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潜下心来学习,行行出状元,但这个行当要做出成绩实在不容易。一位老北京的挑粪工就身体力行,靠着挑粪的营生竟然攒下了几套房产,他是怎么做到的?

秽物的处理

在现代化都市建设起来之前,处理人的排泄物的方式主要是靠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时的排泄物跟柴火一样,说得科学一点便是可再生能源,种庄稼需要它做肥料,冬日里俗话讲的“牛粪蛋”还可以用作供暖的燃料,故而有一定的价值在。

但这些有着异味的秽物谁来收集呢?这显然是个苦差。老北京就有这样一批挑粪工承担了这个业务。

类似于今日的垃圾填埋场,当时也有集中处理的粪厂。

欧洲中世纪是个有“味道”的时期,我们今日所追捧的名牌香水在当时是用来遮除秽物的气味的,高跟鞋更是为了避免踩到不干净的东西,欧洲人不懂得维持公共卫生,妇人们会将日常的排泄物,从自家的窗台直接倒在大街上,这导致环境实在不堪,这与后来鼠疫的爆发有着相当的关系。

中国人则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有着保持人自身、环境整洁的习惯,皇宫中有专门刷马桶的仆人,大街上也会有公共厕所,但这一切秩序的维持便需要挑粪工来,故而尽管是被人看不起的行当,但家家户户都离不开他们的工作。他们会被雇佣去收集各家的秽物,集中拉到北京城外的粪厂。

就像拉人力车的行当一样,有膀子力气便能去干挑粪工,所以一开始吃不起饭、实在没有活路的小老百姓才会去干。但只要有利可图,人们对待这个行当的态度竟然也发生了转变。

小工于德顺

前文我们说到,不管是高门大户还是小老百姓每日都需要处理秽物,和“衣、食、住、行”一样,这是一个有着“刚需”的行业,重利必出猛士,于德顺便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德顺早年出身贫寒,为了讨生活,他只身来到了北京,没有技术、大字也不识一个,于德顺连饭馆跑堂也没能应聘上,无奈之下他做起了挑粪工。

由于是自讨生活的生意,故而他每日都需要背着工具挨家挨户地询问,长此以往下来,凭借能吃苦的性格和能说会道的性格,于德顺积累了不少相熟的“客户”。

如同《骆驼祥子》中吃尽了苦的祥子,干个体生意总归是不容易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于德顺的生意渐渐做起来,其他同行的挑粪工当然不满,北京城就这么多人,于德顺挣的钱多了,其他人就挣得少了,这引起了当地一些“粪霸”的注意。

就像如今现代社会中一些大型企业搞垄断一样,“粪霸”便是当时行业中的垄断商,作为老伴的他们不会亲自干着肮脏的事,他们也会雇佣工人层层收利。他们作为社会底层,若是抢其生意是很极端的。整个老北京城被行当中不同的势力划分区域,送外卖也要分好送的地方和不好送的地方,处理秽物也是如此,大户人家自然给的薪酬丰厚,小门小户不仅钱少还事儿多,自然不讨工人们的喜欢。

“粪霸”们凭实力各自据守自己地盘,不懂规矩的于德顺却横叉一刀,这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但凭借着智慧,于德顺还是抢走了他们手中垄断的“粪道”,私下和这些人打架争夺是免不了的,但于德顺竟然还是做到了。

新的垄断商

小工于德顺吃尽了苦但也靠着挑粪在北京城有了自己的门路,也有了自己的生活,渐渐成了新的“粪霸”。

他开始学着他们的样子,凭借自己的优势划分势力范围,并利用自己的人脉拉帮结派,形成自己的大团队。若是生在现代,于德顺或许是个优秀的销售部长。

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的于德顺感到了不满足,于是琢磨起了既能多挣钱,又不让自己受损的坏办法。

对于前来购买肥料的农民,给价高的,于德顺便指使工人给他好肥料;给价低的,便给他馋了泥土、石块的肥料,坑惨了农民,于德顺忘记了自家父母也是贫苦农民出身,竟干起了缺德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成了小老板,于德顺自然也不屑于干这种肮脏的活计,他开始雇佣北京城的其他小工,却给他们极低的分佣,但小工们有苦也难言,因为北京城的行当几乎都被于德顺占走了,他们为了生活没有办法。

与此同时,于德顺面对顾客也一改曾经的温顺的样子,整个北京城的生意都由他来做,居民们的诉求他也一概不管,还提高用工的价格,若是不用,那便没有选择,惹得城里的居民也对于德顺怨声载道。

恶行的整治

于德顺如今躺着就能挣钱,每日吃香的、喝辣的,靠着“粪道”每日的佣金,他还攒下了好几套房产。

当时的北平市长袁良试图改造城市的下水道,改善人民生活,但这直接触及到了于德顺的利益,他拿出一副黑社会的架子,找了一大批工人跟他一起去市政府门口闹事,袁良被这泼皮的架势闹得也没有办法,于是卫生整治行动也就此作罢。抱着希望的北京市民对于德顺无理的行为也更加气恼。

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政府大力推行下水道改造工作,并搭建自来水系统,于是处理秽物更加地干净、方便了。没了生意的于德顺还试图在政府门前闹事阻碍现代社会的发展,最终被我国的公安部门所逮捕,经群众前前后后地检举,公安部门列下了于德顺欺行霸市、欺压百姓等种种罪行而被批捕。

1951年于德顺被送往法院进行审判,最终数罪并罚被处以死刑,枪决执行,短暂的行当中的短暂的辉煌也就此消失。

于德顺的一生多少显得有些诙谐,但他也生动地展现出了人性中最直白的一面:追名逐利、浮华奢侈,这告诫我们不把文明放在心里,谁都可能是于德顺。之所以文明尚在,是因为我们心中都对文明还存有敬畏之心