点点滴滴。如今历经万难、苦尽甘来,但我仍然怀念毛主席留给我们每一笔精神财富,缅怀他的壮阔一生。我为他带领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感动,而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伟大形象,永远是我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