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娇 王贤龙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命名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19家,通过复核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5家。这次公布的38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规模达5.5万亿元,从业人员约50.7万人,2023年营业总收入超1.3万亿元。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各个方面,与时俱进发展好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产业,不断激活文旅市场活力,必将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火爆IP”掀热潮,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带动文化产业链发展,融合园区形态、业态、文态、生态,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安徽合肥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打造以数字文化内容生产为主,创意设计和广播影视网络视听为辅的文化产业功能区;江苏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构建了“一核两轴多节点”发展格局,更有大唐不夜城、哈尔滨冰雪世界、天水麻辣烫等文化产业形成的现象级文旅IP火爆全国,通过打造品牌支撑、各具特色的文化消费“热点”,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为全面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字表达”涌新潮,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数字技术等科技为文化产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推动文化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了文化的数字化“新表达”。近年来,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的沉浸式演出、光影秀、无人机表演、智慧影剧院等,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等,一批高质量的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出来,说明文化生产进入到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业态为引领、以新理念和新政策为推动的新阶段。持续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围绕文化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挖掘文化内涵,有益于筑牢文化产业的科技基础,开拓文化产业的新赛道,实现新的跨越。

“多元共融”领风潮,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紧跟潮流,推进“文旅消”融合,培塑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能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苏州市姑苏区、成都市青羊区—郫都区—都江堰市、西安市曲江新区等地打破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界限,发展旅游演艺、中国式主题公园、文化节庆会展旅游等品牌项目。依托优势产业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唐山市迁安市、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广州市荔湾区等地,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供给水平。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了传统文化业态,也催生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

文化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满足人民对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