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降薪

国内最大房企万科,拼了!

3月29日,万科举行2023年年报线上业绩会,就近期市场关注的多个热点话题进行回应。

年报显示,2023年在万科集团全职工作的8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自愿放弃2023年度奖金。自即日起,郁亮、祝九胜、解冻等高管将自愿领取税前月薪1万元。

是的,你没看错,税前月薪1万元,相当于一年也就10万块!

万科高管这个薪酬,降得够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前几年,房企高管可是被视为“打工皇帝”,年薪高得惊人。

不说别的,就说万科老总郁亮吧,2011年,他的年薪是1305万元,而2018年到2020年,郁亮的年薪都在1200万以上。

现在郁亮年薪10万元,相当于缩水成以前的120分之一。

什么叫壮士断腕?

这就是啊!

万科发此大招,一方面,说明了万科现在经营情况的确不太好,另一方面,展示了万科管理层共度时艰、扭转困局的诚意。

万科的确是好学生!

好榜样!

一条公路上,如果一辆汽车抛锚了,那问题可能在司机身上。

如果所有的汽车都抛锚了,那只能说明问题出在事上。

现在,“优等生”万科也陷入困局,这说明,过去不少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或多或少存在通病。

这种商业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六个字:高杠杆、高周转!

所谓高杠杆,就是负债率高。换句话说,很多房企的运转,就是靠负债推动。

以房企恒大为例,它现在的负债,已经超过24000亿,到2022年底,恒大总资产为-5991亿。

有人也许要问,这么高的杠杆,这些房企是怎么扛起来了?

这里就要提到不少房企盈利的不传之秘了:高周转。

看吧,贷款—拍地—盖房子—卖房—抓紧回款赶紧拍地—再盖房子再卖,这是很多房企经营的底层逻辑。

还有人是这么解释“高周转”模式:

土地的钱不是自己的,是借来的;开发的钱,是借来的。预售的周转资金,是从老百姓借来的,甚至还要拖欠工程款,还要拖欠买房人的钱。

这种说法,片面,不准确,但形象。

高周转,玩的就是十个锅九个盖的游戏,只有资金链迅速转起来,这个游戏才能玩下去。

其实道理也简单:

既然开发商买地、盖房,里外里靠的都是贷款,周期越长,债务利息付出就会越高,只能加快周转,从拿地到开盘最大限度压缩时间,减少债务付息支出。

但是,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在马拉松赛,持续跑出百米冲刺速度,地产商也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周转总会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不小心就会马失前蹄,乃至摔个大马趴。

如果把今天的中国楼市比喻为一个重症患者,病情已经清晰,所有的药物和物理手段都在陆续用上,接下来更重要的,便是它的求生渴望以及自身机能的恢复。

毕竟,在当今中国的国民经济和财富结构里,房地产有一个“四五六”特点:

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银行信贷的比重为40%,房地产相关收入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50%,房地产占居民资产的60%。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任由楼市“硬着陆”或采取激进的休克式疗法,都不适宜。

所以,我们现在一方面要鼓励房企转型,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支持优质房企,像万科这样的,能活下去。

是的,使用一切办法,活下去!

这时候,万科高管集体降薪,并喊出“坚定为社会提供好产品、好服务,实现可持续的内生发展”,无疑让市场看到了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希望!

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康德拉季耶夫率先发现,商品经济中存在一个50~60年的大周期。

每个大周期又分为4个阶段,在繁荣、萧条、衰退、复苏四个阶段之间周期循环,最终,迎接下一轮大周期,实现螺旋式增长。

历史永不重复,但贯穿其中的韵律,却一以贯之,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否极必将泰来。

稳楼市就是稳经济和就业,就算是发达国家,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份额,更何况咱们现在仍处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之中。

可以想见,今年房企工作重点应该是是:

把新建的房子卖掉

把过去欠的钱还上

把各地保交楼做好

把失去的信心捡回来

周期不断轮回,艰难的时刻终将过去,再大的波动,拉长时间看,也只不过一朵拍起来的小浪花,房地产终将迎来软着陆。

只不过,有些企业在周期面前倒下了。

有些企业在周期面前,奋力自救,增厚安全垫、坚定降杠杆、争取各方辅助,终于活下去。

恒大是前者。

我们希望好学生万科能够成为后者,为众多房企渡劫,蹚出一条新路、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