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寻常烟火

有时就是最美风景

只要你足够细心

在细水长流的寻常日子里

会收获不平凡的人生体验

《诗话青山》

第二十期

带您一起品读

武汉市作协会员

徐 琳

笔下青山本溪街的寻常烟火

感知家门口的温馨

住到联泰后,除了上班,我常去的地方是江滩和本溪街。

江滩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花草树木,四时景致,总是美丽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奔流不息,又宁静从容,充分展现着水的激荡与温柔。江天寥廓,白云悠悠。江桥俊美,白天日光莹莹,夜间灯光熠熠,风神潇洒。江风来去无意,却又留下起伏波澜、摇曳花姿与婆娑树影。

去江滩是为了锻炼。在我看来,跑步是防止精神内耗最好的方式之一。首先你得坚持,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暑气灼灼,都能从家里走出去。起跑后,你会盯着前面的某个目标,起初是建一,后来是三弓路,现在是二七长江大桥。

迈开双腿,摆动两臂,每一步是前行,是挑战征服,是克制忍耐;汗水淋漓,是畅快是享受。一来一回,轮回之中,似藏着某种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本溪街呢?则是为了生活日常。

生活除了诗和远方,还有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本溪街实在是一条普通又普通的街巷,可是它能够满足市井生活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说,它也是一条非凡的街。

街仅两车道,比乡间公路宽敞一点。好在两边高大的梧桐树直向云天后交错相通,搭起别致的天然绿色凉篷,又让一些调皮的日光溜进来,给它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情致。

而我说的本溪街特指建设三路与建设四路之间、我经常穿行其中的一段,长不到一公里。它的一侧是普仁医院。人吃五谷杂粮,免不了生病,生病就需要看医生。生病是让人焦虑、折腾的事,在家门口有这么一家三甲医院,省去了奔波之苦,也算得上是幸事。

医院的侧门在本溪街上,它面对的一侧除了几家药店、一家旅馆、一座菜场,余下的几乎都是餐饮店。

民以食为天,每日三餐饭点小店前面人来人往,如潮水荡漾。他们是就医者、小区居民、外来打工者,还有医院里住院病人的家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本地特色——热干面、汤包、豆皮、面窝自不必说,还有广东肠粉、襄阳牛肉面、河南烩面、沙县小吃、南京鸭血粉丝、新疆烧烤……一眼看过去,水气蒸腾,烟火斑斓;再走近些,香飘四溢,让人垂涎。

星级酒店固然精致有派头,也有掩藏不住的冷傲,让人徘徊不前,心生惴意。而这些小店,和盘端出的便是亲切、随意,是包容、款待。你不用担心遭人鄙夷,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任何不妥之处。本溪街是一条让人有存在感的街,是一条属于任何人的街!

一次,从侧门出来,看到对面的热闹景象,在医院里笼罩的阴云、颓丧之气一点点消散。买上一碗豆腐脑,慢慢吮咂,甘甜滋润之中,我意识到生之力量与希望,不过就在一日三餐的健康平安里;生活的美丽动人,不过就是饮咽一汤一饭的惬意满足。

这是生活的根基,没有它,生命的大厦何以矗立!然而这又是极易为人忽视的,有多少人每日奔波忙碌,只以外卖、快餐胡乱果腹。更有甚者,计较于名利得失,汲汲于钱财权势,焦虑、痛苦缠身。悲夫!

我去本溪街,多是给家人买早餐。儿子特别喜欢老徐家的早餐,刀削面、桂林米粉、凉面,他百吃不厌。听口音,老板和老板娘是北方人,爽快又利索。他们熬的汤浓,有海带、豆腐泡、瘦肉、蘑菇,青菜,每碗再加一个鹌鹑蛋。你说过不要辣椒,不要豆芽菜,她就记住了。

儿子偶尔还喜欢吃豆皮。那家店狭长,门口放一锅豆皮,再放一锅煎包,空间便连缝也没有了。但师傅的手艺好,皮黄且焦脆,糯米香软入味。

我自己买过煎包,壳焦脆,皮薄软,馅香嫩,咬上一口,吃上一个,味蕾的笑意都写在脸上。我由衷地感谢他们。“劳动最光荣”“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些话的内涵在本溪街你会领悟得更为真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上还有一家缝纫店。它并不临街,在一个小区的侧门里。我是冲着“冰淇淋批发”的招牌走过去的,三个冰柜里有各式各样的冰淇淋,而老板正在缝纫机前忙碌。

她四十多岁的样子,戴一副黑框眼镜,语气和婉,仍有岁月掩盖不了的清丽秀气。看一眼便能想象她年轻时的灵气与曼妙,然而第二眼你便忍不住猜测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

每年夏天我都要去买几次冰淇淋,每次她都伏在那台缝纫机上。我喊一声“老板,买小布丁——”,她抬起头,站起身来,脸上晕开浅浅的笑意,全身上下都是对这种生活的接受的安然。有一次,她丈夫在家,看样子是送快递的。她让他帮我拿货,但显然他对各种冰淇淋并不熟悉,她急了一下,赶紧起身。

与这个小区侧门相对的是另一个小区的巷子,里面有一对补鞋、配钥匙的老夫妻。他们没有店面,只有一台补鞋的机器、一台配钥匙的机器和一些工具零件。天亮出来摆摊,天黑便回家。

旁边的小学建起来后,街道的管理者让他们租个门面。他们说最便宜的门面一个月都要二千多块钱,房租水电一交,就剩不下什么了。当时,一个穿着非常讲究的人来找他们修东西,应该是老顾客,听后直替他们打抱不平。后来学校开学了,他们的摊子往里挪了一些,但还在。

我又去找他们配钥匙,修鞋跟。一对鞋跟十元钱,比众圆广场里便宜一半多,还挺耐用。我真心觉得,有他们在真好。

流年似水真,本溪街告诉我即使是在这座省城里,生活也不是处处都是欢歌晏语,没有那么多的高贵优雅,随心所欲,更多的还是朴陋、艰辛、隐忍、平淡,是粗茶淡饭,是日复一日。

可是,一座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建立在俗世生活的地基之上的;一座城市的生机活力,也是蕴蓄在俗世生活的温度与力度之中的。没有一条又一条像本溪街这样的街道,何来大武汉?何来英雄的城市?

说到那所学校,是一所小学。我曾认为在一家医院旁边建一所学校不够和谐。

如今想来,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一些俗世生活的剪影,未尝不是件好事。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是要融入俗世生活中的,把自己的日子经营好,人生才得圆满。

菜场,我去得不多。家里的菜多是先生买的,我不过是偶尔补给一点。先生说买针要看鼻子,怎么能提着篮子就是菜呢。

我以前觉得他说得有理,可出入本溪街次数多了以后,买菜我是不挑的,走进第一个菜摊,指定两三样,让老板装了,付完钱拎着就走。有时候,少一点讲究,少一点计较,自己舒服,别人自在。就算吃点小亏,未尝不是另一种福报。

本溪街曾一度黯淡,甚至显露出一点点破败的迹象。但是,很快退租关闭的店铺又重新开张,新的主人迎接原来的街坊邻舍,本溪街继续奔涌着她生生不息的力量。

三四年间,我常常从这里拎取各种琐碎与日常——肉蛋禽奶与各种生活用品。起初,我若无其事地穿行在其中,像一个陌生人一样。

后来,我一点点靠近她,认识她,通过她去认识这座城市,认识生活,也认识自己。也许,坚持去江滩跑步的坚持与毅力有一部分是本溪街赋予我的。

本溪街的一端与建设四路相连,正对着和平公园的西大门。清晨或傍晚,人们三三两两走过本溪街进入和平公园,又从和平公园出来走向本溪街。

和平公园是另一种形式的大江,一年四季光与影、树色与花香、来往穿行或散心流憩的人们,像无形的潮水一样起伏奔涌,与本溪街的浪涛汇聚在一起。

看浪奔浪流,撷浪花几朵,我们都是游弋其中的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